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瓮安县朱家山国有林场 贵州瓮安 550400)
城镇湿地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
陈勇
(瓮安县朱家山国有林场 贵州瓮安 550400)
当前我国生态资源充足,但是因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对城镇生态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湿地公园中森林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需注重森林景观的重要布设,保证生态结构的科学合理。目前我县正在建设湿地公园,结合实例本文首先对城镇湿地公园的功能进行分析,其次对湿地公园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阐述,然后进行实例分析总结。
城镇生态;湿地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
在全球的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外界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生态系统的存在,可以更好地吸引和保护珍惜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净化水资源和空气,还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发展相关旅游产业,在维持地球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修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十年的城镇建设中,城镇周边的大片湿地被无序的开发和破坏,湿地面积减小甚至消失,自然生态链不复存在,城镇自然环境变化变质明显。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对生态环境认知的提升,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持续高投入到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和建设中。森林作为湿地公园景观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视景观的合理规划,发挥其对于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维护的重要作用。
城镇湿地环境是城镇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功能,对城镇的环境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湿地蓄水能力较强,可以更好的帮助城镇提升防洪抗灾的能力。同时,湿地能够提供水源和补充地下水源,对城镇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积极的作用。湿地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本,它对环境的调节功能和保护功能可以更好的提升城镇的发展潜力,保证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的湿地公园主要指的是天然的或者人工的沼泽地。城镇的湿地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具备了湿地应有的功能,他可以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内动植物的平衡和协调发展,能够给城镇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净化城镇空气,提升城镇环境的质量。同时,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给城镇的旅游业发展和人类居住都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建设湿地公园对城镇的发展意义重大。
“多方融合”策略是指依据森林城镇建设标准所涉及内容和各部门所分管内容,归纳总结出森林网络、森林保护、林业经济和生态文化4个重要方面,构成森林城镇建设规划的基础。通过语义网络法表示这4方面在规划体系与管理体系中实现相互衔接、充分融合,以达到前期建设与后期管理过程中的协调、统一(图1)。
图1 “多方融合”示意图
我国城镇森林覆盖率已无较大增长空间,因此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林相应是建设重点。在森林网络建设中,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都应做到最大化。兼顾生态、景观和经济功能,建成集森林屏障、通道景观、城乡风光为一体的森林网络体系,通过合理配置,营建生态林、景观林和经济林,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功能。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林对城镇景观风貌影响较大,为避免景观单一的问题,需丰富林带的色彩,提高景观趣味性,增加当地居民对建设森林城镇的认同感。实现城镇湿地景观“山水结合、四季有花、色彩斑斓、层林尽染”。不同通道绿化要突出特色,提高瓮安县城镇湿地公园森林的景观品位和美学效果。优化设计,以人工种植绿化结合自然恢复等多种方法,实施通道绿化,依路网、水网建设绿带框架,保障生态廊道绿量。
在构建森林网络体系的同时,也需同步建设适应该森林网络的森林保护与管理机制。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明确森林网络结构。巩固林地布局中生态环境与景观效果薄弱部分,对生态敏感高区域加强保护监测。重视森林植被质量。在森林树种改进方面,需要从瓮安县的自然环境条件、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方特色。适当引进具有美化、经济、高效的树种,适宜在本地生长的外来绿化树种,保障植物多样性。注重乔、灌、草相结合,防止树种单一化,构建乔、灌、草组成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提高森林群落稳定性[1]。同时,在湿地公园的绿化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点:①对于植物配置,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景观设计、景观保护等措施进行管控,必须严格遵循森林植物的组成结构以及动态演替规律,将乔木作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作为主体,基于物种共同生存以及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营造和培育具有多层次、异龄、多规格、多方向的异质群落结构,促进风光带的生态化、自然化,以及景观的多样化和功能化。②在树种选择上,需尽量以本地乡土植物为主,尽量选择季相变化明显、观赏性高的树种,保护古树名木,适当引进外来树种。③在绿化树种的结构比例上,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草坪的比例为5:3:2。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的比例为2:3。
某湿地公园根据自身条件及其在城区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将公园性质定位为:以良好的森林风景资源为基底,以“攀岩”、“野趣”为特色,集登山健体、生态保护、森林游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型湿地森林公园。
公园内植物的选择多为乡土树种,落叶乔木以杨、柳、水杉、银杏、栾树为主,常绿乔木以油松、圆柏、桧柏、香樟等为主。乡土植物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植物种类,这些植物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最能适应当地气候变化,也最易成活[2]。湿地森林公园依托原有城市主干河道以及城市森林群落,强调公园与城市水系以及原有森林群落的结合,尊重场地现有条件,以植物为主体,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突出公园特色。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应用乡土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更容易营造出自然的植物环境效果,还原自然的生态面貌。要求设计者从整体上把握,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生长状况,清楚场地的物理特征,从而按照设计意图进行植物选择。在选择树种修复与塑造自然植物群落的过程中,要重视植物的季相变化。在一年四季植物的形态、枝叶、花果色彩是不一样的,通过植物的季相特征来突出景区的主题:春天观万树萌芽、春色叶与春花绽放枝头;夏天植物枝繁叶茂,一片浓荫下赏栾树、木槿、珍珠梅、紫薇、玉簪;秋季看遍野红叶与硕果累累;冬季一片苍翠的松柏中看紫叶小檗、红瑞木等植物带来色彩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不断生长过程中带来的树形、色彩的变化,为植物景观空间的塑造打好基础。
注重湿地公园中森林景观“面”的合理规划,这里的“面”即景观林、背景林、林下地被,以及湿地植物景观、开放空间景观的绿化设计等。①景观林。以自然植被(冬季落叶或色叶树种的阔叶林)为基调,适当增植常绿灌木、四季野花,使景区内处处有景观,季相变化丰富。②背景林。多为高大乔木,靠近城市道路规划常绿隔离带,靠近内侧活动区域则注重植被的乔木、灌木、草地的多层次和色彩搭配。厚、密是背景林的景观特色,它使游人在景区中与周边城市的喧嚣隔离开来,并可强化景区的边界概念。因采用乡土树种,抗性强,养护简单,成活率较高。以落叶乔木为主,是形成湿地公园绿化的基础。同时搭配灌木、地被、水生植物,丰富了原有植被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群落层次更加丰富,结构也更加合理。③林下地被。以开阔草坪作为公园林下地被的主要基调,给予游人充分的活动空间,在重要的作为主要观赏的密林或者疏林中,配置成片低矮的不同时令的开花地被。④湿地植物景观。由于湿地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及物种的多样性,可充分利用湿地的植被设计大型湿地景观,创造最原始、自然的植被景观效果。另外,需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森林景观构建的湿地环境,从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物种多样性以及自我演替能力的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整体公园环境。⑤开放空间景观。充分考虑现有场地植物种类、色彩,结合景观设计概念,创造多样化的开放空间,让游人感觉到空间尺度上的变化。因此做好湿地公园森林景观“面”的规划,才能发挥植物生态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城镇湿地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3],从规划设计理念、功能布局等整体筹划角度,打造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可供人们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生态湿地森林公园,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的合理利用,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的需求,推动了园区的可持续利用。
[1]熊瑶,杨云峰.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湿地恢复与利用探讨——以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园规划设计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175~179.
[2]汪辉,张艳,沈天驰.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的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南京长江新济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5,31(12):186~190.
[3]曹 川.重庆湿地公园生态化规划设计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6):239.
TU986.5
A
1005-7897(2017)18-0116-02
2017-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