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瑶
摘要: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有效执行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健全内控机制、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有效执行的力度,从而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存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建设 执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诸多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而为了切实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在行政单位开展管理工作时融合内控理念,做好行政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特别是行政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是确保社会公众效益的关键,也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应用价值
(一)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治理效率
内部机制的存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具有的地位是不可言语的,它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高效治理的主要依据,它的主要目标便是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通过构建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制度,来对单位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保证该制度存在的价值被有效应用,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能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出现越位或缺位的状况出现。
(二)切实预防廉政风险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只依赖人们自身的约束性是无法达到彻底约束人们行为的目的,只有依据一定的手段或是机制等方法,才能使人们的行为得到彻底的约束,单单靠自身的道德性是永远也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道德具备较强的被动性,不能说每一个人都存在着道德问题,但大家都会面临道德的风险,这是必然的。而在单位中构建有效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防范上述问题的发生,还能有效地规避贪污腐败的问题出现。
(三)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存在健全且优质的内控机制,导致诸多会计资料在运输传递过程中,因为沟通的不及时或是连接的不密切而导致信息失真,它的完整也无法得到保障。通过对职责进行科学分工,构建相对应的处理机制,来使信息资料在互相制约的环境中产生,基于此来有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问题,通过构建内控机制来确保会计资料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控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是不需要对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行负责的,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依旧停留在财务核算的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出现误差现象,为有效预防失误通常采用财务管理,但财务人员欠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应用认识。目前虽然很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领导人员只注重内控机制的构建,忽视了对制度的实际运用,把构建在内部控制手册中的规章机制,只停留在“纸上”和应付检查层面,致使其存在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二)内控设计与流程有待优化
第一,财务管理岗位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一人兼顾多职的现象出现,各个部门之间未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使得开展实际工作时,因为人员有限、编制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作用也就无法得以发挥,最为常见的现象便是职务兼容的情况,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出纳人员还兼顾记账、保管、复核等。第二,审批流程不完善,审批权限不明,授权审计机制有待优化。另外,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第三,流程监控机制不健全,一些经济事项并未有明确的审批流程,即使有审批流程的,也是过于单一,在实际执行中会影响财务人员的审核质量。
(三)欠缺内外部监督制度
我国在2014年所推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行时间尚短,并未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操作的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单位的内控建设还欠缺有效的监控力量来促进。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可谓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并未给予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以高度重视,这便使得资金在实际应用中欠缺合理合法性,只因为审计部门存在的价值并未充分的发挥,在对财务展开管理工作时,也没有存在一个对应的管理机制,这便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无法得到保障。
三、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
(一)所要遵循的原則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构建内控机制需要严格按照制约性、全面性、实效性、重要性这四点。当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时将内控全面贯彻到活动决策中,对于活动整体皆需进行监督与执行,对其展开全面控制,以便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二)实施措施
合理布设与内控相关的岗位,对职责与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展开对应的分离手段。比如,将事项申请岗位与审批岗位这二者分离开;执行活动的岗位与内部审核审批的岗位相分离;信息记录岗位与执行岗位相分离。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部门等日常管理以及业务办理的审批程序、权限范围及对应责任等,在面对单位的重大问题时需做好会签或集体决策工作。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人员对岗位责任制的认知,做好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强化会计档案,加强程序处理工作。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领导重视
只有切实增强单位领导对内控的认识,才能使其在根本上重视内控机制。为了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行政事业单位利用法人责任制,把责任风险同负责人的经济效益与职务任免相挂钩。依据管理者的分工来明确授权,从而达到互相作用、相互约束、各司其职的控制目的。
(二)完善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的集体决策和议事机制,单位的决策权应该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应对重大事项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在经过必要的研究论证程序后,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最终决策应通过党组会、办公会或部门与科室联席会讨论决定。采用集体决策制,可以有效地规避错误和风险。二是加强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的协同,强化资产管理。单位应把业务过程和财务管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业务过程中的舞弊。三是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指标结构科学、清晰、合理,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保证评价各个环节独立。endprint
(三)加强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心是预算管理,它会贯穿于单位的整体活动中。提高预算管理一般都会呈现在构建与执行上。在进行编制时需做好单位工作,就是在进行编制时需基于财政预算为前提,做好细化预算的工作,尤其是对支出层面编制预算时,一定要核对好支出额度,对支出的用途与方向明确划分好。在执行时要做到强制性,即在执行过程中对预算做好约束工作,以免发生预算随意变动的情况。
(四)实施动态监控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将内部审计以及外部监督机制存在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内控管理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构建内部审计机制,是确保审计部门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基础。将单位中的部门之间的监督与激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各个部门与岗位间的互相监督,是确保工作效率的基础。对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制中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发现,以便于及时优化与处理,从而实现深层次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执行效果受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因为他们不单单是内控机制的执行人员,还是监督人员,因此不但需要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法律意识,还需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对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是提高其综合素养的主要手段,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增强法律观念以及专业技能。随着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在不断提升,只有应用创新型人才才能使内控机制的执行效果达到最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依据自身的发展问题,来制定内控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所构建的机制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实施动态监控、加强预算管理力度等方面,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的管理效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高效的社会效益,使得社会公众都能切实感受到行政事业单位所带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淑静.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4(16).
[2]余华.行政事業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6):66-76.
[3]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2015,(1):68-75,97.
[4]姜军阳.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61,63.
[5]林春晓.新常态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初探[J].财会学习,2015,(16):137-138.
[6]晋红霞.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3-75.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与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及解读[J].新会计,2017,(4):17-26.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