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丽莎++刘革++戚红
【摘要】目前思想政治的教育要尽可能与时代变化相适应,进而引领时代发展步伐。其中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就是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教育的课题,其综合了教育效果、资源与方式等,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强化大学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紧迫性进行分析,探讨大学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的创新方式,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關键词】高校隐性思想;内涵界定;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1.前言
对于思想教育实践路径创新研究在高校中是一项发展性的课题,当前在国内研究中是一个热点研究与难点研究。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在教育过程中,对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机制及教育载体等方面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构建高校的思想政治在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必须结合高校的教育实际,找出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而指导高校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有效的实践。
2.强化大学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紧迫性
2.1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知识多元化与多源化要求高校强化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
时代发展的差异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网络空间日益发达与信息交流空前迅速,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产生了很多影响。首先,网络交流很大程度上推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再加上各种思想、认识与潮流的激荡,相关信息的传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比较广泛,使得大众视听受到扰乱,而另一个方面其影响大众个性的思想,使得人们逐渐学会独立的判断。
其次,在知识认识方面存在差异性,获取知识和占有知识两者比较接近,而且当下网络普及为群众提供广泛、平等展示的平台,也就随着出现较多的平民专家,以及兴起了草根文化 [1]。
最后,因为当今年轻人在新事物上的接触比较有效、主动,这两方面在年轻人的身上有着深刻影响,在八零后与九零后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了思想传承、社会文化与理念,在教育工作中实际冲击非常大。
2.2日益激烈的社会经中要求高校培养高价值、高素质与高竞争力毕业生
我国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人文发展,当下高校教育目标不只是为社会与国家输送专业人才,还要为大学生工作、就业与从业做出最大努力。就目前而言,国内人才市场主要面临着两个尴尬事实。
我国社会发展比较缺乏人才,可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比较困难,此外我国当下年轻人的学历逐渐提高,可是工作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高校教学提出新研究的课题,可见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及培养高价值、高素质与高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至关重要。也就是要培养有自身价值也有使用价值的大学生,并成为能用好、有人用与可以用的大学毕业生。培养高素质、高竞争力、高价值的毕业生。大学生的培养不只是技能的培养,还包含体能素质、道德品质与思想政治的培养,其中隐性思想政治的教育就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在德行培养、方向把握与引领素质方面较为明显。
3.高校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实践途径的创新
(1)强化高校文化的建设,尽可能建立高效、和谐校园文化的环境,将环境熏陶隐性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相关研究者提出,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的环境、人们生活的家庭、学校与地理环境中的一些事件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知识,而且很大的程度上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表明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开展需要较好的氛围,而思想政治的教育环境优劣,决定着思想政治的教育成败。因此,高度重视教学环境熏陶,一直都是思想政治的教育主要途径与重要特征之一。此外,全部思想政治的教育氛围中,高校环境就学生管理的工作体系来说,在某方面决定着隐性教育的成败,这就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使得大学生可以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进而引起大学生审美观念、思想感情的变化。
(2)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环节优化的方式,也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从教学效果、内容与形式等多个方面去适应学生实际需求、时代发展与社会形式,强化大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全方面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的教育者综合素质,还要以潜移默化形式,将教育者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感染力充分发挥出来。古语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就需要尽可能将教育者对大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就目前而言,大学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工作实施者与组织者,一般处于主动的地位,有着主导的作用,教育者工作性质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中具备健全的队伍,以及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2]。
(3)隐性思想政治的教育可以对高校学生的活动进行改进与规范,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还需要对组织进行改进、积极的指导与优化相关制度,尽可能形成实效、规范与活跃的大学生活动的培养制度,进而通过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与成效显著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实现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效果。曾经马卡连科说过,人们的行为、知识与信念需要其中一个参加各种活动来填补部分网眼。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需要把教学活动作为载体,也就是需要相关教育者紧密结合共产党具体任务与中心任务,并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有针对性的展开各种教育活动,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活动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掌握下面两个方向: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不仅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还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大学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要将创造氛围、环境优化形成自然的状态,实现长期隐性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滕晓雯,曾长秋.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和掌控[J].湖北社会科学,2014,23(10):166-171.
[2]罗媛媛.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江汉论坛,2012,34(12):3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