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平《乐全集》版本述略

2017-09-23 16:56王文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9期
关键词:版本宋代

摘 要 宋张方平所撰《乐全集》四十卷在其生前业已编讫,但现在可见最早的宋刻本仅剩十八卷,该残本当从明代内阁流出,且至清初尚有全本。现存明代的钞本仅有一种,清代完整的钞本则多达十多种。原陆心源藏本流入日本静嘉堂,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记载,此本为影摹宋刊本。《四库全书》所采用的底本即汪如藻家藏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通过对读底本与《四库》本,可窥见四库馆臣编书和改书的具体情形。

关键词 张方平 《乐全集》 版本 宋代

分类号 G256.22

Review on Editions of Le Quan Corpus by Zhang Fangping

Wang Wen

Abstract 40 volumes of Le Quan Corpus by Zhang Fangping in Song Dynasty were compiled when he was alive. While the earliest block-printed edition which spread out from the Cabinet of Ming Dynasty still kept a complete form until Qing Dynasty, retains only 18 volumes nowadays.There was only one hand-copied edition in Ming Dynasty, while there were more than 10 hand-copied editions in Qing Dynasty. Another edition collected by Lu Xinyuan spread to Jingjia Hall in Japan which was copied after a edition printed in the Song Dynasty according to Booklist of Chinese Classics in Japan. The master copy selected by Complete Library in the Four Branches of Literature was kept in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Contrasting the master copy and the Four Branches of Literature, we can learn the details of the editors compiling and changing conditions.

Keywords Zhang Fangping. Le Quan Corpus. Editions. Song Dynasty.

张方平(1007-1091),字安道,自号“乐全居士”,宋城(今河北商丘)人。景祐元年(1034),中茂才异等科,曾任昆山县(今属江苏)知县。后又中贤良方正科,迁睦州(今浙江建德东)通判。历知谏院、知制诰,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三司使。出任滁州(今属安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杭州(今属浙江)、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长官。神宗朝,官拜参知政事,卒,特赠司空,谥文定。《宋史》卷三一八有传。另王巩有《张公行状》,苏轼有《张文定公墓志铭》,均可参看。

关于张方平的著述,王巩《行状》记录有“文四十卷,号曰《乐全集》,内外辞制杂著二十卷,号曰《玉堂集》。”[1]815今《玉堂集》已亡佚,只有文集《乐全集》四十卷仍传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书曰:“集中论事诸文无不豪爽畅达,洞如龟鉴。不独史所载《平戎十策》、《論新法疏》为切中利弊。苏轼作序以孔融、诸葛亮比之,论者不以为私,亦可信其卓然,无愧立言之选矣。”[1]780则《乐全集》的价值可见一斑。

《乐全集》的版本现存宋刊本一种,明清钞本数十种。关于版本的相关研究,学界已有部分成果。祝尚书先生在其《宋人别集叙录》一书中对《乐全先生文集》的现存版本进行了简单梳理,然其笔墨集中于宋刊本,对明清钞本关注较少。傅璇琮先生《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中的《乐全集》条大多参考此书,基本未出祝氏范围。张惠菊的《张方平别集版本源流考》一文对历代公私目录著录《乐全集》和现存版本的情况做了介绍,但在版本源流关系的梳理方面,尚有欠缺。今人郑涵对《乐平集》有整理,但他只是将《四库》作为底本加以点校,并未参校其他任何一种版本。因此,笔者试图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的资料,对《乐全集》的版本研究做一些补充。如有不确或遗漏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1.《乐全集》的编订

《乐全集》,共四十卷,其中诗四卷,颂一卷,《刍荛论》十卷,杂论二卷,对诏策一卷,论事九卷,表状三卷,书一卷,笺启一卷,记序一卷,杂著一卷,祭文碑志六卷。

是集初由书吏于熙宁年间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编辑抄录成册,后于元祐二年(1087),由苏轼提出删改意见修订而成。

