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云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考评机制等。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课程设置不合理就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种问题,从企业需求视角,构建出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设置,希望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企业需求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3
项目基金: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酒店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4020170] 主持人:郑薇
随着国内酒店业的发展,特别是星际酒店的发展和国际品牌酒店的入驻,对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考评机制等。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课程设置不合理就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可构建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
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1 企业眼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面向企业的调查问卷中,关于“课程设置建议”的调查显示,90%以上企业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已经足够,而素质培养课程和职业道德培养课程却相对缺乏。”
1.2 毕业生眼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面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关于“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调查显示:67.9%学生认为“所学课程内容滞后,跟不上行业发展”,58.6%学生认为“学校设置管理和经济课程过多,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37.1%学生认为“学校所设课程重理论,轻实践”,29.4%学生认为“学校课程设置与本科、中职重复,不能很好地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关于“所学课程与企业需求是否一致”的调查显示:60%以上学生认为“不一致”,不到30%学生认为“差不多一致”,不到10%学生认为“一致”,几乎没有学生认为“非常一致”;关于“课程设置是否存在其他问题”的调查显示:50.5%以上学生认为学校曾经开设过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课程。关于“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显示:50%以上学生认为“不满意”,20%以上学生认为“一般满意”,不到10%学生认为“满意”,很少学生认为“很满意”。
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雷同,缺乏自身特色
课程设置雷同,既与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雷同,又与酒店管理专业中职雷同。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有的沿用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轻视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有的模仿中职教育课程内容,只开设专业课,不开设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导致学生只会简单专业服务技能,缺乏职业意识和管理协调能力,不能适应酒店企业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
2.2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不准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65%以上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首先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考试临时抱佛脚。其次期末考试多数是闭卷笔试,导致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一卷定音”,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很难对学习效果做出准确评价。
2.3 课程设置滞后,课程体系不科学性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随意,存在“因人设课”现象。原因有:一是很多非酒店相关专业教师课时不够四处找课上,酒店专业负责人碍于交情不好拒绝,只好为这些教师开设其擅长的课程。这种不根据企业需要所设的专业课程,导致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就业需求。二是好多学校专业课教师不够,只能请别的专业教师来上课,而这些教师又不懂酒店专业,只能开设与酒店专业不相关的课程。
3 基于企业需求导向优化课程设置
3.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进行课程设置,除聘请专业教师参与外,还应邀请企业的管理者一起参加。在深入分析、研究岗位群和岗位能力的过程中,将学校情况和酒店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相互结合,从拓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通用能力、职业素质、身心素质、人文与科学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等层面整合课程,形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之后應邀请酒店管理专家与企业管理人员,对相关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加以审议和修改,形成周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通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以餐饮、客房、前厅为主,这正是最主要的顾客活动路线,这些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接待顾客并令其满意的关键在于完善的管理和标准的服务程序,因此,上述三个部门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在于服务和管理这两个相互交融影响的方面。在此引导下,为了能够落实实践教学,给学生一种工作中的真实感,应建立与之配套的“酒店管理实训室”。实训场地要包括酒吧、客房、中西餐厅、前厅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全套的酒店管理服务,保证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最大程度体现该优势,按岗位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2 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要做好以下几项:第一,依据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第二,课程体系以知识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力,获得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以酒店企业员工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课程内容从知识或技能本位转向素质、知识、技能、实践经验与综合职业能力本位,力求素质培养、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实践经验积累协调发展,直接体现酒店对员工的综合要求。
结束语
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就是要使学生经过三年的课程学习,获得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基础素质、专业核心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专业拓展知识与技能,以及专业基础实践与专业核心实践能力等。采用企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论水平,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有效消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一些弊端,从而形成培养高素质、实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段立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 付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当代教研论丛[J]2014.01:102
[3] 陶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电子商务[J]2012.12:79+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