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古文“五字诀”,经典定在乐中学

2017-09-26 22:33资海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草间组词现代文

资海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言文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沉淀,是文学中的经典,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好载体之一。文言文的考查越来越被重视,扎实做好文言文教学工作,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就自己在文言文教学过程所念的五字诀--------读、点、译、探、迁谈谈一些浅见。

一、读——诵“读”入心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读的形式多样,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不一而足。但无论哪种读法,都要能“诵读入心”,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真正读到心里面去,在读中悟,悟中读;在读中赏,赏中读。我认为,文言文的诵读在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上,再让学生“诵读入心”,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已成功一半。

二、点——“点”石成金

“点”, 就是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一定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1、 点到即止

在文言文教学中,绝不可“乱点鸳鸯谱”,该“点”即点,不该“点”绝不能点,“点”时还要做到“点到即止”。如讲《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以”时,让学生联系《孙权劝学》中的“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教师“点到即止”,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归纳、感悟。

2、点一通百

“点”要能触类旁通,点一通百。如《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要”是通假字,它通“邀”,“ 邀请”的意思。通假字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此时要告诉学生通假字一般是同音、形似或同音又形似,由此引伸到其它通假字,这样就达到了“点一通百”的效果。当然,也要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并在翻译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和具体语境。

3、 画龙点睛

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能翻译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中的“奔”译为“奔驰的快马”,动词作名词用,而如果翻译成“奔驰”则语句不通,在此立刻提醒学生,一般两个动词连用,其中后一个很可能是作名词用。又如《 三峡》中“隐天蔽日”運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正常顺序是“隐蔽天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正常顺序是“素湍回清,绿潭倒影。”像这些句子,只有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时的点拔也才能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译——“译”箭双雕

“译”,就是把难懂生涩的文言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译”,是正确理解文意及拓展文本最关键的一环。翻译时要能做到:看到文言文能译成现代文,看到现代文也能还原成相应的文言文。达到“译”箭双雕的效果。初中阶段,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直译大致有三种方法:直接替换法、拆字组词连句法、补充调整法。

1、直接替换法

“直接替换法”,即用现代汉语直接替代文言词语,形成一一对应的形式。如《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要把“在”、“则”、“名”、“灵”分别译成“在于”、“就”、“出名”、“灵验”即可。这种方法只要翻译一两个相对较难的字则可,其它的字基本不译。这种方法也最容易实现“译”箭双雕。

2、拆字组词连句法

“拆字组词连句法” 即把一个句子中的每一个字拆开组词,然后再连词成句。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疏条交映”。

运用这种方法时,组词要依具体情况而定,组的词要能通畅又符合语境。如《三峡》中“清荣峻茂”的翻译,“清”、“荣”、“ 峻”、“ 茂”可以组很多词,就“清”字的组词就有“清澈、清亮、清白、水清”等,那如何取舍呢?就看具体语言环境,“荣”“茂”都可以解释成“茂盛”,而又只有树草才能“茂盛”,这样很易得知“树茂、草盛”。另外文章写的是三峡的山水,根据句子前后联系,很容易得知该句翻译为“水清、山峻、树茂、草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这种方法也较容易实现“译”箭双雕。

3、补充调整法

按照“拆字组词连句法,“见二虫斗草间”(选自《 童趣》),则译为“看见两只小虫争斗草间”。这个句子不仅不通顺、读起来也拗口。这时,就需要补充调整法了,“补充调整法” 就是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两只小虫争斗草间”之所以拗口,是因为少了主语,状语又后置了,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争斗”。 当然这种方法,要实现“译”箭双雕还是有点难度,但只要你熟悉了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的语法、句型等,还是能够驾轻就熟的。

四、探——“探”微溯源

探,即探究、探讨。探微溯源,就是指根据某种现象或细小问题来探究、探讨文章的寓意、中心等。“探”是深入分析文章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在分析文章时,要能以小见大,探微溯源。如讲《黔之驴》时,我说全文着力描绘的是老虎,那题目改为《黔之虎》不是更好吗?学生一时也愣住了,后来经过学生的认真探讨、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更有利于反衬驴的软弱无能。

五、迁——“迁”木成林

迁,即迁移,就是利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达到以一当十,“迁”木成林的效果。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高度重视。迁移的方式常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等方面迁移。如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可选《孙叔敖为楚令尹》进行比照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把握孙叔敖这个人物形象。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迁移,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如“可以为师矣”(选自《论语》)中的“可以”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对照。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找出规律进行总结,使之能举一反三,迁木成林。

以上是本人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所采念的“五字诀”,很多看法或做法都比较肤浅。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能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考试成绩,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endprint

猜你喜欢
草间组词现代文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草间情话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我会组词
乾隆重臣刘峨故里寻古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走进草间弥生圆点万花筒
想一想,填一填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