张方平《谢苏子瞻寄乐全集序》曾述此书成书过程:

凡所经述或率意或应用,每有稿草投之箧中,未尝再阅。若再阅,辄不如意自鄙恶之,故积两箧不曾有所改窜。熙宁中得南京留台无事,有一吏颇敏利,亦稍知文章体式,因付两箧令编次之。便依篇目各成伦类,亦不曾亲阅。有书吏三数人抄录成卷帙,其间差错脱漏悉不曾校对改证。前年子瞻觏止,见索鄙拙,欣然呈纳,因而面告为删除其繁冗,芟夷其芜秽十存三四,聊以付子孙而已。[1]565

可知张氏平时文章写迄即放入箧中,后有一属吏将散篇依类编次,另外三书吏又抄录成册,最后苏轼又将此文集整理删削过半。又据王智勇《张方平年谱》可知,熙宁四年辛亥(1071)八月至熙宁六年癸丑(1073)十二月期间,张方平除判南京御史台。[2]则书吏编书应在此间。文中又有“前年子瞻觏止,见索鄙拙,欣然呈纳”云云,而苏轼在其《乐全先生文集序》一文中称“公今年八十一”[1]778,则苏轼应于张方平七十九岁时即元丰八年(1085)年曾索阅此集,元祐二年(1087)将其删校定稿。endprint

2.宋刻本刊行时地、版式及流传考察

现存最早的《乐全集》为宋刻本,但仅残存第十七至三十四卷,共计十八卷。宋孝宗年间刻于江西。

潘宗周《宝礼堂宋本书录》著录:“是集流传极少,诸家所藏仅有钞本,而此则尚为宋刻。按卷中宋讳避至‘构字,《四库总目》定为孝宗时刊本。”[3]298其“宋讳”一栏又云:“‘构字注‘太上御名,独‘慎字则或注‘今上御名,或阙末笔。”[3]298

曹元忠《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载“《乐全先生文集》,残本十八卷,宋刻本。张方平《乐全先生集》四十卷,见《宋史·艺文志》。此祗十七至三十四卷即《艺云斋书舍书目》所著录者。……‘构字十八见皆注‘太上御名,‘慎字二十一见皆注‘今上御名,其为孝宗时刊本自无疑。”[4]

以上三人所云正相一致,均据避讳情况认定此刊本刻于宋孝宗年间。可信。

又《中国版刻图录》载“《乐全先生文集》,宋张方平撰……刻工姓名常见者皆江西地区工人,因推知此书当是南宋初叶江西某地官版。”[5]

由上可推测,此宋残本当于宋孝宗年间付梓于江西。

于此之前,《乐全集》是否有刊本行世,不曾见诸史籍。祝尚书先生在其《宋人别集叙录》一书中写到“《读书附志》卷五著录:张文定《玉堂集》二十卷,右张文定公方平之文也。……公出入两禁垂二十年,一时大典多出其手,刘忠肃尝序其《玉堂集》二十卷,乃在东坡所序《乐全集》四十卷之外。淳熙九年锡山尤袤重刻于江西漕台。既称尤氏为‘重刻,则在淳熙之前,两集应久已行世。”[6]188笔者以为,根据《玉堂集》重刻的记录判断《乐全集》在此之前也已有刻本行世,有待商榷。

另,潘宗周据书中钤有“文渊阁印”推断,此宋残本应从明文渊阁散出。可从。

潘氏《宝礼堂宋本书录》云:

明《文渊阁书目》日字号有是书两部,是本钤有“文渊阁印”朱文大方印,必明时即从阁中散出,彼时均尚完全,而今则仅此残帙,然亦海内孤本矣。[3]298

又,明初杨士奇等编订的《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张安道乐全文集》一部六册和《张安道乐全文集》一部七册两种。[7]嘉靖后,张萱等编《内阁藏书目录》卷三著录“《乐全先生文集》六册全,宋神宗朝张方平著,凡四十卷”[8]。明叶盛《菉竹堂书目》卷三记载“《张安道乐全文集》七册”[9]。则潘氏的推断凿凿可据。

