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积才
今年7月6日,国务院高规格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由53人组成,其中有22 名部门委员和27名专家委员。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特别强调的是:语文、历史和政治三个“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由国家统一编订与审定。
当前,我国教材建设总体上质量水平较高、体系门类较齐,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还存在着传承性不够、科学性不够、适应性不强的问题,特别是语文教材。譬如,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歌赋在教材中的份量逐渐降低,体现国家政权正当性的现代中国革命题材的文章较少,而外国题材的文章却大幅度增加,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普遍关注。其中,个别课文还一度引起人们的争议,比如以中国人负面形象衬托外国人正面形象,通过造假方式编撰子虚乌有的外国“名人故事”,把我国美好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改为外国人,甚至把有宗教色彩的内容也放进了教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刘延东在出席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强调: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逐步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学段衔接的教材体系。要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完善教材各环节管理,使教材建设规范有序。希望国家教材委履行好管总、把关、协调职能,统筹指导教材建设;希望各位委员坚持立德树人,严谨求实、精编细选,使教材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
教材是一种特殊的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養什么样人的问题。编写与使用一种教材,不仅是选择一种教育方式,不仅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更是选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未来。美国经济学萨缪尔森有一句名言:“只要让我编写一个国家的经济学教材,我才不在乎是谁制定法律。”这句话的逻辑是:经济学教材决定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决定经济生活,而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界定经济生活中各主体之关系(责、权、利)。中小学教材建设更是事关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最高的话语权。教材建设的核心是教材内容的建设,教材内容什么,即教材内含什么素材,是教材编写的关键,迫切需要教材内容的智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因其宽广胸怀而容纳万千河流。教材内容的智慧,就是要让教材内容体现人类文明的精华,广泛丰富,适应并适合所有的可能性,能够为千种万样的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帮助。
一是教材内容思想性。教材内容体现教育思想,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全内容。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二是教材内容基础性。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发挥教材内容的普遍性、一般性及通用性价值,确保中小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是教材内容多样性。人本身就是多样性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多样性的。要科学、全面、系统地建构教材内容,让所有内容都发挥教育性价值。
四是教材内容发展性。今日之所教,成就的是明日之栋梁,预设的是明日之社会。教材内容要有先进性,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要面向未来。
五是教材内容整体性。包括学科体系、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三者关系的整体性;知识、能力和品德三个要素的整体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陶冶品德三个功能的整体性。
六是教材内容载体性。要能承载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生成的过程与方法,要能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教材内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活样式的反映,具有常识性、意识性、道德性和伦理性特质。要站在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高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精选教材内容,容量合理,难度适中,进而科学设计、编排,创新呈现,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新奇新颖,为学生提供放心的“精神食粮”。教材内容建设,教育之大事,国家之大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