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创新型思维素质的培养

2017-09-26 11:54颜召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凡卡邱少云变通

颜召伟

素质教育研究表明,创新思维潜能人人皆有。但是,人的创新能力却并非是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目标地加以锻炼和培养才能形成的。

创新,来源于思维。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在一般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后天锻炼和培养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要废除塞而不纳填鸭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学生的学,要废除依靠式,从呆板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变为积极的创新识和创新技能的思维活动。大家知道,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在以发展创新型思维素质的核心的教学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首先,保证思维素质的流畅性。阅读教学本身,是传授继承前人的认识成果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无疑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少,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思维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应当利用知识信息差来弥补学生的缺陷,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如教学《一张珍贵的照片》课文,教师就不妨先根据课后训练题设计一些创新思维训练题:①开始小桂花的心怦怦地跳,后来为什么紧张?②小桂花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活的人?课文中几次写了周总理拉着小桂花的手,为什么要这样写?③周总理为什么要送小桂花回家?在她家里周总理为什么要问大家可吃得饱?周总理为什么不肯留下吃饭?问题的答案都向“周叫理平易近人,与劳动人民亲如一家”这个中心去思考。在各种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再做创新思维的向导:周总理的哪一句话可以点明这些问题?这时,学生就不难领悟到,正是“我到了家里了”这句一语双关的话,集中表现了总理对人民群众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流程豁然贯通,达到了创新思维的良好效果。

思维的领域比感知的领域广阔得多,但是,从人类的认识秩序来看,感知是先于思维的。没有感知作基础,就难以展开思维活动,所以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教师需要细心研究教材,引导学生扫清思维障碍。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要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就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十分注意词与词,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思路与感情的领会,给予启发和点拨。“敌人控制的‘三九一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军的阵地”。全文的开头这一句很关键,为什么把“三九一”比做“毒牙”?因为它“楔入”我军阵地,必须“拔掉”。如何拔掉?不能硬拔,这就决定了这次战斗的方式:“突然袭击”,这个词组很关键,它决定了这次战斗的过程与结果。教师要扣住这个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它和下文以至和文章结尾的联系。第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注意下文中哪些问题与“突然袭击”发生联系。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潜伏”、“隐蔽”、“伪装”、“纹丝不动”。“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这又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句子。要扣住这一句,请学生注意它与下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感知到下文写作者在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想救不能,不救不忍的复杂心理活动和“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都与“纹丝不动”着紧密的联系。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运用创新思维来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方面启发学生把有关邱少云“一动也不动”的外表描写与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去体会邱少云的内心世界;一方面把作者的担心与邱少去的“一动也不动”联系起来,把邱少云“一动也不动”和上文的“我们必须纹丝不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邱少云的壮烈牺牲在毅力与严格遵守战斗纪律的崇高品质。邱少云的壮烈牺牲换取了战斗的胜利,“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第二,教师要紧紧抓住“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这一句,诱导学生对全文的篇章结构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提出:“为什么能二十分钟结束战斗?”学生就能很快从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邱少云的牺牲,激起了战士们的“满腔怒火”大家“猛地冲上‘三九一高地,奋力拼杀,所以二十分钟结束战斗”。在教学过程的开始,教师就埋下“伏笔”,这时老師稍微进行一下点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让大家注意文章的开头。”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当不家务事的思路狭窄,受阻时,充分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就能使学生流畅地进行思维创新。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由思维的流畅性起步,如果教师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时机,进一步巧妙点拨,使学生不仅想得多,而且能冲破常规,想得丰富,想得活,思路受阻能转弯,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较高层次的变通性阶段。

培养学生思维素质,要引导学生敢于冲破习惯性和依靠性思维的束缚,进行多项思维。如教学《凡卡》一文时,有的学生提出要想知道凡卡的结局究竟如何;有的对凡卡写错信封表示惋惜;有的对凡卡异想天开,想让凡卡享福的梦变为现实。这说明学生还不能一下子通过文章的表现形式来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不能透过凡卡的遭遇来认识沙俄制度的本质。学生的理解不能靠老师的说教来“拔高”,不能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要坚持以思维素质培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思维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获得知识点。“不管凡卡信封写没写错,不管爷爷带不带他回去,凡卡的结局只有一个,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死路一条!”“为什么?”“因为在那样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根本没有穷人的活路!”通过这种思维探究,学生自己解决了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存疑思维活跃起来,因而引发思维的变通性,学到了解疑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字词句管的学习,还是听说读写的训练,不管联词造句,还是理解和复述课文,只要精心思考和设计,随时都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素质的变通性,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最后,培养思维素质的诱想性。思维素质的诱想性,就是要诱导学生大胆去想,去思索。思维素质的变通性,为创新提供条件,而只有思维素质的诱想性,才能萌发创造发明的才能。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素质的诱想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促成他们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构思。

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诱想性,是创新型思维不同层次阶段的个性品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保证思维的流畅性,激发思维的变通性,培养思维的诱想性,关键在于教师。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勇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的锐敏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能把教材研讨得透,问题抓得准,能针对学生实际,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个核心,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思维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和培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凡卡邱少云变通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凡卡》续写
事不凝滞 理贵变通
数学变通
刻舟求剑
拥抱改变
克隆快乐
邱少云:烈火金刚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