另,是书中藏印除“文渊阁印”外,尚有“杨器栋印”、“广宇氏”、”古吴鹿城杨氏景陆轩珍藏图书之印”、“此志不容不懈”、‘汪士钟字春霆号阆园书画印”[3]299诸钤记。据“汪士钟字春霆号阆园书画印”及汪氏《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著录“《乐全集》,存十七之三十四卷”[10]可知,潘氏之前,清人汪士钟收藏过此书。

《宝礼堂宋本书录》记其版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左右双阑,版心白口。双鱼尾,有卷第,无书名,上记字数,下记刻工姓名。”[3]298

咸丰七年(1857),季锡畴曾用此残本校瞿镛藏海宁杨芸士藏钞本,并跋云:

今年秋,郡中席初白以汪氏所藏宋本来,始十七止三十四卷,版刻清朗,字劲纸坚,尚是初印佳本。每叶二十四行,行二十二字。“构”字注“太上御名”,“慎”字注“今上御名”,是为淳熙初年刻本无疑。南宋初刻本犹多用古字,此本“钟”不作“钟”,“尉”不作“慰”,“敝”不作“獘”,“骚动”作“搔动”,与宋本《淮南子》合。当时校订精善,不同宋末书帕本之多迷缪也,遂假以校勘,历旬余而竟,是正颇多。宋刻全本何可多得,后有欲刻此书者,获睹此本,再得旧钞之美者补校前后数卷,亦可无憾矣。[11]

十八卷本《乐全集》虽非完璧,但它是现今可见最早的版本。除此宋刻本外,现存的其他版本均为钞本,则此本的价值非同一般。其中卷十七为论,卷十八对诏策,卷十九至二十七论事,卷二十八、二十九表状,卷三十奏状,卷三十一书,卷三十二笺启,卷三十三记序,卷三十四杂著,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和《中华再造善本》皆据宋刻本影印,可参看。

3.明钞仅一种,清钞纷出的失衡局面

宋刻本卷帙不全,仅剩十八卷,而元明以降,是集未见有重刻的记录。 现所见全本仅钞本。

《乐全集》现存最早的钞本为明山阴祁氏淡生堂蓝格钞本,其中卷十七至十九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其余三十七卷现存于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自明钞本始,该集名多改作《乐全先生文集》。此钞本版式为: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蓝格,版心下方记淡生堂钞本。明代钞本只此一种,而清代的钞本则多达十余种。

《四库全书》所收为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提要》云:“其集流传甚少,此本首尾颇完善。‘慎字下皆注‘今上御名四字,盖从孝宗时刊本抄存者。特不载苏轼原序,疑传写者所遗脱。今并为录,补冠于卷首,以存其旧焉。”[1]781则四库馆臣所据底本当从南宋孝宗时刊本抄出。

《宋集珍本丛刊》影印汪如藻家藏本,王智勇在《书目提要》云:“然此本最可珍贵者,更在于保存了《四库》本有意擅改之文字,如卷十八《对手招一道》中‘御西戎北虏,《四库》本改作‘御西戎契丹;又卷一九《再上议事》中‘若报至虏廷、‘则虏之号令、‘今虏聚兵马等,《四库》本均将‘虏字改为‘契丹。比勘全书,此类窜改比比皆是,则是书价值,自不待言矣。”[12]

