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现代水景设计所存在的对本土文化缺失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通过分析日本和德国两个国家的现代水景对本土文化传承的设计案例;最后提出了中国现代水景设计传承本土文化的两点启示。
关键词:本土文化;水景设计;园林;景观
1 我国水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出现原因
首先,一味求“大”。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大刮水景观之风,不顾地域水资源的紧缺与否,不顾场地的需求与否,都跟风耗巨资挖地造湖,水景一味地从“大”字上做文章,追求气势大、规模大和场面大,实际却让人敬而远之,水岸边狼藉的草坪上四处“矗立”着:“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让人无法亲近。且这种靠人工开挖的“死水”,忽略了水体的良性循环,时间一长便污染严重,最后不仅没有起到美化作用,反而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其二,设计形式单调。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各种形式、功能的广场上,喷泉水景随处可见,它们大都不堪沉重的运行成本,静静裸露着“机关”,常年闲置或偶尔做做展示。河流被截弯取直、筑坝蓄水,原作为城中多种生物栖息地的河岸被花岗岩铺砌,已经寸草不生,鱼儿没有了栖息之所,鸟儿没有了落脚之地,原本平衡的生物链就这样被打破了。
事实上,这种各地水景设计手法趋同、与本土文化格格不入的景观现象之普遍,是一些设计者在崇洋和求新的心理影响下,一味地倚重西方设计理论,忽略地域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内涵,缺乏因地制宜的分析和发展的目标。他们往往将整个区域推平了重新建设,单纯地在图纸上复制别人的设计,放弃了自身的独特性,最后让水景景观不伦不类,与周围环境大相径庭,缺少认同感与归属感,丧失了本土的文脉特征。
2 国外现代城市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事实上,纵观许多国外优秀的水景设计案例,都是以本土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为基石,对其继承和发扬,寻求更为适合现代水景设计的形式与风格。
2.1 日本水景设计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带有自然山水园特点的苑囿模式,在大和时代就传到了日本。直到平安时代,日本的理水造园艺术都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后禅宗思想的兴盛,正好与日本人孤寂的审美意识相契合,这种长期在岛国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影响下的空寂的审美观主导了日本后来的造园理念,产生了在世界园林史上极负盛誉的写意象征型园林――枯山水。园内以铺地的白砂石、叠放的几尊石组,来表现“江海”、“岛屿”“山峦”,这种无水而喻有水的理水手法是一种对大自然风貌体征的高度概括与再现,对日本的园林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一直影响到现在。
野口勇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园林的传统,将枯山水发挥到了极致,极具代表性的是为查斯?曼哈顿银行设计的一个圆形下沉式庭院。七块黑色大石头不对称地放置于地面隆起的一个个小圆丘上,花岗岩铺装成环状花纹和波浪曲线,就像耙过的沙地。夏天,被隐藏的喷头喷射出细细的水柱,将庭院里覆盖薄薄一层水,被水雾萦绕的石峰仿佛是海中的孤岛。
爱媛县的南乐公园中有两个水池,按传统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水池有荒矶风石组;下部水池有蓬莱风小岛,两池之间用曲流。另外,用半岛、筑山、汀步表现爱媛县的山、海等风土主题,用山间的菖蒲田、花木、渔村模仿当地的农家景观,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日本的理水造园手法是在吸收与融合中西方文化后,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嫁接”文化。它以借鉴他人以充实自己,进行有选择性的兼容,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形式。
2.2 德国水景设计
在当代的欧洲景观设计体系中,德国景观设计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貌。德国作为现代主义风格的发源地,它的景观作品在简洁和纯粹里充满了德意志民族的理性主义色彩。
在水景景观的处理上,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德国设计师更注重生态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如对地方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污水、雨水处理后作为用水的主要来源,注意水的循环使用等,在水景设计上真正做到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彼得?拉茨的景观作品。其代表作之一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利用原有钢铁厂的厂房、场地改造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在理性的景观框架体系中,它的水景处理没有丝毫人工雕琢的痕迹,完全是自然而成或是原场地功能内的相关用水。污水、雨水被收集后引至工厂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通过水渠流入艾姆舍河,这样常年更新的水景穿插于公园的各个角落。
3 国外优秀案例对中国现代城市水景设计启示
从上述国外水景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可以看出,这些案例都是在充分考虑基地的自然条件、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环境区域内的文脉关系的情况下,将自己传统的景观模式与理念与现代形式相协调,最终找到既适应现代社会,又能传承地域文化的水景设计方式。这些方法与手段都是我国当代城市水景设计可以借鉴的。
3.1 对待我国传统理水手法――取其精华
我国的传统理水手法是在自己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从一开始就萌芽、发展、兴盛于我国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君权统治的背景下。它具有强烈的民族地域特色,是适应、属于我国的。因此,挖掘古典理水的精华,继承与发扬这些设计理念是具有现代意义。
如我国古典园林水体多取自由曲折的形态,关键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而强调水体形式对自然景观的再现;理水手法讲求“开合聚放”――小型园林中多使用“集中用水”,而在大中型园林中多用自然河流为水源,以“分散用水”的手法将水面分隔,形成多种水体形式相互流通,形成循环水系;在理水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较多运用源流、动静、對比、衬托、声色、光影等30多种手法对园林水景进行更深层次的丰富……
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它脱胎的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才构成了文化的延续,水景的设计也是如此。因此,在现代城市水景的设计中,我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是十分值得我们研究和传承的,从而在设计中才能做到现代水景与我国地域环境、民族精神、宗教思想以及本土艺术的相互融合。
3.2 对待外国优秀水景设计――洋为中用
近百年来,西方的水景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较我们先进,西方的许多经验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由于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的不同,若在设计中一味地全盘吸收,盲目地照搬照抄,只会造成我们地域性景观的缺失。
因此,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技法,无疑会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有意识地吸收将促进我国水景设计现代化的发展。
4 总结
当前,我国经济繁荣的发展和环境恶化的加速都让景观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水景设计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我们的设计不是故意违背传统,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的现代化景观,但也不能固执地与传统一致。因此,对于根植于我们土地的传统理水手法与其他国家的现代水景设计理念,我们一方面需要重新诠释传统,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有选择性地吸收国外设计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新技艺,并与传统相交融。最终寻求适合本土地域条件的设计,实现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现代水景景观。
参考文献:
[1]鲍诗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2]刘庭风:《日本园林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3]赫伯特?德莱塞特尔:《德国生态水景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刘海龙,身份证号码:4127261982052167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