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夏安
独立日去海滩看焰火。放焰火的地方就在几十米以外,草地上白布幔子围起来一圈空地。大家站在栏杆周围,草地上,翹首以待。有的人家为了占个好位置,一大早就来了,带着帐篷桌椅烧烤炉餐具毛巾换洗衣服,看架势似乎准备在海滩上居住一辈子。
天终于完全黑下来,星星点点的火光从白布幔子里蹿出来,越蹿越高,在头顶绽开。巨大的火花盛放,照得海滩明亮如白昼,海浪卷上来,像一匹舞动的白练。紧跟着砰砰砰的巨响,过后是短暂的寂静,海水如常地哗啦啦起起落落。
我生平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焰火,非常震撼。十多分钟后,火光滋溜溜乱蹿,飞上天,噼里啪啦地炸开。群众认为这个小高潮代表表演结束,鼓掌,吹口哨,准备离开。掌声未毕,砰的一声一簇大火星飞上天,炸开,原来节目还没完。如此往复,后来大家都懒得鼓掌了。不知道第几个小高潮之后,群众很有默契地认为已经结束了,我觉得是大家都受够了,扶老携幼地散开。结果砰砰砰,小火球又从白布幔子里升空,在人群背后的天空绽开,照亮大家脸上哭笑不得的表情。
焰火表演就像电影片花节目预告,紧凑,激烈,全是高潮……无铺垫无过渡无承上启下。三五分钟看下来觉得刺激,迫不及待地想看更多。超长的焰火表演像把片花串成正片来放,现在中国文化市场上大IP们的风格,背景音乐全是心潮澎拜,绵延不断,一分钟都不肯放过。时间一长,饱受刺激的神经只想举手投降……求求你,别放了好吗?
中国的诗词歌赋里形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比喻俯拾皆是。人生如梦、人生如戏、“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白驹过隙……也有用焰火的:烟花易冷——这歌儿我没听过或者听过忘掉了,一看歌词以及方文山周杰伦的组合,记忆里自动重播:“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流行歌曲的中国风长短句听起来都这感觉,让我想起薛蟠大哥的原创“蚊子哼哼韵”。
我还是喜欢看小说里的焰火。《红楼梦》和《金瓶梅》里都有元宵看烟花的章节,都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繁华到了顶峰,马上就要走下坡路。当下的热闹是为接下来的凄冷做铺垫,让人热闹得惶惶然。亦舒的小说《她比烟花寂寞》,结尾女记者去海滩看烟花,想起生命已经戛然而止的女明星,黯然神伤。好东西总是嫌不够,好日子总是太短。金钱,美貌,青春,爱情,名和利,还有为这一切做注的烟花,越长久越好,最好永不熄灭。
大概是五年前,带着孩子去海洋世界看独立日焰火,车子在马路上排起了几英里的长龙。突然天边一声巨响,从窗户看过去,除了惊人的亮光什么都看不到。大家都吓了一跳,纷纷猜测是不是打仗了。不过之后的焰火表演仍然如期进行。第二天才知道出了故障,放焰火的程序提前启动,这么一声巨响烧掉了四十万美元,让我想起王熙凤讲的“聋子放炮仗,散了就散了”——四十万美元已经化为灰烬,可是何苦还要重新放一次,“君子重一诺”的代价不小。文明社会,没出人命就不算大事故,四十万美元也成了同事们的饭后闲聊:焰火这回事真是,放早了不好,放晚了也不好,its all about timing(关乎时间)。简直就跟谈恋爱一样。
我看过最好的焰火是大一的国庆。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在大城市里独立生活,知道自己要在“贩夫走卒皆有六朝烟水气”的南京居住四年,大学里的头个把月目不暇接,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惶恐,只觉得什么都跟自己从前习惯的两样。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大概都是这种感觉?这样的激动和惶恐持续了很久,以至于我在南京的四年简直像大梦一场,也像电影片花,有一些细节,也有各种热闹喧哗,可是无铺垫无过渡无承上启下,都是些没有情节的花火。
那年国庆的焰火什么颜色什么光芒,我完全记不得了。只记得自己站在研究生宿舍顶楼,周围人很多,我伸长脖子仰望天边。烟花绽放之前,夜幕下的宿舍楼还没熄灯,宿舍的窗口一层层垒上去,远看像披挂整齐的一串电灯泡。第一次看到如此浩瀚的灯光,想着不远处即将绽放的美丽的烟花,既不是太长,也不是太短,刚刚好,心里无限期待,十分的快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