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及发展策略

2017-09-23 15:33沈亮李西文徐江董林林张乃嘦藤原直树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土壤修复人参

沈亮 李西文 徐江 董林林 张乃嘦 藤原直树 陈士林

[摘要] 随着国家对伐林栽参可用林地的逐步限制,农田栽参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无公害生产是未来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多年农田栽参研究数据及产区调研结果,该文制订了人参无公害農田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人参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确定农田栽参栽培用地、无公害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该文提出农田栽参土壤修复,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培育适宜农田栽培的抗逆新品种,建立人参无公害种植产地溯源系统等技术策略,以促进农田栽参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参; 无公害种植; 生态适宜性; 土壤修复; 产地溯源

Research on technology regulation of nonpolluted cultivation and

strategies of Panax ginseng cultivation in farmland

SHEN Liang1, LI Xiwen1*, XU Jiang1*, DONG Linlin1, ZHANG Naiwu2, NAOLI Fujihara3, CHEN Shilin1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China Medico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62, China; 3. Tsumura & Co., Tokyo 1078521, Japan)

[Abstract] As the limit of the usage of available forest land, cultivated ginseng in the farmland would become the mainly Panax ginseng planting mode, meanwhile the nonpollut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would be the mainly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In this study, the nonpollute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ystem of P. ginseng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in the cultivated regions. The system includes suitable planting regions selecting, planting method, field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harvesting &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Aimed at the serious issues in the cultiva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vided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inseng industry. The patterns of soil restoration after P. ginseng cultivation, establishment the platform of comprehensive disease & pest control, breeding new varieties for high stress tolerance and resistance, and a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P. ginseng cultivation. In all, these strategies was considered to largely developing of the ginseng industry in the green and sustainable way.

[Key words] Panax ginseng; nonpolluted cultivation; ecological suitability; soil remediation; origin traceability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干燥根和根茎供药用。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等功效[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对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强心、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均有显著效果[3]。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参用量逐渐增大。自2012年卫生部批准人参作为新资源食品在国内市场流通后,其需求量又持续上升。传统“伐林栽参”栽培模式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中国政府已明令禁止砍伐森林,规定25°以上的坡地必须退耕还林;加之人参连作障碍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使得我国可用林地资源正逐年减少。我国人参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参地资源骤减,导致人参全球范围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借鉴国外人参种植方法,农田栽参将成为未来我国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栽培模式[4]。农田栽参不仅解决了参、林争地矛盾,还有利于人参的集约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5]。我国“农田栽参”起步较晚,虽已有部分农田栽参土壤改良、种植方法总结,但其种植技术还不成熟[4,67]。为提高人参保苗率和产量,农田栽参种植过程中大量添加农药、化肥及菌肥等物资,导致生产的药材农残及重金属严重超标。因此,开展农田栽参栽培技术研究对提高人参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endprint

无公害中药材是指从产地环境、栽培方法、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生产由认证机构认证合格的优质中药材[8]。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体系制订的关键在于保证药材安全及优质的前提下,依据药用植物生长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操作规范,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药材中的农药、重金属残留和有害生物量。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种植管理方式混乱,农药、化肥过量施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质量及用药安全。开展无公害种植是未来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910]。无公害栽培技术已经在西洋参、三七、金银花及山药等中药材种植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115],但有关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少有报道[16]。顺应国内外需求,减少农药残留、重金属外源物质污染及化肥用量,开发适宜农田栽参的农药及肥料,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指导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参选地及规范化生产,本文结合项目组多年农田栽参研究基础[1719]和东北地区农田栽参种植基地调研结果,初步制订了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同时本文分析了农田栽参种植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有效促进人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对生态环境要求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区是生产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的前提条件。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选择需要遵循物种分布生态相似性原理和地域性原则,根据物种生物学特征,选择适合其生长、安全无污染、便于运输的种植产区为宜。

1.1 生境条件

土壤、空气和灌溉水是影响无公害农田栽参的重要因素。进行无公害栽培的前提条件是种植用地需要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栽培选地尽量选择背风向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便于机械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生产的地块。预选地块倾斜角度以2~15°,以东、南、北3个坡向为宜。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要求,人参种植基地环境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 52952015,空气指标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二级标准。种植基地应定期对周边环境的水质、大气、土壤进行检测和安全评价。低洼积水、盐碱大、土壤黏重、霜道、岗顶风口等易遭受水灾、旱灾、冻害及风灾等的地块不宜选用。

