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的有效应用分析

2017-09-27 15:49刘建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5期
关键词:有效应用历史教学诗词

刘建明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比较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记混的情况。而且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或者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用集中记忆、快速记忆的方式,考试结束后,所有的记忆即刻“清除”,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古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所以将古诗词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为教学增添乐趣,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记忆。本文将针对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 ; 历史教学 ; 诗词 ;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74-02

将诗词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史和诗中本就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贯通历史,通晓诗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么将历史和诗歌结合起来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二者结合的具体方式又是什么?接下来本文将进行详细的叙述。

一、设置诗词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承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使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将诗歌引导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为课堂增添了生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诗词情境创设模式,但是常用的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由诗引出史,比如,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宋元文化,学生会觉得课堂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流于表面,使历史教学缺乏有效性。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课前,先引入苏轼的《前赤壁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会使学生感受到宋元时期的宋词和元曲文学艺术水平之高[1]。在学生对宋元文化充满敬仰之情的情况下引入历史教学,则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历史文化,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望。其二,利用诗词来概括历史。这种方式必须是诗歌的创造基于历史史实,诗歌本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将诗词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概括,使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完成历史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在讲授《秦王扫六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时,可以将李白的《古风·其三》引入到教学中。在这首诗中对秦始皇扫六合的历史事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而且教师可以根据诗歌中的具体事件展开分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诗词的引用中加入趣味教学

诗词不仅是作者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所以针对历史教学内容引入对应的诗词,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而且诗词本身结构精短,具有一定的韵律,所以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同时诗词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欣赏价值,这使得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增添了历史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所以将诗词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为课堂增添生机,改善枯燥的教学氛围。

将诗词引入到教学中虽然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应用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从而影响历史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在诗词的應用方式上进行探索,比如可以利用游戏将诗词引入到教学中,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历史复习课中,可以设计“你来出题,我来猜”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三组,由教师担任出题人和裁判,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内容收集诗词,然后由教师朗读诗词,学生猜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采用抢答的模式,哪个小组回答的问题多哪个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将会得到相应的精神鼓励[2]。如,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反映的是靖康之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描写的屈原。有些诗词不能够直接的概况历史事件,但是却可以从诗词中分析出当时的历史状况。通过对诗词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了解。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通过对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交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唐朝由兴盛到衰败的必然。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的沉闷问题,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三、通过诗词的引用帮助学生分辨历史

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掌握人生的哲理,能够以史为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诗词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但是在诗词中,存在着作者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主观意见,所以教师在引入诗词后要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对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在学习《繁荣一时的隋朝》(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时,其中著名的历史人物隋炀帝受到了巨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隋炀帝在政治上比较昏庸,特别是开凿运河,劳民伤财,使百姓苦不堪言。比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但是有的人却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对农田灌溉、水利运输有巨大的贡献。比如,“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两种说法都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意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观来看待历史问题,对于隋炀帝的做法可以说是,过在当朝,功在千秋。

综上所述,将诗词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引用中一定要注意诗词与历史的联系性,并且注意引入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诗与史的融合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海军.新课标下诗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妙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15):66-66.

[2]李小园.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应用历史教学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