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君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成功,人人都渴望,那自信是什么?而自信不是人人都能正确对待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中学阶段,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学生将逐步形成稳定的态度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应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促进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活泼进取的良好个性形成。为此,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我对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轻松环境,培养参与信心
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学生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活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引发他们参与的欲望、信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充分展现,为自信心培养、发展创造条件。根据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过多处在静态中被动学习,而要让学生的兴趣、需要作为活动“中心”的特点,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情境。如《祝福青春》这一框题中关于“寄语青春”教学内容,根据目标要求,要求学生为自己、为伙伴送上青春的祝福话语。学生们意识到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青春你好”、“青春快乐”等语句来表达的。它要求用精炼的字词表达出学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快乐心态。考虑到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度,教师在课前搜集一些浅显易懂的、又是由当代青年学生写的关于青春的佳句佳段,以供学生在课上阅读参考。眼看学生参与的积极心有所提升的时候,教师当堂吟出送给同学们的“青春寄语”,并用投影仪打出。这时班上学生蠢蠢欲动,教师顺势推舟,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纸片,每人写上一句青春寄语,要求学生不要署名,叠好后投放于教师准备好的纸盒。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细细推敲字句,惟恐写得不够出色。同时教师播放悦耳动听的轻音乐,以激发学生的灵感。而在其后的抽签朗读寄语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当寄语被抽到的同学,那种幸福的情感百分百地融化在他(她)们绽放的笑容里。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又强有力地佐证了上一教学内容“青春的幸福”。教师在课堂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愉悦的情景里进行活动,同时将各种教育要求渗透到活动中,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二、 运用激励机制,坚定尝试信心
训斥只会使人产生沮丧,而表扬才会激励人不断进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如在《众手浇开友谊花》这一活动课中,在制作友谊贺卡过程时,个别男同学面对满桌的制作材料却不知从何下手,只是呆呆地坐着。我不是指责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动手试一试,你的好朋友不会在意你做地是好是坏,再说贺卡并没有固定的款式呀!你也可以请周围的同学帮助你。”如果那时,我说:“你看你,连张小小的贺卡也不会做,真笨!”他们一定很伤心,很有可能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制作。也许会从此对制作产生惧怕的心理。而我的鼓励性语言则坚定了学生尝试制作成功的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不要吝啬使用激励,尽量找学生活动时的闪光点进行表扬,用些非语言性的及语言性的激励,如用目光微笑地对视、点头,“再试一遍会更好!”“你的手真巧,下次一定会比这次更好!”等等。同样,在“寄语青春”的学生活动中,很多同学在模仿他人的基础上,能很好地写出自己寄语,甚至有些同学还要求多写一两句,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赞同与表扬。但也有个别学生的的笔尖一个字也流不出来,与前面的情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更加重了个别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是这一核心理念的表现之一。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对于那些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同学进行耐心的辅导,与他们共同分析、利用投影打出的青春语句,由此启发他们参照某一形式进行简单地、独立地模仿,并告诉他们并不一定要写得很富有诗意、句子也不用太长,一个短句也同样可以的。课堂结束前每个学生都非常自信地拥有了自己的“青春寄语”。
这些活动可极大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使他们更加自信。
三、设置障碍磨难,提高抗挫信心
在实践中,学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正确对待自身成功或失败,也是形成学生自信心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根据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设置适度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磨练。如在展开“排解不良情绪”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大致地向学生描述了我不久前痛失好友的悲痛心情,并向他们提出需要帮助的要求。(在描述过程中,学生看到我眼中泪光闪闪)学生们三五一组的讨论开了,有的学生小声安慰我,有的则自告奋勇地向我提出了种种调节情绪的方法。他们的某些方法尽管幼稚但无不充满了关怀之意,我由衷地感谢了他们并表示接受他们对我的帮助。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教师给予鼓励(表示接受),他们感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经过不断培养,逐步增强学生抗挫的信心,今后遇到困难,就不会束手无策,而会深信自己有能力,用积极办法去克服。当然,教学活动中障碍磨难的设置一定要适度,使学生抗挫折信心有所提高,又有继续尝试的心理。
四、“隐化”指导痕迹,增强自主信心
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活动,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体现。教学必须贯彻“自主性、实践性”等原则,也就是说要正确处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关系。“隐化”指导痕迹,并不是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排斥教师的有效指导,反而要增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最好是隐性的,隐含在活动设计中,隐含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导语要求明确,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自身参与,并注重学生活动过程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惑,重“过程评价”,结果由学生自己发现。如《创建绿色环保学校》这一活动课,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按所分配的调查提纲在校园内进行观察和调查。很多学生自觉得拿上学习用具,以便做些必要的记载。在各自汇报调查内容时,不仅仅口头描述,更是两手比画,惟恐别人无法更好地听取他们的战果;而作为听众的学生,则更以能补充别人未提及的方面而深感荣幸。站在一边的我,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聆听他们的调查报告。当学生描述“再认识我们的学校”时,尽管有些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面性(由于他们生活经历与社会实践的缺乏),如学校拆了重建、校园内应有游泳馆等。我还是以鼓励性的话语肯定他們的思维方式,甚至提出一些疑惑来请他们帮我解决。
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着力诱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克服困难的同时克服自身缺点;在提高智力、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个性;在不断领略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中,增强积极进取的自信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