1.2 适宜产区

基于农田栽参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依据“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globe medicinal plants, GMPGIS)[20]进行人参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得出农田栽参在我国的最大生态适宜区域主要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其中面积较大的吉林省适宜产区包括抚松、通化、集安、靖宇等县;辽宁省适宜产区包括桓仁、新宾、宽甸等县;黑龙江省适宜产区包括铁力、嘉荫等县;山西省长治市等地区也具有发展农田栽参的潜力。农田栽参适宜区域气候条件为年均温-2.10~14.00 ℃、最冷季均温-23.20~3.50 ℃、最热季均温12.30~24.60 ℃、年均相对湿度54.39%~71.53%、年均降雨量520~1 999 mm、年均日照113.21~158.55 (W·m-2)。

1.3 土壤条件

参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所选地区土壤以土层≥25 cm、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能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改良后土壤有机质≥3%,氮磷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较丰富,土壤固、液、气3项比例约为1∶1∶2,pH 5.5~6.5。土壤中五氯硝基苯、六六六(BHC)和滴滴涕(DDT)不得超过0.3 mg·kg-1 [21],其他指标含量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宜选用未使用过除草剂的地块,大量含有过莠去津除草剂的地块不宜选用。土壤中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等重金属含量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22]。前茬作物以玉米、大豆和紫苏等农田为宜,种植过蔬菜、烟草、马铃薯、西瓜等地块不宜选用。选地过程中,如部分指标不适宜时,可以通过土壤改良等方法进行调整。

2 种植方法

人参无公害种植技术包括土壤修复、播种和移栽技术。其中土壤修复中土壤改良和消毒是关键。土壤改良施肥原则为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无机肥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元复合肥为主,单种肥料为辅。

2.1 整地

当年4月末至5月初,开展第1次土壤翻耕,翻耕时保证旋耕地块全面覆盖且均匀,翻耕深度为25~35 cm,但不要把非耕作土层翻出;7月中旬绿肥回田后,每隔约15 d翻耕1次土壤,雨后或地涝时不宜翻耕,起垄做畦前共进行8~10次翻耕;做畦时将土中残留石块及残枝落叶等杂物拣出,保证土壤颗粒均匀,无明显结块。平地畦向一般选南北走向,坡地可以顺坡做畦,畦长≤50 m。人参育苗地及移栽地做畦规格见表1。

2.2 土壤改良

2.2.1 休闲改良 土壤休闲改良见表2。根据气候变化,分别进行绿肥种植、绿肥回田、增施有机肥及菌剂、调节土壤物理结构及pH等。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少量搭配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肥料必须严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42000)肥料使用准则》执行,严禁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等,使改良后的土壤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要求。

2.2.2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主要以化学农药消毒为主,日光和生防菌剂(木霉菌、哈茨木霉菌等)消毒为辅。当气温稳定在10 ℃以上,土壤相对湿度为50%~80%时,适宜开展化学药剂消毒。农田栽参土壤消毒时间为7月中旬绿肥回田后,将消毒剂施入农田进行密封发酵。药剂消毒可选用联合国环境组织推荐的棉隆及目前我国常用的威百亩、氰氨化钙等土壤消毒剂。各农药消毒处理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等规定执行,见表3。消毒完成后立即进行土壤翻耕,排空土壤中残留有毒气体后进行种植。endprint

2.3 播种和移栽

2.3.1 种子处理 选择果实大、籽粒饱满、色泽鲜艳、无杂质的人参种子,洗去果肉,晾干表皮后进行催芽处理。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泡24 h,按照沙子和种子3∶1混匀,控制沙子湿度在25%~30%,保持沙藏温度在18~22 ℃,每隔15 d翻动1次,保证种子湿度均匀,催芽35~45 d;然后将温度降低至12~15 ℃,保持30~45 d,当人参种子裂口率≥95%,且90%的种子胚长达到胚乳长的80%以上时,可进行秋季播种。如果春季播种,需要将催芽的种子放于0~4 ℃,相对湿度为10%~15%的条件下,60 d后完成生理后熟,并进行低温冷藏处理,第2年4月中旬进行播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溶液浸泡裂口种子10 min,除去瘪籽后,将种子捞出,阴干表皮水分后即可播种;也可用2.5%适乐时(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拌种(100 mL适乐时兑水500 mL,可拌25 kg种子),阴干即可使用。

