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新机遇 新风貌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转型发展纪实

2017-09-27 02:06
中国卫生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室医疗人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4年11月批准成立,两年里,医院通过创新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服务,现已逐步壮大,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管理模式和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

整体规划 精准定位

在当前医改的新形势下,前有高精尖的大型三甲医院,后有特色鲜明的中小型医疗机构,众多医院都在摸索中调整,在挫折中前行。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深知只有结合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才能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谋求发展。

医院结合内外部发展条件,通过邀请区内外医院规划专家,实地勘察,征集意见,最终确定了自身发展定位,即拥有1200张~1500张病床规模,学科专业齐全、科研实力强劲、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型现代化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整合初期,医院建筑缺乏总体规划,各诊室布局受旧有建筑的限制,不便于患者就诊,2009年年初,医院整体建设规划方案通过临桂区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现代、实用、超前的设计规划获得临桂区政府和卫生计生委的肯定和重视,先后批准征用医院周边零星用地,扩大医院医疗卫生用地;得到国家、当地财政、社会办医多方资金支持,突破医院财力紧张的瓶颈。

2015年5月,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完成。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医技住院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患者住院条件明显得到改善。新生儿科病房面积增至800平方米,病床达到92张,病房规模位于桂北地区前列;重症医学科拥有桂北地区床位数最多、最大的单体ICU病房;手术室总建筑面积有4160平方米,建立了15间手术室,其中百级手术房达到4间。期间,还相继完善了医院水电增容、污水处理、道路管网、院内停车场改造等配套工程。

根据医院业务发展情况,医院正着手筹建二期工程。门诊大楼进行整体设计和装修,严格执行“一室一医一诊”,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科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内、外科住院大楼也有条不紊地改造装修中;即将开工建设的22层内科住院大楼已获得立项批复。

如今的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医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有问题逐一解决,切实让患者有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通过创建“平安医院”、无烟医院,医院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方面也在省内名列前茅。

医院门诊楼大厅

医院护士站

引进人才 锐意发展

由于基础差、技术力量弱、医院初期没有优势学科,人才严重缺乏,如何在短期内组建一支与医院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医院在“人”上动起了脑筋。

科主任是科室的核心人物,学科带头人,同时也是医院的管理层,科主任的业务能力、工作理念、管理风格直接影响学科发展、人才队伍素质及医院凝集力。为了充分发挥科室主任承上启下的作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既要借东风,还要造东风。

医院创新实施执行主任负责制,借助三级甲等医院的人才资源,定期派驻专家、教授担任医院科室的执行主任、护士长,成为各科室的学科带头人,人才本身不脱离原单位。利用高尖端人才的“品牌”效应,发挥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打造医院优势学科、宣传明星医生,提高科室与医院的知名度,使病人慕名而来;医院管理参照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管理标准,实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促进临床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很快,原本没有能力开展三级、四级手术或高难度技术的科室,在业务上逐步实现零的突破,医疗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

为了培育特色学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医院立足自身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建立科学的人才需求评估体系、人才引进机制、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对引进的杰出人才委以重任,大胆使用,在工作中给予支持,在生活中给予关怀,以软件弥补硬件的不足,从医院层面关心人才的思想状态,加强沟通,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支持、鼓励他们发挥才能,形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工作氛围。医院现已吸纳近百名的专家学者,大多数学科带头人已经各自带出一支初具规模的专业队伍,形成人有专业、科有重点的办院格局。

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是医院稳定与发展的基石,除了采取直接引进成熟型人才的方式,医院更注重保护和引导现有专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同平台竞争,在人才培养、激励与考核机制上出台一系列新政策,不断增强人才向心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加强对中年轻医务人员的培训。制订了人员轮转培训运行方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外出学习管理规定;注重继续教育的开展,开展业务技能竞赛、加强学术交流;鼓励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提高科研经费和奖励水平,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技术氛围,支持、指导各级各类项目申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对医院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卫生管理及业务培训,系统学习现代管理的前沿课程,工作有突出表现者派送到国外学习、进修,了解学科前沿。

在人才激励方面,大胆业务绩效坚持向高风险、关键岗位、优秀人才、临床一线倾斜。运用工作量绩效考评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动力,通过绩效管理的实施,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恰当拉开分配档次,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医院的内部活力。

短短2年时间,通过引进和培养,促进不同风格和思想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进各种人才的共同进步,医院的学术进展可谓日新月异。医院规模从最初的193张床位、4个病区、6个专科发展到拥有750张床位、40个临床医技科室和55个专科、专病门诊的大型医院;有1名博士、13名硕士、36名高级职称人员扩展到9名博士、103名硕士及116名高级职称人员;可开展64排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大型设备检查,能进行多项介入诊疗技术;创建了一站式乳腺甲状腺专科门诊,成为区内唯一独立的脑血管病诊疗专科,率先在桂北地区建立首家“疝与腹壁外科疾病治疗及培训基地”。

创新管理 提升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把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解决。医院坚持“以病人满意求生存,以医疗质量求发展”的质量方针,降低医疗成本,让当地的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做为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得试点单位,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药品(含高值医用耗材)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鼓励使用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每个月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及单病种定额付费的管理,以全院药构比不超过30%的目标,不断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检查。现在,医院药构比已从2013年的39.5%降至2015年的29.77%,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

通过对出院家属回访情况,医院发现很多家庭对病人回家后的照料存在护理盲区,针对这个现象,医院设立护理门诊。开设了造口/伤口、PICC、血液净化、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筛查、乳腺疾病、妇科关爱、新生儿等9个专科护理门诊,并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专家及专科护士进行坐诊,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伤口换药、导管维护、健康咨询等服务,满足了患者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助力学科专业化发展。

新生儿科

医院ICU病房

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为,简化就医流程方面,医院推进信息化接轨,减少患者排队时间,提高运行效率。率先引入的放射科胶片自助打印,患者只需刷条形码即可取片,避免了可能因同名同姓或装袋、翻找等流程原因造成的差错,大大缓解排长队的现象;为提高发药效率,减少患者排队取药时间,医院在全市首创引进药房自动化摆药系统,在提高发药效率和准确率的基础上,保证患者能安全、有效领取药品,让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向患者介绍用药方法和回答患者疑问。

上下联动 大胆尝试

作为桂林市临桂区“120”的急救中心,做好区域医疗任务是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为积极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医院大胆尝试,实施分级诊疗“三步走”。

第一步,提升自身院前急救能力。一是强化院前急救快速反应,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原则转运患者,合理调派救护车,在原救护车的基础上设置了新生儿科、脑血管病科独立的救护车,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二是加强院内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实现无缝衔接;三是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在急诊量大的夏季和冬季,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医改期间,医院共接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患者近8万余人。

第二步,主动帮扶基层医院。定期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向各乡镇卫生院派出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学术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并给与设备、资金扶持;为保障远程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对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考察,医院正在积极推进临桂区医联体信息化工程建设,努力帮助提高基层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缓解了市区三级医院就诊压力。

第三步,率先探索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医院充分发挥医院医疗技术优势,组建与区域内医院纵向交流,与区域外医院横向交流的区域网,将自己较为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周边医院,大范围推广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目前已与周边县城的14家医院签订了医疗技术协作协议书,对于医疗协作单位的患者,实行免费双向转诊,技术指导、帮助建立特色科室等,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众寡合力,则战可以胜。秉承深化医疗改革,公益性办院方向,在该院院长宋剑非的带领下,全院职工锐意发展,医院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活力,拥有同心合力的工作态势和勇于开拓的变革精神,在今后的道路上,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将继续全力以赴,披荆斩棘,为推动医改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科室医疗人才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人才云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