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新
摘 要:“学情”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对学生学情的无视、漠视或者误判、误读等让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简单化、经验化、表面化、肤浅化等现象。直面学生的学情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情;把脉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等存在差异,使得学生个体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突出。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直面学生的学情,研究学生的学情,运用学生的学情,才能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然而,当下的信息技术学情分析却呈现出一种缺失状态,无视、漠视或者误读、误判学生的实际学情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简单化、经验化、浅表化、片面化等现象。把脉学情,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为基点。如此,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起效。
一、直面学生学情,找准学生学习“起点”
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因而必须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造成了学生“零起点”和“高起点”并存的现象。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开掘学优生的学习潜能,补齐学困生的学习短板。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准确把握学习差异。
例如教学四年级的“初识‘WPS文字”,通过课前的学情调查,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WPS”的相关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输入文字”“编辑文档”等已经熟练掌握;而另一些学生简直就是“电脑盲”,他们不知道“WPS文字”如何启动,不知道“WPS文字”窗口的组成,输入文字连键盘都不熟悉等。据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展开分组分层教学。每一个学优生都带了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中进行帮助、指导。同时,这部分学优生电脑自学能力很强,笔者让他们一边“带徒”,一边学习他们不熟悉的“插入表格”“修饰表格”“插入图片”等。如此,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小先生制度必须实行动态管理。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前接触电脑不多,但在学习中由于肯研究、肯动脑筋、多练习操作,因而进步很快。而另一些學生却由于学习态度或者其他等的原因,有可能一段时间后会落后。据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动态学情,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这些操作技能学生掌握到了怎样的程度,等等。
二、关照学生兴趣,找准学生学习“生长点”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一般是有着浓厚兴趣的。教学中,教师要关照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学生的学习需要,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生长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是实时的、鲜活的,体现着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的理解、操作热衷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
例如教学“WPS”,一些学生在输入文字、编辑好文档后,就相互打听如何将文档发送给他人。基于学生的这一强烈的学习需求,笔者因学定教,顺学而导,将第10课的“收发电子邮件”前置,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建立QQ邮箱,然后引导学生登录电子邮箱,在邮箱窗口的左侧窗格中单击“写信”按钮,进入“写信”页面。接着,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由同小组的学生相互输入注册的电子邮箱地址,在“主题”框中输入主题,在正文区输入邮件的内容或者将文件作为附件。于是,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发送电子邮件。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很高,因此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反复地发送邮件,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究、快乐的体验和创造。
基于学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而表现出来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驱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呵护、激发、培养、运用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动力。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方式展开信息技术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又能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把握“学教落差”,规划学生学习“落点”
学生的“学”(已有信息技术学习经验等)与教师的“教”(应然目标)之间是存在着距离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教落差”,而不能“想当然而为之”,以“主观猜测”的方式展开学情分析。有教师从“成人立场”,有教师则从“经验立场”看待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凡此种种的把握学情的方式,都是不科学、不适宜的。把握“学教落差”,需要教师运用操作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体访谈法、作业分析法等对学生进行观测。只有这样,教材才能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规划学生的学习“落点”。
例如教学五年级的“初识Logo”,教学前,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在这方面都一无所知,只有部分学生在家庭电脑上有过运用Logo命令画图的经历。基于此,在教学Logo程序设计语言时,教师必须放缓脚步,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只让学生学习使用HT、ST、CS命令。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运用儿童化语言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命令记录,教师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如笔者这样启发学生:“HT和ST是一对兄弟,如果大家混淆,‘小海龟就会不服从管教。”“试一试,这对兄弟如何控制‘小海龟?”如此,学生自然掌握了“HT”——藏龟命令,“ST”——显龟命令。
把握“学教落差”,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兴趣、期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学情信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调整或者改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为信息技术的后续教学提供有效支持。
“学情”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接地气”。教学中,教师拓宽学情分析渠道,明晰学生学情、顺应学生学情、转化学生学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生成。将信息技术教学的着眼点转向“学”,能够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真正发生。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