2.3.2 播种 春播在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开始,秋播在10月中旬至封冻前进行。育苗地播种可采用点播、条播或散播方式。点播或条播时,株行距可采用4 cm×5 cm的标准,以干种子质量计算,点播用种量为15~20 g·m-2,条播用种量为20~25 g·m-2,撒播用种量为25~30 g·m-2,直播大田的株行距可采用5 cm×20 cm。春季播种覆土厚度为3~4 cm,秋季播种覆土厚度4~5 cm,播種后将畦面搂平,用木板稍微压紧,播种完成后使用轧碎的玉米秸秆或稻草进行覆盖,厚度为2~3 cm。直播5~6年后即可采收。

2.3.3 移栽 移栽人参时,起参苗与选参苗应同时进行,选择生长健壮、芦头完整、芽孢肥大及无病虫害的优质参苗进行移栽。春栽在4月中旬土壤解冻且不黏时进行,时间集中在越冬芽萌动前的7 d内为宜;秋栽在10月中下旬人参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栽参时不要伤到芽孢和参根。移栽种植前的消毒方法为使用50%多菌灵粉剂进行拌根消毒或500倍多菌灵溶液浸根5~10 min。移栽时做到随挖随栽,当天采挖的参苗应尽快完成移栽,先栽小苗后栽大苗,按照参根与畦面呈30~45°角摆放在栽培沟中。多年生人参起苗时按照一等、二等和三等苗分类后进行移栽,移栽时株行距见表4。移栽完成后,将畦面搂平,覆土5~8 cm,覆土后在其表面用平板轻轻拍打,使人参充分接触到土壤。播种完成后用稻草或轧碎的玉米秸秆进行覆盖,厚度为2~3 cm,参龄达到5~6年时即可采收。

3 田间管理

无公害人参田间管理贯穿栽培到收获的整个生长期。依据人参生长发育特点,因时因地采用促进和控制相结合的调控措施,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收获优质药材、提高产量的目的。

3.1 早春防寒及畦面消毒

早春气温变化较大时,注意防寒,当低于4 ℃寒潮来临时,及时做好防冻准备。4月下旬气温>8 ℃,参畦土壤全部化透时,撤除防寒物,并将防寒物移到地外,使用1%硫酸铜100倍溶液对畦面和作业道进行消毒(用药量以渗入床面1~2 cm为宜),使人参顶药出土。

3.2 覆膜和调光

依据各地区风力大小,人参覆膜和遮阳可采用拱棚模式和复式棚模式。拱棚模式为遮阳网叠加覆盖在参膜上面;复式棚模式为上层大棚(立柱高1.8~2.0 m)覆网,下层为拱棚(1.2 m高)覆膜的模式。4月下旬到5月初,当人参露土时集中扣参膜,不得拖延,以免造成霜冻或床面汇集过量雨水。当人参完全展叶后,白天气温升到25 ℃以上时,及时覆盖遮阳网。参膜以蓝色和黄色参膜为主,春秋两季适宜增大光照,夏季适宜减少光照。多年生人参适宜光照范围见表5,通过光度计测试,不同季节光照可采用遮阳网、喷施黄泥和在畦边添加防护网等方法进行调节。参棚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雨季注意防止参膜破损漏雨。冬季不下帘的参棚,当棚上积雪厚度超过10 cm,需要及时除雪,防止参棚坍塌。

3.3 除草松土

人参栽培过程中,根据土质板结程度,全年可手工松土3~5次,覆盖稻草或落叶的地块可以减少松土次数。第1次松土在参苗出土前,松土深度达到参根为宜;在展叶后期可以进行第2次松土,松土深度2 cm为宜,松土完成后可以将落叶及稻草铺在畦面上,厚度3~5 cm;后续松土时间根据土壤板结程度及参棚潮湿情况进行。松土时进行人工除草,不允许使用除草剂除草,后续管理中做到畦面无杂草。为减轻田间工作量,作业道杂草可用锄头进行铲除,将拔除的杂草集中收集后移到参地外。

