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自主能力

2017-09-24 06:29佘玉红
新课程·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主能力小学语文

佘玉红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当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语文课程的学习更是如此。教授语文科目,应当营造一个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养成自学的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能力;主体优势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积极地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新课程的指导下,作为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让课堂鲜活生动、具象、个性,这样才能顺利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完成规定任务,围绕着教学的主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积极交流,共同推进教学进度。

一、引发兴趣,让学生自觉自发地参与到新内容的学习中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诱因,因此,语文课程的导入部分要用心设计,激发兴趣。学生上课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才能够保持反应迅速,给予教师积极的回应,促使课程顺利进行。学生如果能够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就能收获更理想的学习效果。以《鸟的天堂》这一课为例,课前可以先在教室内布置森林的场景,贴上五颜六色各种姿态的鸟儿,丰富学生的想象。课堂上播放提前制作的音频和视频课件,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顺势提问:“同学们想要和可爱的小鸟做朋友吗?”接着让学生一同观看鸟的天堂的视频,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用情景带入学习,才会让整个课堂充满吸引力。

二、创建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优势

新课标中的教学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课堂缺少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参与,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动脑和发言,发现疑点和难点,然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效率。除了课本内容的教学,还可以穿插听说读写、唱跳画演等形式的教学,加深学习印象,丰富课堂内容。对联猜谜、演讲辩论、表演朗诵等竞赛形式的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感。在教《夕照》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之前学习的“日出”一词引出新课内容,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找到描述性的段落,做出标记,提出疑问,分组讨论问题。学生分组之后劲头来了,提出很多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学到了新的知识,形成了体系化的技能。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让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发言

吕叔湘曾经有言:“文学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因为它本身是想象的产物。”教学过程中要从情感引导开始,刺激学生积极想象,让学生体验美、表达美。教师可以创设课文内的情境,并且带着学生一起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切身体会情感。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一课的时候,学生问道:“为什么敌人不炸掉铁链,只抽掉木板?”这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详细地分析了敌军心理和当时环境,让学生懂得夺桥的困难,更加突出红军不怕艰险的精神。通過课堂提问和讨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缺点和不足,对待优点和进步不骄不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课堂上积极发言和讨论,让整个气氛活跃充满活力。

四、及时点评,鼓励学生主动回答,体验满足感

由于受到理解力和知识积累方面的限制,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准确地把握知识,教师应当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在学习探索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打通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中等学生、学困生的态度,会影响他们自尊和自信心的建立。一旦对学习没有了信心,学习的自主能力就会降低,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鼓劲加油,也可以适当地发一些小礼品。而对待略有偏差的回答,可以用鼓励的话语,夸赞他们的想法独特;对于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应当鼓励他们多多发言,让他们感受到即使回答不正确老师也不会批评,鼓励他们多动脑筋,用微笑和鼓励给予褒奖。随堂的点评认可促进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时刻充满学习的动力。

课堂教学是保持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的桥梁。每一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体验和过程。最理想化的课堂就是吸引力、想象力和活力的有机结合。新旧知识互相补充,思想贯穿前后,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创造力和想象力撞击出新鲜的火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王申有.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春岁月,2013(19).

编辑 高 琼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能力小学语文
刍议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