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琴
摘要:近年来,我校严格遵守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基本要求,旨在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培养更多更全面、更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我们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们专业教学成效提升与推进整体教学发展的巨大障碍。对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观察,对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实践,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特此与大家分享交流。
关键词:小学;音乐;问题;策略
· 【中图分类号】G623.71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能力还是很有限,但是在与其心理、生理条件相适应的基础上,通过音乐上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形成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定、表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1]。近年来,我校严格遵守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基本要求,旨在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培养更多更全面、更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我们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们专业教学成效提升与推进整体教学发展的巨大障碍。对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观察,对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实践,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希望与大家分享交流,详情如下:
1.教师教育观念难以转变,导致教学成效难以提高
随着我校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对于新教师的录用、教师队伍能力培养、各类教学研究研讨工作的开展,为我校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很多良好的教学思想。但是于此同时,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对于小学音乐来讲,也是很有影响的。虽然说总体相对来讲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但是能够对学生小升初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仍然为教学的侧重点。对此,小学音乐更容易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这就形成了我们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对于教师教育观念难以转变这一问题,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小学音乐教师应试教育观念比较重,通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希望或者说总喜欢用分数来衡量与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反也用分数来为学生某一科目的学习情况做定位。这样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是相当不科学的,相反,我认为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对于小学音乐来讲,不能简单地只是通过学生会不会完整的、有音准的唱好某一首歌,而是通过学生与音乐的接触之间,自主地去感受到一些正确价值观,从而传播一些社会的正能量,让学生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才是重要的;第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个现阶段一个通病式教学观念,就是教师总觉得要主导学生的学习,才会让学生获得更好、更快地提高,其实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尤其对于小学音乐来讲,它是一门艺术性课程,是一门应该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在快乐歌唱之间领会到其中的真谛与含义,包括学生之间的欢声笑语,那代表着童真与美好、合唱中的相互配合,那代表着团结与信任、歌词中的各类情怀,那代表着人间的真善美。所以说,对于当下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讲,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不是说我们教师如何去寻求改变学生的方式,而应该是如何更好地改进自己,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这才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2.教学方式较为陈旧老套,导致教学气氛不佳
同样,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结合新课改要求与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首先,就教学内容来讲,教师过于依赖于教材,而我们的教材内容类型较为单一,且小学音乐教学如果只是在不断的在教材翻页过程中进行有遇见性、固定模式化的、课本式讲唱的话,那样是非常乏味的,也是导致教学气氛不佳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参考,以结合时下流行的且能够符合我们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标准的一些音乐元素来进行多样化教学,整合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社会发展,从而有效地融入教学、作用于教学,另外还包括一些能够容易被小学生理解的专业音乐知识也应该纳入教学内容当中。再者,就教学方式来讲,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学唱一句,等全部学唱完毕了,那对于教师来讲,这个教学任务单元也就算是完成了,而这样的学习体验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们对于歌曲也是确实美的记忆的。我认为,小学音乐不仅仅可以融入一些多媒体,将一些卡通、乐器、表演等各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来作为我们的教学辅助行措施来进行,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到美妙的体验,这样才会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成效得以丰富与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快乐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所谓的快乐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体性的参与过程,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提升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提升自我音乐审美情趣,进而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理论下音乐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更是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养提升的必然选择[2]。
3.科目教学中学生审美塑造能力不强,欣赏式教学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更谈不上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了[3]。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对音乐的正确审美能力,尤其在当今社会各种音乐类型和思潮下,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一个重要起点。
参考文献:
[1]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學版)[J].2013年02期
[2]唐雪婷.小学音乐如何实现快乐教学.教育教学论坛[J].2014年01期
[3]刘辉.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国校外教育[J].2011年0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