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沈芳甸+周生娣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双刃剑”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的更加明显。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探索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以更好的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network of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is more obviou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grasp the pulse times, exploration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twork era, reasonable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network means,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new problem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twork;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thods
【中圖分类号】G64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在日益扩展,网络的影响和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作为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前沿阵地的各大高校,网络无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积极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高校和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在心理和思想上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如火如荼的网络信息时代,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虚拟性、趣味性、不可控性,也使得一些反面信息趁虚而入。另外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政策,使一些对社会主义理论政策缺乏深入理解的青年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抵触心态,导致政治观的倾斜。所有这些问题如果仅仅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解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机遇与挑战共在,风险与成功同行,这正是网络的魅力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习互联网,研究互联网,探索适合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敢于和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优势,使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以期把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很好的相结合,探索出适合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理论教育法”的创新使用
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1]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即“两课”教育。理论教育的直接性、正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以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准确的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内化和外化的基础与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理论教育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信息的海量化使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对理论掌握的绝对权威性正在下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在减弱。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各大高校应积极推行“两课”教育进网络的教学法,让学生在网络空间里接受“两课”的教育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超越时间、地域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文关怀的重视。
二、发展与网络相适应的隐性教育方法
1、网络渗透式教育法
渗透式教育法,即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方法[1]。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因为教育的模式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变为了教育者→网络→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压力在不断减少,他们可以将教育者的说教放置一边,而仅仅搜寻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这样,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就完全依赖于网民的自主选择性, 将进一步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应主动地运用渗透性教育方法, 即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图隐匿起来,将教育的信息渗透到网民感兴趣的信息中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2、网络实践体验法
网络实践体验法,即组织学生自觉参与各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网络活动,在活动的互相交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促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有关网络教育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只有在实践的活动中才能进一步强化和检测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状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内化了的理论进入外化阶段。我们可以定期开展与网络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例如针对社会热点思想问题、党的新政策等相关内容在网上开展以小组形式的报告会、讨论会,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自主学习和搜集资料,让学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搞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题的网络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制作大赛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又能有效地增强彼此间学习的竞技性和培养合作精神,还能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endprint
三、发展网上心理咨询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有针对性的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摆脱或缓解所面临的心理困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1、网络心理知识教育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 高校通过开设选修课、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局限性也较大,“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部分学生,而学生可以接受的也只是片面的心理知识” [1]。因此, 创新网络心理知识普及就在于发挥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通过在网上学习心理保健知识,将包括大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及自我诊断方式、各种心理障碍的疏导及各种心理素质的训练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上网, 形成专家型心理保健知识体系。为大学生获取完善的心理保健知识、掌握成功的心理素质训练方式开辟新的途径;通过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网上心理调查,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为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科学规划自我、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2、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解决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但网络心理咨询必须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爱护,激发人存在的尊严, 建立起正确的体验生活的方法, 使个体逐步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和对物质世界的适应能力”[1]。由此,网络心理健康咨询的创新就是要发挥网络心理健康咨询的隐蔽性强特点, 就大学生的学习、性格塑造、人际关系、情绪困扰、恋爱与友谊、抗压能力、职业选择与适应等问题, 利用在线心理咨询方式、心理咨询电子信箱等网络心理咨询阵地,加强沟通与了解,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调整心理偏差,培养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四、网络舆情监控方法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网络舆论的形成必然对它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高校校园网上评论信息“围绕特定主题大量出现, 并表现出一致性、持续性、强烈性等特征,就会形成輿论,影响到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甚至影响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2]。但是现存的网络舆论控制体系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他外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渗透, 不能过滤一些垃圾信息,不能对网络言论进行实时监控。因此迫切需要改革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掌握舆论控制权,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面对这种状况,很有必要“通过技术、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信息源头,给信息空间一片蓝天” [2]。因此,网络舆情监控要抓住要害,加强信息审查,在所有信息入口处设置过滤装置,把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留在网外;加强网站分级管理,加强对网络出口信息的过滤,截住不良的垃圾信息;加强信息访问范围的调控,做到有的放矢,把大学生保留在良好的信息网络之中;加强对非法代理服务器的监管,预防不良信息通过代理服务器进行渗透,形成网络安全漏洞;加强网络在线投诉建设,发现不良行为,立即连接网络在线投诉网页报告情况,给居心不良的人予以警告,预防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自身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树立坚定的信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五、网上与网下教育结合法
在校园网络内,大部分网络信息消费者的思想与行为比较复杂,较深地烙上了网络环境与现实生活双重性的痕迹。大学生能否正确识别和对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与行为以及是否遵守网络道德,主要决定于日常所接受的网络教育和对现实社会的体验。因此,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就在于要实现二者的互补, 将教育贯穿于网上宣传和网下服务中,加强在网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时事政治与形势政策教育;要充分利用网上大量的图文和信息资源、声像等信息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趣味性、知识性融于一体;并就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网上专题讨论,让大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接受教育、自我提升,并邀请在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与教师参与,用他们的亲身体会和感人事迹去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网络主体生活在现实与虚拟两重社会中,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网络主体在网络中以数码的形式存在,这样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网络主体的思想状况。同时, 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网络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可以实现。然而,虚拟空间总的来说是现实世界的折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有它的局限性, 很多问题仍需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例如,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很难说清、说透, 需要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作讨论、座谈、个别谈心等面对面的教育和引导, 从而促使其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目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网上和网下教育是这个工程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 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有机结合, 实现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 才能真正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2]” 。
六、结语
总之,网络时代的到来,既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技能,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一方面我们不能放弃传统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同时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原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网络更好地结合起来,化不利为有利,扬长避短,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胡树祥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3] 徐仲伟,陈志军.《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4]赵为粮, 游敏惠.《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创新技法研究》[M].重庆出版社, 2006.
[5] 陈力丹.《 舆论学: 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6] 金桂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5),101-103.
[7] 刘显忠,代金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索,2009,(1),122-125.
[8] 姜国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9]尚晓泰.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151-152.
[10]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
[11]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6-110.
[12]宋林.简述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0,(4),129-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