3.4 扶苗培土

人参长出棚外易产生日灼病,在第2次松土时进行扶苗培土。扶苗方法为先把每行外第3株参苗内侧参土挖开,轻轻把参苗向内推,使之向内倾斜约10°,接着把第1株和第2株参苗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扶正,最后整平畦面。

3.5 灌溉及排水

灌溉可采用微喷灌溉、滴灌或沟灌等方式。选择在1 d中的9:00前及15:00后进行,采用符合无公害种植标准的河水或深井水进行灌溉。不同土质条件下土壤最适含水量不同,腐殖土适宜含水量为40%~50%,砂质壤土为20%左右,棕壤土为20%~30%。4月底至5月初,出现干旱天气时,可以先覆盖遮阳网,待收集一定量雨水后再盖参膜;5—6月份参畦表层0~30 cm土壤湿度低于各土质适宜条件时,应及时灌水,水量以渗透到根系土层为宜;6—8月份应做好排水,保持垄间地头排水通畅,雨后作业道2 h内应无积水,以免雨水漫灌到畦内;9—10月份可撤下参膜,收集自然降水,促进参根生长和根部物质积累。

3.6 追肥

无公害人参种植施肥的原则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至二年生人参通常不需要追肥,三年生以上人参5—8月份生长期可适当追肥。追肥宜在5月份追施腐熟圈肥、豆饼及草木灰等混合肥料,也可追施化学肥料。缺氮时,人参植株矮小瘦弱,叶色淡绿,严重时呈现淡黄色,可以开沟施入尿素或喷施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缺磷时,茎叶柔嫩,出现徒长,可以开沟施入或叶面喷施浓度为2%的过磷酸钙溶液或稀释800~1 0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缺钾时,植株生长迟缓,叶尖或叶缘黄褐色,根易腐烂,可开沟施入硫酸钾肥料,也可喷施稀释1 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追肥喷施时要求叶正面及背面喷施均匀,喷施量以叶面湿润为宜。人参缺少硼、锌等微量元素时,可喷施少量微量元素肥料。endprint

3.7 摘蕾、疏花和疏果

5月下旬至6月初,当人参花梗长度为5 cm时,从花梗上1/3处将整个花序剪掉,注意切勿拉伤植株。为收获优质种子,在人参开花前剪掉外围边缘耳蕾,并及时除去花序中心1/2花蕾,留外缘长势优良的花蕾。当人参花序长出小青果时,把花序中心小而弱的青果摘除,1株人参保留约25~30粒种子,采收留种。

3.8 秋季覆盖及防寒

農田栽参土壤通透性好,昼夜温差较大,易产生冻害,春秋季应做好防寒准备。10月中下旬至土壤封冻前,可以根据种植地区情况采用3种方式进行防寒处理:①在畦面覆盖一层8~15 cm厚的防寒土,包好畦头和畦帮;②畦面覆盖一层厚度为5~8 cm的防寒土,再上一层5~8 cm的落叶层,最后将参膜平铺在上面;③在畦面覆盖一层5~10 cm厚的防寒土,然后覆盖一层草帘子。从次年4月中旬开始,一层一层将以上防寒物撤掉。

4 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防治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农业、生物和物理的防治措施提高栽培管理水平,调节药用植物体内营养,增强其抗病能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

4.1 人参用药准则及常用农药种类

人参病虫害高发期,可以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所使用的农药种类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32000)农药使用准则》、以及GB/T8321.1GB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5》执行,国家禁止销售和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严禁在人参病虫害防治中使用。人参无公害种植过程中推荐及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见表6。

4.2 病害种类及防治

春夏季节是人参病害高发时期,秋冬季节是预防和杀死病菌关键时期,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病害做好防范措施。影响农田栽参的病害种类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锈腐病、疫病等[26]。人参常见病害种类、发病时间、危害部位及防治方法见表7[27]。

4.3 虫害种类及防治

人参虫害防治依据无公害农作物防治方法进行。早春季节及时检查虫情指数和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生物除虫药剂进行诱杀;晚秋季节及时清除人参茎叶和杂草,消灭害虫寄生源。人参常见虫害种类、发病时间、危害部位及防治方法见表8。

