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真实

2017-09-23 06:13涂静怡
牡丹 2017年26期
关键词:荒木摄影艺术美学

涂静怡

摄影是追求纪实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一门艺术,在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中,某些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试图突破传统美学的审美,如以“私摄影”成名的荒木经惟探索了摄影艺术创作中虚构与真实之间的联系。“私摄影”掀起了现代摄影的风暴,其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发现了新的艺术表达手法和观看方式,还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传统与现代恰当结合的优秀范例。

摄影术发明至今已有170余年,纪实摄影的发展更是一脉相承。所谓纪实,也就是以照片为媒介再现真实世界的场景。兼顾摄影纪实性与审美性的融合也是摄影师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其中,独树一帜的当代摄影大师荒木经惟,用看似另类的“私摄影”表现风格探索出一条将真实与虚构完美融合的道路,并由此视角来表述自己的内心情感及个人对社会的真实认识。纪实性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特性,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人们所看到的一切。因此,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

“私摄影”是“私人纪录摄影”这个概念的简称。1986年,随着女摄影家南·戈尔丁《性依赖的叙事曲》的出版,“私摄影”一词也正式登场。而在地球的另一端,荒木经惟的摄影作品集《感伤的旅程》也成为其“私摄影”的宣言书。

众所周知,荒木经惟以“私摄影”闻名于世,惯以将镜头对准女性身体来表达自我风格的特色。他的许多“私摄影”作品经常出现面无表情的年轻女性被绳子捆绑的模样,画面总是充斥着裸露、暧昧的意味,因此总给人以情色摄影师的印象。其实在荒木经惟的摄影生涯中,情色与性只是他所关注的一个主题,并且在这个主题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他对于摄影本质问题的自我思考——真实性问题。例如,荒木经惟的“私摄影”处女作《感伤的旅程》,就记录了他与妻子阳子新婚蜜月的旅行生活及沿路所见,把两人私密生活作了全程的拍摄。其在传入中国后,人们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误读,“私摄影”并不全然是充斥情色的私人摄影,它更像是一种用镜头写日记的过程,通过对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的观察和记录,去表达自己内心所想的一种摄影风格。《感伤的旅程》中的感伤其实就是一种影像情绪营造出的氛围。这种感伤的审美方式来源于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思想。

“物哀”美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是一个岛国,多极端气象及地质灾害,在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环境中,日本人从小就有一种敏感脆弱的心绪,从而影响整个国家审美态度的塑成。“物哀”美学讲求对万事万物皆持有一种感怀与怜爱的情感,感物生情,甚至对生死之美的敬畏与感叹。所以在荒木经惟的“私摄影”中,日常的人与景物影像也流露出同样让人心生感动的美感。当日常景物透过荒木经惟的镜头定格在人们眼前时,它们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会使人产生奇妙的视觉感受体验。例如,一条街头马路上的裂痕、起伏有序的城市轮廓或者一条菜市场里鲜腥的鱼,都在有些歪斜摇晃的摄影构图中呈现出令人回味的情愫。这种淡淡的、无以名状的情愫里,其实蕴藏着“物哀”之美的审美意味,只是荒木经惟通过“私摄影”的方式含蓄地表达着日式传统审美的精髓。我国传统美学观念中也有类似例子,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花本是无情无感之物,花开花落各有定数与开落的轮回。但是,林黛玉感伤于花朵零落成泥,并在埋葬花朵时流下怜爱的泪水,其实这也是与“物哀”美学有着相近的审美。在《感伤的旅途》中,有一幅作品拍摄的是阳子熟睡在飘荡在河面的小舟上的场景,荒木经惟称那一刻仿佛觉得她正在通往冥河。从熟睡的姿势中感受到生与死的穿行,那一刻虚构与真实的融合就是“物哀”之美的升华瞬间。

荒木经惟的摄影风格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他的“私摄影”更是将“个人化”的观念推向极至,并加速了日本的现代摄影向前跃进。然而,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审美观念有着巨大的差异性,特别表现在鉴赏方式的不同上。人们普遍认为,现代艺术在内容上缺乏深刻内涵,在形式上又晦涩难懂,不能与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因此,荒木经惟初涉“私摄影”的时候也引起过强烈争议。人们发现在传统美学的视角下观看他的非传统摄影作品的时候,结果往往无法解读。画面没有精细的构图准则作支撑,拍摄手法看上去也很随意。令人诟病最深的是他把私人化的日常记录公布于众,意图模糊私人化与公众化的界限。这种大胆的举动与传统艺术大相径庭,一时令人难以接受。在这些大量的、杂乱的影像记录背后,隐藏着荒木经惟的意图,即逐渐培养观看者抛弃传统美学观看经验,用崭新的眼光去审视摄影艺术,使人们对现代“私摄影”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笔者认为,“私摄影”的美学价值正在于此,不是被动地描摹现实,而是主动地将个人情感融入作品中,表现出艺术家特有的风格和情感认知。因为传统美学旨在通过明确的、有意义的审美主题,去表达观点和表现艺术魅力,迎合大众对传统风格的审美认同。这样的审美方式已经很难再引起观看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现代艺术的审美方式就是透过看似荒诞、观念化的画面形式,构建新的艺术表现语言,重新激起大众的审美兴趣,大胆进行艺术风格的创新。

荒木经惟擅长实验摄影的挖掘,在《荒木经惟的伪日记》摄影集中,很多照片都保留了拍摄日期。但其“伪”字也表明,照片的真实并非忠实于现实的真实,人们无法辨别真假。这些拍摄日期有一部分也经荒木经惟修改过,他甚至把相机的日期计数器调到未来的日期时刻,这种做法是荒木经惟的实验创造。那么通过这个“伪”字,这一系列的影像伪造实验想要表达什么呢,或许就是摄影艺术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性之间矛盾的思考。相机是客观展现外物的媒介,然而把控镜头的是具有主观独立性和有丰富情感的人。因此,荒木經惟的照片里很多都并不真实。伪造的方式可以是明目张胆地修改拍摄日期,也可以是为表面的真实注入隐秘的个人情感。这也正是荒木式审美风格的一种独特展现,就是伪造现实,扰乱观看者的常规视觉审美规律。他想让人们明白,所谓的真实并不局限于表象的真实,真情和对待人间万物的态度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真实,看不到却能够感受到,才显得弥足珍贵。

“私摄影”遭受的质疑让笔者想起后结构主义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以及把波普艺术的现代感做到极致的草间弥生等艺术家。拓荒者总能先人一步做出大胆创想,当艺术审美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视觉审美会出现阶段性疲劳,特立独行并超前于所处时代的艺术家就会在争议与时代诉求中逐渐涌现出来。在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荒木经惟是无法绕过避谈的,他为很多年轻摄影师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尤其是荒木式独特的审美体系为摄影艺术的表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发现了新的艺术表达和观看方式,更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传统与观念恰当结合的优秀范例。他的“私摄影”风格换言之就是一种蕴藏着日本传统“物哀”美学思想的非常规纪实摄影手法。作品虽然一经问世便备受争议,但是在大局观上顺应了摄影艺术创新的风潮,遂逐渐得到认可,这也是荒木经惟作为一名摄影家的成功之处。中国摄影艺术起步较晚,而日本以敢于创新和善于继承传统著称,其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正如荒木经惟那样,当某一艺术领域的发展出现瓶颈,保留传统作为内核并借用现代的表现手法,也不失是一种审美体系上的创新和突破。

(山东艺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荒木摄影艺术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时间之花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展讯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右眼失明后的左眼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