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分析

2017-09-26 08:10卢巧巧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对策

卢巧巧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家庭等压力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暴露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的心理,以便做好预防、制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健康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B844.2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人数剧增,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社会心理健康发展是和谐社会存在的基础,人心理不健康,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和谐的个体,是指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不同文明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社会、融入世界各文明。[1]只有每个人都能達到心理和谐的心态,才能达到社会和谐。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正处于日益成熟的期间,从新生入学期间对大学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问题到学习压力、情感就业选择的压力,而这些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也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根源所在。

一、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会影响他的性格,而这个模式是区别他人性格的心理品质,就我国而言,就我国而言:一般认为由三部分组成:动力结构即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的核心和最高的层次,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特性结构:即个性特征,是个性差异的具体表征,如能力、气质和性格;调节结构即个性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对心理与行为的控制调节。【2】

其次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得不到群体的认可满意后,就会觉得自我受损;他们很多在进入大学生生活后,交际的圈子比之前拓展了,但由于缺乏集体意识,自我封闭,不擅于分工协作,在恐惧的人际交际关系下,他们选择自我封闭,丧失了合作竞争的机会;另外是部分同学性格比较内向,朋友圈子较小,朋友之间一旦出现分歧,没有倾诉对象,继而导致心理问题。

如今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结构性的矛盾日益凸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理想存在巨大的差距,部分大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境比较贫穷,进入大学生活后,会发现与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于是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同时由于一些同学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自由时间较多,无高中时间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习懒散,特别是到大二后,由于学业问题引发的恐惧心理问题,也容易导致自杀现象出现。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的工作机制

各高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各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程,落实好各项议程,学校应定期检查部署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各学院应安排固定的人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落实制度。同时二级学院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发挥好班级及宿舍的作用,努力使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成为学校、学院、班级和宿舍的管理机制。建立好信息网络机制,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反馈和干预,对严重异常的学生,各宿舍成员要对本宿舍成员进行观察,发现较为孤僻、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要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并及时与心理健康中心反馈治疗,并建立档案。

各高校应设置心理健康中心,全面开展团体和个人的心理咨询,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同时要为新生做好心理普查工作;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好,对学校各专业的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对班上有异常现象的同学提供心理咨询;做好毕业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开展好5.25健康周的心理健康周活动,各学院应鼓励好学生多参加健康周活动;

(二)、成立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小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要求力度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见要求高校老师要有相应的学科知识外,还学对老师个人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人生阅历息息相关。目前各高校的心理队伍建设状况不是很好,据某省

40余所高校的心理健康队伍情况调查显示,接受过专业的系统训练的人员,还不到调查总人数的10%[3]。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机构,建设好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小组队伍,完善心理中心的设施配置;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实行动态排查,主动进行干预心理危机的学生,是各高校预防重大心理危机事故出现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辅导员要及时发现在学习、生活、人际等存在问题的学生,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辅导员实习一对一的开导,建立心理档案。并要对这些学生平时要安排班干部、宿舍成员多加关注,及时反馈,建立顺畅的信息网络建设。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确保高校的安全。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各高校应通过课程教育形式,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保障。各高校可实行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可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大学生人际交往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排查一些心理刺激的重大因素,预防和减少不良的心理,使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效地控制自己。

(四)、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各方面的可塑性较强。大学生不仅要有求学的需要,也须具备人际交往、归属和爱的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塑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各高校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对心理健康中心的设备改善、教师的培训等加大力度,改善现有的心理健康环境,建立规范的个体和团体的心理咨询中心,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力度配置先进的心理测量软件系统,以便准确地测试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要对学生的信息及时存档,并进行跟踪反馈。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日程,这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作为高校的思想工作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石国亮.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01)

[2]汤传宏.熊邦新.陈曦.高校大字生心理危机分析与防控[J].科技信息,2014

[3]赵国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