5 采收与质量控制

5.1 采收与处理

人参通常生长5—6年采收,一般9月份采挖,具体采收时间根据各地降水、气候变化及销售价格确定。人参收获期确定后,需要提前半个月拆除参棚,以便透阳接雨。根据参地面积、位置及交通便利情况,使用人工或机械采收。收获人参时注意不要伤到参根,尽量边起边选,防止其在日光下长时间暴晒或雨淋。鲜储人参最好10 d内进行加工;园参加工时,可以用清洗机清洗;林下参及野山参的清洗则以人工为主。人参清洗时水温不宜超过35 ℃,清洗后的人参根据产品需求,分别加工成生晒参、红参、大力参及活性参等。

5.2 质量控制

人参药材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主根下有支根及须根数条,以表面灰黄色、有香气者为佳。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进行质量

控制。人参干药材安全含水量不得超过12.0%,总灰分不得超过5.0%,含人参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参皂苷Re(C48H82O18)的总量不得少于30%,人参皂苷Rb1(C54H92O23)不得少于0.20%;人参中总六六六和总滴滴涕不得超过0.2 mg·kg-1;五氯硝基苯、六氯苯和氯丹不得超过0.1 mg·kg-1;七氯和艾氏剂不得超过0.05 mg·kg-1[2]。依据《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人参药材重金属总量不得超过20.0 mg·kg-1,铅不得超过5.0 mg·kg-1,镉不得超过0.3 mg·kg-1,汞不得超过0.2 mg·kg-1,铜不得超过20.0 mg·kg-1,砷不得超过2.0 mg·kg-1。

6 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研究方向

针对农田栽参土壤结构较差、营养元素失衡、病虫害严重、育种周期长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开展农田栽参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建立农田栽参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培育适宜农田栽培的抗逆新品种,建立人参无公害种植产地溯源系统等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有效促进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提高。

6.1 开展农田栽参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开展土壤修复研究是农田栽参种植技术的关键。与林地土壤相比,农田土壤在营养成分、土壤质地、土壤病原微生物种类等方面均存在不足[7]。开展科学高效的农田栽参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是提高人参存苗率,减少化肥农药过量施入的有效措施。土壤改良过程中有机肥的肥效分析及科学选择是保证人参高效生产及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目前,农田栽参普遍存在大量施入农家肥现象,药农认为在不烧苗的前提下,多施有机肥对产量提升效果较好。调查发现农家肥过量施入,赤参、红参、红皮、烧须等病害现象严重[28],因此,各种农家肥成分差异及其在农田栽参过程中的用法用量有待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微生态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在土壤结构调节及肥力增加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孙海等研究表明野山参土壤、林下土壤及农田栽参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种类及丰度差异较大,通过添加外源微生物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可以有效提高农田栽参土壤肥力[29]。开展土壤改良过程中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是提高人参质量及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市场上少有专门用于农田栽参土壤修复的菌肥,实际生产过程中盲目添加各种菌肥是否促进人参生长有待研究。

土壤消毒是降低农田栽参病虫害、提高存苗率的重要步骤。为生产无公害人参药材,低毒低残留的土壤消毒剂研发是未来农田栽参土壤修复的发展方向。溴甲烷是目前世界上认可防治土传病害的最有效熏蒸剂,因其破坏臭氧层,《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规定发展中国家于2015年全面停止溴甲烷作为土壤熏蒸剂在农业上的使用[30]。目前,棉隆的土壤消毒效果较好,在实际应用中改进其消毒方法,提高其消毒效率是关键。氰氨化钙又名石灰氮,用于调节土壤酸度及补充植物钙素等,其遇水初期形成氰胺和双氰胺,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杂草种籽、有害微生物等[31]。本项目组将氰氨化钙应用到农田栽参土壤修复过程中,结果表明该药剂可以有效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有害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endprint

6.2 建立农田栽参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

建立农田栽参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是人参无公害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人参因富含糖类等物质,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病虫害;多年连续种植,自毒物质大量积累使人参感染病虫害的几率大大增加[32]。减少农药施用量,开发农田栽参高效低残留的药剂是农田栽参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参农为追求高产出,普遍存在大量施用剧毒、高毒农药行为,农药过多使用不仅降低了人参品质及疗效,而且也危害人类健康。依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原则[33],在无公害农田栽参种植过程中,建立以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的农田栽参病虫害体系,筛选及登记人参专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是无公害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6.3 开展农田栽参抗逆新品种选育

