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浅谈

2017-09-27 02:35李爱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鼓励兴趣环境

李爱红

内容摘要: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内在客观需要,是发展的唯一路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化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阵地之一。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 环境 兴趣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内在客观需要,是发展的唯一路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化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阵地之一。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加强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式教育,也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因此,解决创新意识的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加强。既然是创新,就要区别于陈旧,区别于单调。陈旧的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它的特点常常是教师象头累死累活的“牛”一样“讲”得天花乱缀,而学生却是像一只“懒猫”一样“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方式完全是低效的,完全悖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需要坚持不断地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体验过程,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由“模仿学”变成“创新学”。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先行。

二、创造环境,激发兴趣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好的环境常常产生好的结果,而坏的环境往往让人丢掉了一些本来可以发展出来的优秀品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与造就。除了一些具体的实物环境以外,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与培养。为了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抛弃自我感觉良好的高高在上的主体思想,改为师生平等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纠正,而不能随意批评,任性支配。同时,教师应该抛弃“我讲你听”的低效教学模式,改为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即改变以“教”为主的模式为以“学”为主的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大的内驱力,也是影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引导与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充分语文学科语言丰富的特点,予以各种方法的激发与引导,让学生不囿于定论,大胆质疑,主动创新,逐渐形成创新意识,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通过创建良好的环境,积极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就可以达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渐渐地养成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

三、想要创新,鼓励先行

如果过程不能让人愉悦,结果常常衰弱。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传统教学往往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它以“升学”这个结果为目标,而不是以体验过程达到身心成长为目标。它也强烈地強求学生“听话”,不可逾越雷池半步,要求学生的思维封闭与僵化,摒弃开拓与创新。但这些都完全违反了一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制约了一个人的潜能的开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许多学生学习兴趣的失落与成绩的急剧下滑。

因为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思维与行动活跃,所以只有顺应这个特点的教师的“教”才是实事求是的,才是有针对性的。也就是说,在教学的阵地上,一定要把“活”字放在第一位。著名教育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思考、探讨、发现、创造,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成的结论,更要为他们拓展足够的空间,用来思考,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怎样去掌握结论,评价结论。”也就是说,没有活力即没有学习,没过过程体验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古人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第一步。对于这一点,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一种鼓励的态度,以便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思想火花。例如,对于“孔乙己”这个著名人物,通常认为“孔乙己”是封建制度下文人受到戕害的代表,而有的学生则会认为“孔乙己”是一个不知道变通的人,而有的学生则会认为通过“孔乙己”反应了时代的冷漠,等等。不管那种说法,都说明学生是在积极思考的,虽然有的不能自圆其说,但他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在逐渐发展中。

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常常容易疲惫,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会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这也是教师应该特别鼓励的。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鼓励学生根据诗文的叙述用图画来描绘出其中的情境往往会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行动意识与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大胆地尝试这种做法。例如,针对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画出千奇百态的图画出来,而这些图画正是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的体现。再比如,鼓励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演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发挥出了不同的演技,而这些都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

创新成果展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在成功的基础上,人类更容易发展。人类都具有表演的欲望。所以,在学生进行过积极的创新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更大程度地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一个对于学生来说,艰难曲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虽然必不可少,但对学生自我的尝试的鼓励才是教师最应该做的事情,哪怕学生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与偏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惧权威、思维活跃、行动敏捷、富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的:凡答案都对而没有创造性的,则给60分,凡有创见的,即使没有都答对,也可打120分。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富民强的主要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会被时代的大潮淘汰而衰亡。创新是时代交给教育工作者的重担,更是教师的永恒追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时代的主人,以及将来的主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鼓励兴趣环境
环境清洁工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鼓励”浪费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