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纯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一轮课程改革思想理念为线索,探索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目的的制定的思想源泉。研究主要由宏观的教育目的入手,然后阐释了不同维度英语课程目标对实际教学的影响。在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答中找到教学上合适的应对策略,以提高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实现的成功率。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课程目标 ; 思想源泉 ;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86-02
1.导论
1.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以下几点:第一,全人发展的价值取向;第二,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文化视野;第三,建构主义的课程学习观;第四,后现代的课程观。“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几句话反映出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有差异性要求等。
1.2普通初级中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的差距的思考
通过分析普通初级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的实际状况,发现普通初级中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标准是经过加工之后的二次课程标准。因此与实际教学按照国家课程改革标准实施的课程目标有所区别。这也是该研究的缘起之一。
2.基本概念的界定
2.1课程
我国最早对课程一词赋予“功课及进程”含义的是朱熹,在他的著作《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到了“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古代的拉丁语“currere”一词意为“跑道”,后被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派生为课程一词(curriculum)。
2.2 课程目标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课程本身就可以被理解为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在课程编制中较流行的是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或称为“行为目标”。一些学者提出了其他形式的课程目标,其中“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影响较大。
2.3哲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课程与其他理论基础中,哲学的影响是最为长久和深刻的。这主要是由哲学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首先,每个人总是带有自己特定的哲学观思考和研究课程问题。无论其自觉程度和正确程度如何,这些哲学观必然会投射到课程的各种主张中。其次,课程的许多问题都必须上升到哲学的层次才能得到终极和最根源性的回答。
(1)实用主义哲学与课程
19世纪末在美国形成的实用主义,其代表人物有皮尔士(C.S.Peirce )、詹姆斯(W.James)和杜威(J.Dewey)等。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认为哲学应该只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和真理论。以往的哲学家之所以犯“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由于他们把求知的主体与被认知的对象分割开了,把主体与对象、经验与自然分割开了,并把它们当做两个独立存在的领域。在杜威看来,如果把经验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不会有这样的二元分立了。所以,哲学所需研究的,仅仅是有机体与环境、主体与对象的相互作用,即经验。实用主义以经验为中心的哲学观,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知识观。
在一些实用主义者看来,任何知识都包含有行动的因素,没有行动就不会有知识。这种以行动为核心的知识观,反应在课程上,就是注重所谓的活动课程,即把学生的实际经验与课程联系在一起,关注学生自己的行动。
实用主义对学校课程的影响,在杜威的论述中反映得最为明显。在杜威看来,儿童的世界具有儿童自己生活的特征,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因而主张抛弃“把教材当作固定的和现成的东西”的观点,而是把课程与儿童的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做中学”。杜威在他的芝加哥实验学校里,把全部课程与学生主动的作業——如纺织、烹饪等结合起来,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校成为儿童生长的地方,而不是学习课本的地方。
(2)逻辑实证主义与课程
这一学派的成员基本都持这样一个观点:“逻辑是哲学的本质”,哲学的任务就是要进行逻辑分析。这里讲的逻辑是数理逻辑。早期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罗素(B.Russell)对学校课程曾作过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提出,十四岁以前学生的课程应是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东西,重点放在各科的基础知识上。课程包括数学、文学、地理、历史、绘画、唱歌、跳舞等。十五岁以后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古典文学;数学和科学;现代人文学科(包括现代语言和文学)。此外,有些学科具有极大的应用性,人人都必须学习,如解剖学、生理学等。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学校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哪些学科之上,还注意到了课程安排要遵循由简至繁、从直观到抽象的逻辑顺序。
(3)要素主义和结构主义与课程
从要素主义者的教育言论和课程主张可以看出其哲学主要源于观念论与实在论。观念论认为物质世界是变幻多端的、无根可寻的, 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永恒的、唯一的客观存在。认识的过程就是通过理性而获得真正的、永恒的知识与真理的过程。而实在论提出了与观念论截然不同的观点, 认为知识、实在是独立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 认识的过程就是发现真理的过程。尽管观念论哲学和实在论哲学存在一些差异, 但它们都密切关注着实在、知识和价值三个主要的信仰领域。力求把他自己、他的知识和他的行为结合到整个宇宙之中,这揭示了要素主义课程范式的哲学本质。结构主义课程论以结构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结构主义哲学是20世纪50 年代出现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潮,以施瓦布、费尼克斯、布鲁纳等为代表。它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传统,重视理性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或反映能力,认为结构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经验。结构是由不同的成分组成,这些不同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就是结构。通过结构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方法就是结构主义的方法。主张人们从事物的结构上去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结构主义者认为课程应当围绕学科结构来组织。如费尼克斯认为,学术知识是课程内容的唯一来源,非学术知识如人的愿望、爱好与兴趣等是不能作为课程内容的。布鲁纳也指出,课程不仅反映知识本性本身,也反映认识者本性本身,而且也反映认识者本性和掌握知识过程的本性。他把自然科学方法引入课程论的研究,极力强调掌握学科结构的重要性,提出了学科结构、知识结构的课程论。endprint
3.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基本理念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在全国广泛实施。本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 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语法、词汇、功能和话题提出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也提出了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基本理念为:(一)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课程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二)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突出学生主体, 注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四)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五)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丰富的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4.总结
如何培养和发展人,要求当代课程价值取向必须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寻求答案,我们的答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它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人文精神为归宿的课程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的存在价值对课程价值的要求。总之,人的存在价值作为价值体系中的一种元价值,它是其他一切价值形式的基础和依据。
參考文献
[1]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9.83—105
[2]谭辉旭.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06 (3)
[3]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4]梁冲珍.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教育哲学之比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