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

2017-09-26 17:25王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儿童

王妍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不足与展望。

关键词:儿童 亲社会行为 助人行为

【中图分类号】D432.5

1引言

亲社会行为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至观重要,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关系到儿童成年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获取学业、事业成就、以及心理能否健康发展黄希庭(2004)在《简明心理学词典》中指出: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社会交际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它包括分享、同情、合作、捐献、帮助等内容。为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况,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不足与展望。

2 国内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目前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研究涉及的面也比较广泛。方芳,谢广田(2012)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情况不理想,且各种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分布不均,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蒋仕菁,冯维(2012)总结了目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特点包括对特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关注和研究、网络亲社会行为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内隐研究成为新的研究方法、培养和干预研究逐渐增多。吴念阳(2002) 总结儿童亲社会行为特征的研究有对婴幼儿早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助人行为的研究、分享合作行为的研究、亲社会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丰富的研究侧面,多样的研究内容,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依据,并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2.1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儿童时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儿童亲社会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近十年来国内大量的育儿专家及发展心理学专家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李静(2008)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影响因素如:家庭、学校、同伴、社会传媒等,提出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张真(2012)采用儿童移情和亲社会行为反应量表,让86名母亲和8名老师对86名儿童进行评价,并记录实验情境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和老师的评价对男孩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正相关,只有老师的评价对男孩的亲社会行为有预测作用,而老师和母亲的评价对女孩则均具有预测作用。张晓贤,桑标(2012)认为内疚情绪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黎志华,尹霞云等(2012)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的程度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积极影响,父子依恋关系在父亲参与教养程度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将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性别、同伴关系、重要他人的评价、社会传媒、个体因素等。

2.2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研究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及培养,对于儿童乃至整个人生的成长都是相当重要的。学校、家庭、社会、都非常重视儿童亲社会的培养,不少的科研者也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旨在帮助儿童形成更多更好的亲社会行为。柯英丽(2011)认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让孩子的教育从分享行为开始,改变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苏中红(2012)通过试验法得出利用动画片进行的干预实验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彭宇,傅鑫媛等(2010)认为有效促进亲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言语说服、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培养移情能力、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等方式。王楠(2012)论证了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移情训练方法对幼儿性别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角色扮演和讲故事对女孩子的效果更明显一些,而续编故事和看视频对男孩子的效果更明显一些。从以上的研究不难看出目前存在的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在激励以及外在支持。

2.3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在专注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的同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也在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金雪莲,李英(2010)对 269 名 3~5 岁朝鲜族幼儿研究,发现气质维度上的注意分散度与反应阈会影响到其亲社会行为的表现。邱剑,安芹(2012)研究发现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刘慧(2012)研究表明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希望、亲社会行为两两显著正相关。王昱文,王振宏等(2011)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水平与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显著呈正相关。

2.4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工具与方法

目前存在的研究主要有基于思辨的质性研究以及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两个方面,采用的反馈形式主要有自陈和他评两种形式,而在研究中使用的工具及方法则有:问卷调查法、自陈量表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等

3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一,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横向研究,而追踪性研究则相对较少。综合运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方法是未来的发展。第二,大脑神经机制是人类思想与活动的基础,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势必也与一定的大脑神经机制相关。必须加强儿童亲社会行为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第三,研究视角大多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科之间的融合较少,加强儿童亲社会学科之间的研究是必要的。第四,亲社会行为的界定缺乏统一意见,缺乏公认的权威的理论构架。进一步完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体系、形成较为一致的概念框架是后续研究應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K].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84.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77.

[3]寇彧,付艳,马艳.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4).2012,43-48.

[4]张真.比较母亲和老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评价:一致性和预测性[J].心理科学,2012,35(4),926-93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社会行为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个体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入手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园环境中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亲社会行为干预研究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