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林亮+陈洪义
大历史观指通过对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达到对未来的社会走向做出一定的预测,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大历史观视角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本文以岳麓版必修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为例,旨在教学立意的高屋建瓴层寻接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地气的方法。主要以三种路径切入:一是教师以基本道德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现代社会价值的理念,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价值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方式,启迪学生思维,生成预设的道德价值观;二是以宏观历史之思,从世界近代史的大背景下,把握微观历史人物李鸿章、詹天佑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爱国情怀与强国之梦;三是以古代、近代、现代长时段来反思大国崛起之路,培养学生辨别历史善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一、价值引领——“师生相遇”于历史课堂
教育者找到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以健全的心灵来面对现实课堂中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在价值多元和社会实践日趋复杂的今天,深刻理解各種价值并拥有价值判断力,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必须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明确人类基本价值,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三是宣传现代社会价值。
在价值引领下,教师要善于寻找课堂立意,促使学生价值生成。
问题导入:以手机使用导入近代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宣传现代社会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等社会价值观,明析交通、通讯工具在近代被动“引进来”,到现代以华为手机、高铁、飞机场建设等项目和企业主动“走出去”的战略,培养学生在全球化大历史观,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近现代社会变化,以积极奋发的思想来看待个人生活中的挫折,坚信只要方向正确努力终会有所收获。
对本课内容进行重组,划分为三个子目:
主要在“变之原因、变之影响”方面寻找价值观立意,促进学生价值观生成。
二、品格塑造——“设身处地”感悟历史人物
设身处地——李鸿章17年的等待
1863年,李鸿章首次遇到铁路问题,他从统治阶级所特有的防卫心理出发,表示要“力持定见,多方禁阻”。 1867年12月,李在奏折中写道:“电报、铁路、轮船和机器——外洋强力之所在——中国也可以采用……”1881年,李怂恿淮军将领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刘、李顿时成为“疑似汉奸”,朝廷下谕:“铁路断不宜开……刘铭传所奏,着无庸议。”
——《李鸿章与中国铁路》
思考1:李鸿章态度的变化?
由原来的反对修铁路到认识到电报、铁路、轮船等便于国计民生,因此要修建铁路。但是遭到统治阶级保守势力的反对,原因是:扰民、夺民生计、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等。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实质上这些理由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个体农耕,以及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与商品经济分不开的,是会破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新旧事物的斗争、更替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到19世纪90年代末,他们发现不修筑铁路比修筑铁路危害更大。19世纪末,列强加强资本输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从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控制沿线的矿资源,便利了其商品倾销,此外用铁路可以运兵,便利了军事上侵略以及镇压人民的反抗。总之,铁路修到哪里,列强的侵略势力就扩张到哪里。
因此,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京张铁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
神入历史——詹天佑的处境
材料一:《詹天佑》视频5分钟。
材料二:英国挖苦说:“中国能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詹天佑说:“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材料三:詹天佑用四年时间在当时技术、人力、物力、财力都不足的情况下高质量地修成京张铁路,震惊世界。
思考2:根据材料与视频,探寻中国铁路发展艰难缓慢的原因?(①外国列强的阻挠和侵略;②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③资金技术的缺乏。)
设计目的:让学生根据视频与材料分析中国铁路发展艰难缓慢的原因,体会变化之艰难。
思考3:先进中国人-詹天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凭借什么解决?假如你是当时的张天佑,你会如何做?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通过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感悟詹天佑的思想品格,感悟仁人志士的努力与智慧,让学生生成为国争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临危不惧、精益求精, 认真严谨等品思想格。
三、思维启迪——“时空拓展”追寻道德价值观
秉着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感化的理念设计一个长时段、大空间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启迪学生思维,着意培养学生在大历史观下形成“仰望星空,思考古今”,生成预设的道德价值观。
思考1:为什么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缓慢?
思考2:国家与个人的发展方式:“中国崛起之路:我们是否可以重走15-18世纪,如英国通过殖民掠夺、黑奴贩卖、商业战争之路?”(不能)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追问提示切入的时间为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学历史情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ZQJK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