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

2017-09-24 08:36羊羽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宋本广韵许慎

本文讨论的这个说话的“说”,其实在我国发掘最早的殷周的卜卦和爻辞中就出现了。至于它的读音,只是到了汉代,严格地说是到了许慎的时代,《说文解字》才真正提供了它读音的根据,当然,许慎的读音是否原始,是否准确无误,我们仍不得而知。

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出版的《辞源》(修订本)一书,概貌了关于“说”的四种读音,其一,“说”shuō失若切,入,薛韵,审(1)。事实上,《说文解字》早有撰述:“说”说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失若切又弋雪切(2)。《宋本广韵》也是继承许氏的观点:“说,告也,释名,曰说者,述也,宣述又意也,失若切,又悦税二音一” (3)。显然,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张氏泽存的《宋本广韵》印本疏漏之处难免,但抑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本文重心不在于研究“说”字的音项和义项。而是企图通过讨论现代汉语方言区域中关于说(xué)的读音,进而寻幽“失若切的说”的原始读音与现代方言中“说”xué的合契。

现代音韵学家根据唐朝赖温和尚三十六字拼音方案探幽汉字的读音,进而力求与普通话的拼音方案趋于一致。事实上,普通话中的“说”(shuō)与许慎和《宋本广韵》失若切的“说”,并非一个音域。失若切中的“失”,并非现在的轻舌韵母“sh”;“若”也并非“uo”的声母。《宋本广韵》在薛韵中明明白白注明:“若,烧也,如劣切” (4)。现代普通话中的(yuò)和如劣切薛韵的“若”的读音差别显而易见。按照许氏的说法,我们根据唐朝赖温和尚提供的方案,“失”之声母加“若”之韵母和声调则是“说”的原始读音。显然这是用现代的一种人为的标准去束缚古人的拼音法则,象《薛源》那样,即给“说”注上shuō,又注上失若切,是无论如何也会混淆古今读音的区别的,虽然也许会给初学《音韵学》的人提供方便。

普通话中的“说”(shuō)和东汉许慎提供的失若切的“说”的区别显而易见。普通话中的“说”(shuō)是目前汉民族汉语的正统读音。而只是在一些个别汉语方言区域中则顽固地保存失若切的“说” (xué)的原始读音。湖北汉阳县境内,就有这种情况。

据笔者田野调查,湖北省汉阳县境内有个约五千人居住的高家畈庄村,这个约五千余众的高氏后裔们,他们仍用这个失若切的“说”说(xué)话,他们告诉笔者:“我们的先人明代从江西迁徙而来就这么说(xué),祖先是这么说(xué)就这么说(xué),你(xué)呢?”

古人究竟怎么念“说”我们不知道。我们亦不能用现今的录音条件去揶揄古人。但是,我们可从历代用韵作品加以推断和判定,古人关于失若切的“说”的读音是xué而不是shuō。其证据如斯:

1.唐·白居易《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娉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5)

2.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6)

3.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7)

4.元·詹正《齐天乐·赠童瓮天兵后归杭》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花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8)

5.元·许衡《满江红·别大名亲旧》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若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9)

6.明·文征明《满江红·漠漠轻阴》

漠漠轻阴,正梅子黄时节。最恼是欲晴还雨,乍寒又热。燕子梨花都过也,小楼无奈伤春别。傍阑干,欲语更沉吟,终难说。……。(10)

7.明·王夫之《卜算子·咏傀儡示从游诸子》

也似带春愁,却倩何从说?更无半字与关心,吐出丁香舌。红烛形摇风,斜映朦胧月。铅华谁辨假和真,皮下无些血。(11)

8.明·彭孙贻《满江红·曾待昭阳》

曾待昭阳,回眸处,六宫无色。惊鼟鼓,渔阳尘起,琼花离阙。行在猿啼铃断续,深宫燕去风翻侧。只钱塘,早晚雨潮来,无休歇。天子气,宫云灭,天宝事,宫城说。恨当时不饮,月氏王血。宁坠绿珠楼下井,休看青冢原头月。原思归,望帝早南还,刀环缺。(12)

9.清·纳兰性德《念奴娇·人生能几》

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拖排残,炉烟热尽,无语空凝咽。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扫窗前月。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亲结。尚暖楦痕,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13)

10.清·宋琬《满江红·旅夜闻蟋蟀声作》

……。无叶落,西风冽;莲漏滴,征鸿灭。似杜鹃春怨,年年啼血。千里黄云关塞客,三秋纨扇长门客。背银缸,和泪共伊愁,床前说。(14)

限于篇幅,我们不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说”在我国古代不读作shuō或念做shuō。设若我们念shuō或读shuō,则破坏了原诗原词的韵律,破坏了原诗原词的音韵美感,显得不伦不类。湖北汉阳县境内那些从江西迁徙过来而沿袭老祖宗读“说”(xué)或说“说”(xué)的高氏后裔们,严格说来,他们的方言是一种原始的古音古调。也许他们的这种所谓的方言读起来或讲起来实为好笑,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可以肯定,探求汉字原始读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方言区域中去探求寻觅,尽管某些“方言”有所变异,而这亦不失为探求汉字原始读音的一把钥匙。当然,我们所举的前人韵文中的那些“说”,由于作家生活的地域不同,故言词的音贝或发音的口型有些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姑不赘述。但无论如何,关于“说”字的读音,要么是说(xué),或者是说(xū),如吴越一带,而决不是说(shuō)。

1987年5月11日 ,于华中师范大学

附记:

这是我在桂子山上求学期间最为得意的论文。我的恩师刘安海教授告诉我,王先霈先生看了这篇论文,说:“王力先生在十年前已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王先霈先生请刘安海先生转告我“继续努力”。可惜我没能在古代汉语这条河流中艰苦跋涉,而掉转头去进行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叹叹!

参考文献:

(1) 摘自《辞源》(修订本)第四卷2894页

(2) 摘自许慎《说文解字》第52页

(3) 摘自张氏泽存堂本影印《宋本广韵》479页

(4) 同上。第478页

(5) 摘自《白居易詩选》第三卷314页

(6) 摘自朱东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第16页

(7) 同上。第66页

(8) 摘自王达津《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第258页

(9) 摘自《鲁斋先生集》143页

(10)同(8)。第345页

(11)摘自《王船山诗文集》243页

(12)同(8)。第471页

(13)摘自《纳兰词》第三卷91页

(14)摘自《二乡亭词》第三卷47页

作者简介:羊羽,男(1962.9——)汉族,湖北武汉市人,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文学创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宋本广韵许慎
《原本广韵》引书订误*
清代重刊宋本《陶渊明集》黄国瑾批语钩沉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许慎文化园简介
许慎德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向熹著《简明汉语史》(修订本)指误
游许慎文化园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