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在聋校肩负着培养聋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在聋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语文不好教,这也是现实,听力的损伤极大地限制了聋生对语言的吸收和理解。尝试各种能提升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也是聋校语文教师不懈探索的方向。
语文是聋生走向世界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拐杖,是聋生以后能顺利融入社会生活的一道桥梁。在实践中,我们语文课题组教师发现“课前读报说报”既适合聋生的阅读需要,又能很好地助力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2014年,我们课题组承担的课题“课前读报训练提高中学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获得了省级立项。
一、“课前说报”是课前的语言热身、思维游戏
聋校语文课,于上课之前做一下语言和思维的热身,是很有必要的。聋生在课下的交流,大都是使用手语。手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要比口语与书面语大得多。语言上的隔膜,让他们不能很快地进入课堂,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也是为什么聋生下课兴高采烈,上课无精打采的一个原因。
而“课前说报”,可以让聋生利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为手语和书面语的统合做一个热身准备,同时在说报过程中,感受语言在表达与沟通交流方面的魅力,把读到的新闻、趣闻、社会关注热点等,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配合图片,再用手语讲述一遍,说的同学倾情投入,听的同学全神贯注,一下子就把全班聋生带进了一种语言和情感交融的氛围里,为接下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课前说报”为阅读课教学提供广阔的背景知识
给一个完全没有天文学背景知识的人读一篇天文学方面论文,那么他即使认识里面的每一个字,也未必能读得懂。同样,即使我们教会聋生课文里的每一个字,如果缺少相应的背景知识,聋生也未必真的能理解课文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力是由背景知识来决定的。聋生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生活相对封闭、见闻较少、与广大社会接触较少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缺少背景知识的辅助。
而“课前说报”能很好地丰富聋生的社会见闻、生活常识。报纸是了解社会、关注时代脉搏的一个精巧的小窗口。课余时间多读些报纸,能丰富聋生的社会见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课文时,理解内容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课前说报”为习作课教学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
习作课是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词汇量少、语法错误多、病句连篇、结构松散、思维跳跃不连贯等问题不仅存在低年级聋生的习作中,也普遍存在于高年级聋生的习作中,甚至不少聋生九年制义务教育毕业时,还写不出通顺明白的语句,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书面语的沟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语言和素材方面的积累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是,缺少一定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意识,也就是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方面,都缺少足够的训练。
而“课前说报”,把“读”与“说”,也即“输入”与“输出”结合了起来,聋生利用课余时间,读报,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说报,与同学们分享,这是一个有趣的交流过程,既有语言的输入和积累,也有语言的输出与运用。而且在说的时候,还会有语言的重组,思维的介入,因为说报不是机械地背报,也不是一字不变的读报,它是先把内容理解后,再用自己的话表述,在表述之前,是需要一番思考的,要怎么表述才能更清楚、更生动,这其实就类似于读者意识、写作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在读时就会更用心,在說时就会更关注他人听懂了没有,感动了没有,那么在写的时候,就会把这种意识和思维迁移过来,从而提升他们的书面语表达能力。此外,在报纸中阅读到的故事,也可以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习作中的素材。例如,聋生在报纸上读到“最美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无臂钢琴王子刘伟”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离聋生并不遥远,带给他们的震憾和感动更大,也有更好的教育作用。那么在写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时,聋生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在报纸上读到的“最美女孩孟佩杰”的故事,在写以“励志”为话题的作文时,也会联想到“无臂钢琴王子刘伟”的故事……这些新鲜生动的素材,运用到习作中,充实内容,丰富情感,突出主题,让习作变得有血有肉。
四、“课前说报”为课后拓展阅读提供动力和支持
要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光靠一周几节语文课,一学期一本语文教材是不行的。语文学得好的学生,都与大量的课外阅读分不开,聋生也不例外。然而聋生的课外阅读又常常流于空谈和形式,听力受损影响了聋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致使他们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方面相对偏弱,课外独立阅读对聋生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就如一个外语不好的人去啃一本英文原著一样。所以聋生课外要么不阅读,要么就选择一些漫画来阅读,而漫画式的课外阅读又对语言的提升帮助不大。此外,课外阅读不方便老师跟踪检查、适时评价,单靠自觉,聋生很少能坚持下来。所以,课外阅读往往在一阵一阵的提倡之后,最终不了了之。
而“课下读报,课前说报”则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报纸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不会给聋生带来阅读的压力。此外,报纸多是图文结合,这也为聋生的阅读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再加上内容多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贴得很近,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并重,非常适合聋生阅读。而且,“课前说报”的环节能让课下读的内容得以再现,而且有老师和同学做听众,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督促,有利于聋生长期坚持。
“课前说报”,既调动了聋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三年来,我校初、高中部的聋生在市级、校级征文大赛中多人次获得一等奖;在残疾人高考中,语文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课堂教学方面,课题组教师的阅读课教学获得省级一等奖,并多次为外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开设习作展示课,都受到一致好评。我们课题组在初、高中部进行的三年实践研究成果证明,用好“课前说报”确能有效助力聋校语文教学。
注:本文为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前读报训练提高中学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MJYKT2014-119。
(付心知 福建泉州市聋哑学校 36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