人参为多年生四倍体药用植物,遗传背景复杂,育种周期长。目前国内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人参新品种较少,适宜农田栽培的人参品种仅有“康美一号”,而且推广面积较小[34]。现阶段用于栽培的人参种质来源混杂,导致生产的药材质量及产量不稳定,选育适宜农田栽培参的抗逆新品种是推动无公害农田栽参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系统选育、集团育种结合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人参抗病虫害新品种的选育时间。通过对物种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关联分析技术得出控制某个性状的关键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或集团选育方法进行优良种质筛选,可以较快的得到农田栽参抗逆新品种[35]。陈士林等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了约3.1万条人参根中的独立基因,基本涵盖了全部的参与人参皂苷骨架合成的酶基因及参与人参皂苷骨架修饰的潜在基因;对不同人参根、茎、叶和花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了223条参与人参皂苷骨架合成的酶基因,这些数据为农田栽参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3637]。

6.4 建立人参无公害种植产地溯源系统

中药原材料生产到销售是一个多环节且复杂的过程,中药材盲目引种及不规范种植容易导致药材质量下降,生产及销售等环节不规范采购及加工也可能导致药材品质良莠不齐,这些因素使得中药材不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中药材产品出口,更威胁到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中药材生产和流通等各环节的质量检测相对独立,质量信息不能相互共享,导致监管盲点出现。如何进行中药材质量的全程追溯,跟踪中药质量检测信息,已成为目前中药质量追溯的一个亟待解决难题。建立中药材产地溯源系统是解决中药材源头质量不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人参为多年生药材,药材产地溯源系统不仅能保障人參药材真伪,而且在每个流通过程中实现对人参药材种源、种植、生产及销售过程的溯源查询,实现药材统一规范的信息管理。目前,产地溯源分析常用的方法有DNA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以及条码技术等技术[3840]。陈士林等在DNA条形码的基础上,基于二维码及网络数据库建立了“道地药材溯源系统”,并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在中药材种子种苗和栽培种植方面的应用前景[41]。目前,多数文献及质量追溯系统研究多集中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管理,忽视了中药的药品属性。近年来一些质量追溯研究逐渐关注药材的品质追溯,蔡勇等提出了“质量二维码”用于中药的质量追溯[42]。为把常用质量分析和检测结果用于质量追溯,Yong Cai等把化学指纹图谱数字化,转换为二维码方便流通管理[43],并把质量追溯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移动智能技术的中药质量追溯系统,方便消费端实时查询中药材在各个环节的信息[44]。人参药材市场和中成药产值需求量巨大,假冒伪劣人参药材产品对社会危害性极大,现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人参无公害种植产地溯源系统。已有研究表明,把人参药材基因身份证信息和化学质量检测信息相结合,转换为可追溯真伪和品质的质量二维码在技术上是可行的[45]。基于“道地药材溯源系统”进行人参无公害产地溯源研究,不仅是生产优质人参药材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证人参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吴征镒. 人参属植物的三帖成分和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的关系[J]. 植物分类学报, 1975, 13(2):29.

[2]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5:8.

[3] 路放,杨世海,孟宪兰. 人参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人参研究,2013(1):46.

[4] 沈亮,徐江,董林林,等. 人参栽培种植体系及研究策略[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67.

[5] 任跃英,张益胜,李国君,等. 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建设的优势分析[J]. 人参研究,2011,2(2):34.

[6] 崔东河,田永全,郑殿家,等. 农田地人参栽培技术要点[J]. 人参研究,2010,22(4):28.

[7] 牛玮浩,徐江,董林林,等. 农田栽参的研究进展及优势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11):1981.

[8] 陈士林,黄林芳,陈君,等.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3):436.

[9] 杨崇仁. 中药农药现状与对策[J].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8):633.

[10] 魏赫,王莹,金红宇,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种植中使用和检测[J]. 中国药学杂志,2016,51(2):81.

[11] 王育民,殷秀岩,于鹏,等. 西洋参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2):8.

