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波 陈会员 胡梅香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兰属植物杂交育种进展
马晓波 陈会员 胡梅香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在商品化的大花蕙兰异军突起之后,相当数量的兰属植物的原生种都用来进行大花蕙兰新品种的杂交培育实验,这也导致兰花育种工作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兰花的杂交栽培上。兰花品种唯一权威的登录机构是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已有超过11万个兰科植物杂交种登录在这里,这当中兰属植物杂交种排名第四,足足有11538个,前三位分别为卡特兰、蝴蝶兰、兜兰。同样的杂交种如果按照国际兰花品种的登录规则,有可能选育出多个品种,因此,登录种数的数量可能远远小于兰属植物的杂交栽培品种。本文就通过国内外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针对兰属植物的杂交育种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兰属植物;杂交育种;进展
笔者以《国际兰花新品种名录》为参考,检索了39个兰属原生种的杂交利用情况,得知34个原生种产生了杂交后代(表1)。杂种数量排在头五名的是多花兰、碧玉兰、德氏凤兰、美花兰和C.parishii,分别有251个、145个、141个、99个和94个F1代杂种登录。在我国发现的30个兰属原生种里,只有莎叶兰、落叶兰、贡山凤兰、大根兰和邱北冬蕙兰不具有杂种登录,剩下25种都产生了杂交后代。杂种数量排在头五名的是多花兰、碧玉兰、美花兰、西藏虎头兰和墨兰,分别有215个、145个、99个、76个和68个F1代杂种登录。F2、F3、F4代这些具有上述兰属植物血统的杂种数则难以获知。
国际上知名的中国兰包括春兰、建兰、墨兰、蕙兰和寒兰等,在RHS上登陆了许多这些花的杂交种。像小金童这样的杂交种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而有的杂交种为了培育出高质量的商品栽培品种,也已作为特异种质资源应用于大花蕙兰的杂交育种。
目前已培育出68个通过墨兰作种间杂交的新杂种。这些杂交种里知名的有1996年登录的大凤、2001年日本向山兰园登录的C.Green Sky、2001年Stagg登录的台北小姐等。香味是其中大部分的杂交种共同具有的特性。
有45个已登录的新杂种是将建兰作为亲本之一的。其中1957年Dos Pueblos登录的C.Peter Pan、1978年Gripp登录的C.Golden Elf等在国际上较为出名。美国的育种家利用C.Peter Pan“Greensleeves”2N的加倍体作亲本,经过复杂的生物培育实验,终于栽培出一批继承了建兰的耐高温、芳香和早开花习性的优秀的早开花品种,而且,这些花花在与大红花亲本杂交后,其径、花色、株型和花型都获得很大进步,有一部分大花蕙兰新种已投入产业化生产,这些新品种都具有早花型(9~12月开花)、有香味、叶片较短、株型美观的特点,像是C.Floriflam“ePassion”等等。
有39个新杂种是利用春兰培育出来的。其中知名的杂交种有 C.Eastern Leaf、C.Eastern Bunny 和 C.Eastern Venus等。
表1 兰属植物原生种用于杂交培育的杂种数(2004)
有13个新杂种是通过寒兰培育出来的,其中知名的的杂交种有 C.Prince Jonathan、C.Medhi等。
只有9个登录了的杂交种是通过蕙兰作亲本杂交出来的,如C.Eastern Rain、C.Golden Erica等。
杂交种(品种)间杂交在兰属植物已登录的杂交种中占了很大比例,有11499个已登录的杂交种数,占比为99.7%。
让兰属植物与其他兰科植物进行属间远缘杂交是一项不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有39个杂交种数已被登录,其中兰属与双柄兰属、安舌兰属克劳兰属、龙须兰属、鹤顶兰属和斑被兰属等6个兰科,进行其他属的远缘杂交,这样的杂交种数已登录了23个(表2)。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兰花里有相当一部分的亲本是像建兰或具建兰血统的杂交种,比如C.Peter Pan、C.Golden Elf。这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建兰的亲和性比其他品种更高,适合用于属间杂交具。
表2 兰属与兰科其他属杂交培育的杂种数
目前已有30种左右的兰属植物在我国创造出来,有48种兰属植物在欧美等国家创造出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兰属植物比例为62.5%。虽然我国资产丰富,地域辽阔。但我国兰科的杂交培育技术落后了世界好几个级别,我国在国际上受认可的杂交种少之又少。其中比较知名的是1998年,云南的刘芳缓将滇南虎头兰与文山红柱兰、文山红柱兰与西藏虎头兰、西藏虎头兰与滇南虎头兰三个种间杂交种登录在国际兰花品种登录机构。
如何将我国的兰花推向世界的大舞台,如何通过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培育出有独特香气、优美株型以及易开花等特性基因的兰花是两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两道难题,目前我国兰属植物育种者的研究重点是将我国本土的兰花与西方流行的商业化花卉进行杂交,希望才能够创造出具有芬芳独特的香气且外形美观、存活率高,易种植的新型兰花品种,这是国际上最普遍的花卉新品种培育方式。我相信,只要经过我国培育专家的不懈努力,凭借着我国的天然优势,相信在不久之后,我国将在花卉领域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就,将我国的兰花推向世界的舞台。
[1]孙 叶,包建忠,刘春贵,李风童,马辉,张甜,陈秀兰.中国兰人工育种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的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16(3).
[2]刘仲健,陳心啓,茹正忠,陈利君.中国兰属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S682.31
A
1005-7897(2017)18-0015-02
2017-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