《定风波》五段式教学法教学设计

2017-09-27 18:10唐先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定风波人生态度首词

唐先进

【中图分类号】G642.4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教学目标:

1、结合苏轼生平,把握本词主旨。

2、通过诵读赏析感受苏轼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的人生境界,学习其面对风雨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诗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段(5分钟)

1、新课导入

我想先给同学们讲一个笑话:在六七十年代,在农村下大雨了,生产队的人都纷纷拿起劳动工具跑着找避雨的地方,其中有一个知青他抗着锄头不紧不慢的在雨里踱着。旁边的人喊他快跑,他说:“急什么?前面没有雨吗?”别人都跑他为什么不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定风波》我们的大文学家苏轼在风雨中的表现。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用笔把不懂的字音或词语打上标记,力争完成诵读三个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二、议段(5分钟或不限制时间)

1、通过讨论,完成对字词的梳理理解。

2、听这首词,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三、导段(15分钟)

1、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明确:上片重点:“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下片重点:“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2、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归。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 一心渴望退隐 , 归去。

3、苏 360首词中,归字出现 100多次。他归往何处?

多媒体展示苏轼在贬谪黄州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两例:

《定风波》:“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吾乡何在?在心安处)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的江海是什么?)

明确:他想归哪儿?归于心。苏轼,他将人生看得清明,因为看透,所以通透。 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4、通过理解本词的思想感情后,同學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词。

明确:要读出从容,潇洒,豁达的味道。节拍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调子不扬不抑。

四、练段(10分钟)

1、我们围绕“雨”说了这么多,原文的“雨”到底是什么意思? 诗中的“雨”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手法是比喻或双关。

2、“归去……”苏轼要往哪归?结合苏轼生平谈谈苏轼的人生态度。

3、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作者把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通过具体词语表达出来,如:“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

4、 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五、测段(5分钟)

探讨交流: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雨,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归”?我想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结语: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定风波人生态度首词
看 淡
定风波·清明回家偶感
定风波·人生岂能任蹉跎
定风波·不绝长啸可凝听
神回复
定风波·雨中银杏叶
世界观(二)
宋高宗的眼力
懂得放弃
三种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