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的德育渗透

2017-09-23 13:02孙东振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物理教学新课改

孙东振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除了要提高课堂效率,深化德育教育也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几个案例的评析,就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强调教师要转变视角、把握课堂细节、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人才,而对人才的需求直接迫使教育不断进行改革,201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由此拉开了新课改的大幕。新课标很明确的将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其中物理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上强调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如何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很急迫但却又棘手的问题,原因在于很多老师会认为这将影响到日常的教学进度,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效率下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自身做出转变,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不能拘泥于课本,要亲近生活,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德育与智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一、关注新鲜事物、转变视角

社会的发展很快,新事物层出不穷,而处在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是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的,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因为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你会发现当你和学生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

【案例1】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这节课中,物体重心和稳度是非常重要的的概念。笔者在简单的介绍了重心的概念之后,便抛出了最近非常火的网络漫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两幅图,顿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一个个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来听我的分析。首先,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只小船为什么会翻,其中蕴含了什么物理道理?学生们分组进行了简短的讨论,有的学生会结合生活常识,有的会结合今天刚学的知识。然后我根据表现让两个学生分别上台来分析,其中有一个学生就指出了小船的重心位置和两只小鸟坐上船之后重心的大概位置,并指出重心太高就是小船翻掉的原因。全班同学在听了他的分析之后都给予了肯定的掌声。最后是教师点评环节,笔者大概的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分析:(1)让同学们观察船体里面是空心的,让学生明白物体的重心不一点在物体上。(2)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降低重心,要想小船不翻,只需要这两只小鸟坐进船中就可以了。(3)安全教育,强调让学生假期游玩时注意安全,特别是坐游船时不要坐在船舷上,不要站立,以免出现落水事故。(4)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的友谊是需要培养和珍惜的,不你能像图中的两只小鸟,坐的太远,在友谊的小船上,我们要彼此相互靠近。

总结这节课,笔者发现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素材新颖,学生兴趣高,注意力集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其次是进行了分组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展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到结果,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能力。最后将德育渗透其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还教会了他们去珍惜友谊,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案例2】在上沪科版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现在很火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来作为素材,当然教师得花时间先去观看和了解这个节目。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自己喜爱的歌手,然后派同学代表阐述自己喜欢的参赛歌手的特点,通过对比几个歌手声音的特点之后得到响度、音调和音色。然后老师点评,每一个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可以唱出美妙的音乐,同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点,只要我们努力,都会“演奏”出美妙的人生。

二、把握细节,升华课堂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的完成是建立在很多因素基础上的,但最起码的是教师要积极备好课,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处理好课堂中的每个细节,这样就会收获意向不到的效果。

【案例3】笔者前段时间听过一节课,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的第一课时。大家知道,在初中物理里面,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一直是一个难点,原因在于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是相对运动的趋势是相反的,而学生很容易将运动与相对运动,阻碍和阻力混淆起来,所以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是关键。讲授这节课的老师显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然后分组让学生讨论其中摩擦力的方向,比如人走路时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手握水杯时手和水杯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什么方向等等。经过分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环节,学生们对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有了很好的掌握。接下来老师就提出了两个问题:(1)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吗?(2)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一定是阻力吗?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中有一名学生特地举出了传送带的例子来说明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运动的方向相同,而且摩擦力也可以做为动力。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运动”与“相对运动”,“阻碍”与“阻力”都有了很好的区分,对摩擦力的方向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然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大致有一下几点:(1)另外举出了几个例子,比如人爬杆的过程中人受到的摩擦力就成为了动力,摩擦力的方向也和运动方向相同等。(2)对讨论积极,展示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所在小组进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喻为摩擦力,将克服困难前进的方向比作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对学生说:“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是“阻碍”而不是“阻力”,消极面对,“阻碍”就会变成“阻力”,勇敢面对,那些阻碍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就是在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的过程中慢慢成长的。

这节课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这节课的优秀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有运用高效课堂模式,教师对整个过程对学生分小组的讨论展示等环节把握非常好,节奏紧凑,效率非常高。其次是老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都做了很好的处理,比如哪些知识是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的才能掌握的,哪些难点是必须要老师点出来学生才能明白的,然后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后是老师对难点进行了形象的比喻,不仅将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还潜移默化的教会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完善自我,以身作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当我们在课堂教授知识时,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自身形象以及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都可以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比如为了上好一节浮力这一节实验课,课前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早上买来了生鸡蛋和煮熟的鸡蛋还有食盐,课前搬运准备实验器材,课上分组实验过程中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操作,积极应答每一个学生的疑问,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当实验结论得出之后再最学生进行表扬。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会对老师产生深深的敬意,从而在老师的身上体会到一份责任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德育之花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传统的课堂上教书和育人是分开的进行的,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往往局限在每周一节的班会课上,学生已经厌倦了班主任对先进人物事迹鸡汤式的宣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新时代教育改革需要教师首先做出改变,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会做人,热爱祖国,感受一切美好事物。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才会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8)

[2]董艳春.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华少年,2016(1)

[3]陈广静.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9):22-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物理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