[12] 杨俊,杨树中. 无公害名特中药材金银花规范化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07(3):183.

[13] 李春雷. 吉林省无公害山药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D]. 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endprint

[14] 董林林,谷丽婷,徐江,等. 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的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11):1975.

[15] 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T/CATCM 0032017 无公害三七药材及饮片农药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最大残留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6] 张飞飞,任跃英,王天媛,等. 无公害人参生产关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70.

[17] 沈亮,吴杰,李西文,等. 人参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农田栽培选地规范[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8):3314.

[18] 董林林,徐江,牛玮浩,等. 改良措施对农田土壤微生态及人参存苗率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334.

[19] 徐江,董林林,王瑞,等. 综合改良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5):875.

[20] 陈士林. 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应性区划[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1] 许世泉,张浩,徐怀友,等. 白浆土栽培“福星1号”人参技术要点[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5(6):36.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52952015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3] 孙小镭,姜慧玲,冯连杰,等. 棉隆土壤熏蒸消毒技术规程[J]. 黄河蔬菜,2010(2):42.

[24] 翟建华,曹晓妹,王蓓,等. 蔬菜大棚常用土壤消毒剂[J]. 北方园艺,2009(1):126.

[25] 中国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242793 氰氨化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26] 刘亚南,赵东岳,刘敏,等. 人参病虫害发生及农药施用现状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0):294.

[27] 陈君,徐常青,乔海莉,等. 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与建议[J].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3):263.

[28] 赵保文,张玉姣,张阳,等. 延边州农田栽参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林副特产,2016(2):104.

[29] 孙海,王秋霞,张迪迪,等. 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47(2):16.

[30] 曹坳程. 溴甲烷及其替代产品[J]. 农药,2003,42(6):1.

[31] 贲海燕,崔国庆,石延霞,等. 氰氨化钙土壤改良作用及其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效果[J]. 生态学杂志,2013,32(12):3318.

[32] 金永善,许永华,庞立杰,等. 农田种植绿色人参技术研究[J]. 人参研究,2006(3):10.

[33] 张鹏,李西文,董林林,等. 植物源农药研发及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现状[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9):3579.

[34] 南烟. 吉林育出非林地种植人参新品种[J]. 北京农业,2012(12):54.

[35] 黎裕,王建康,邱丽娟.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J]. 作物学报,2010(36):1425.

[36] Sun C, Li Y, Wu Q, et al. De novo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American ginseng root transcriptome using a GSFLX Titanium platform to discover putative genes involved i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J]. BMC Genomics, 2010, 11(1):262.

[37] Chen S L, Luo H, Li Y, et al. 454 EST analysis detects gene sputatively involved i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in Panax ginseng [J]. Plant Cell Rep, 2011, 30(9):1593.

[38] 宋君,王東,郭灵安,等. 利用DNA条码对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黑木耳产地分子溯源[J]. 分析试验室,2014,33(3):292.

[39] Heaton K, Kelly S D, Hoogewerff J, et al. Verifying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beef:the application of multielement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is [J]. Food Chem, 2008, 107(1):506.

[40] 郭波莉,魏益民,Simon K D,等. 稳定性氢同位素分析在牛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J]. 分析化学,2009,37(9):1333.

[41] 廖保生,宋经元,谢彩香,等. 道地药材产地溯源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3881.

[42] 蔡勇,李西文,倪静云,等. 基于二维码的中药质量可追溯系统[J]. 中药材,2016,39(2):275.

[43] Cai Y, Li X W, Li M, et al. Trace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rom chemical fingerprint to twodimensions [J]. EvidBased Compl Alt,2015, doi. org/10. 1155/2014/251304.

[44] Cai Y, Hu H, Li X W, et al. Quality traceability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wo dimensional barcode using 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J]. PLoS ONE, 2016, 11(10):e0165263.

[45] Cai Y, Li P, Li X W, et al. Converting Panax ginseng DNA and chemical fingerprints into twodimensional barcode [J]. J Ginseng Res, 2017, 41(3):339.

[责任编辑 吕冬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壤修复人参
“冬吃萝卜赛人参”有新解
水中人参话鳅鱼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清代的人参故事
耕地修复的挑战与市场化路径选择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