此本现仍藏于国家图书馆,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称其书共十八册,十行二十字。卷端有“翰林院印”满汉文大方印,封面收签遗失,正文内尚存有馆臣校书手续:“卷十八《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誎科对制策》一道,篇题下有注云:‘景佑五年八月,有分校陈木校签四:一云:‘景佑四年丁丑,次年戊寅,即改元为宝元,是景佑无五年也。五年之五应改,候酌。又一云:‘校至原本卷十九第十一页后四行,则景佑五年必当改为宝元无年,无可疑矣。又签。又一云:‘《制策》内有十有七年于兹句,按仁宗自真宗干兴元年即位,次年建元天圣,后凡七改元。自即位至宝元元年,共计恰十七年,然则景佑五年,直当改为宝元元年为是。又签。又一云:‘校至卷二十第十三页,又有一疑窦矣。似宜取彼所加之签,再为参酌。又签。卷二十九《免宜徽使表》云:‘依前太子太保致仕,分校陈木签云:‘按上二篇太保二字皆当作少师。再按后有《授太子太保谢表》,则此为讹字,益信。卷十八无朱笔批改,卷二十九有朱笔以太保字,添写少师于旁。疑朱笔出纂修官手,纂修官不取前一条,故不动朱笔。及检《四库全书珍本》影印《文渊阁》本《乐全集》,则太保二字并未改为少师,疑又为总纂官所驳也。又每卷批注钞写格式,是库本即直依此本清录。卷十六后封面除批注格式外,并批云:‘八月初六發纸一百一十五页,本月二十五日准要,是每日仅写二千字,号令虽严,工作并不甚重。”[13]从四库馆臣的签校中可细察他们校书,特别是改书情况。endprint

除《四库》本外,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七著录两种清钞本,一本曰:“此旧钞通体完善,当从宋本钞出。”一本曰:“前有门人眉山苏轼撰序,目录一卷,行状一卷,中有校勘条记,后柯溪识云:他日得假顾氏残宋本一校,或乐全晦而复显。”[14]今均藏于南京图书馆。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著录两种清钞本,一本曰:“旧写本,九行十九字,钞手颇旧。钤有安乐堂、明善堂印,又海源阁印。海源阁遗籍。庚午。”一本曰:“旧写本,十行二十字,从宋刊本出。有苏轼序。(临清徐坊遗书,癸亥岁收。)”[15]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另,《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著录“影摹宋刊本,共十二册,静嘉堂文库藏本,原陆心源十万卷楼等旧藏。”[16]陆心源去世后,其子陆树藩因经商失败,1907年将其家中最精华的大部分藏书售予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此静嘉堂文库藏本当是陆氏旧藏无疑。但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虽著录旧钞本《乐全先生文集》四十卷,但仅于书题下记:“宋张方平撰,后附行状,王巩撰。苏轼序。”[17]日本藏本写作“影摹宋刊本”,似乎是覆刻宋刊本,但元、明、清三代都未见有重刻《乐全集》者,陆心源也未尝有说明。《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称共有十二册,历代书目中,只有明祁承?《澹生堂藏书目》著录为十二册。因无法亲见静嘉堂文库藏本,故暂无法梳理它与宋刊本、明抄本以及其它清抄本的源流关系,只能存疑。

4.结论

综上所述,《乐全集》当由苏轼删订成书于元佑二年(1087)。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宋刊本,宋孝宗年间刻于江西,现仅剩十八卷,此宋残本应从明文渊阁散出。而《乐全集》现存最早的钞本则为明山阴祁氏淡生堂蓝格钞本,但之前得到的关注较少,特别是藏于台湾的三十七卷明抄本,如果与大陆仅存的三卷合聚,则是现存最早的完整钞本。现存清代钞本多从宋刊本出,则宋刊本至清初应尚全。另,《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著录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乐全集》为影摹宋刊本,原陆心源十万卷楼等旧藏,此版本尚未见有人关注。若此本真是影摹宋刊本,则祝尚书先生“盖元、明以来未尝重刊”[6]191的结论似乎有待重新商榷。可惜由于条件所限,暂无法亲见此重要版本。

参考文献:

[1] 张方平撰,郑涵点校.张方平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2] 王智勇.张方平年谱[C]//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资料中心编.宋代文化研究第三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173.

[3] 潘宗周.宝礼堂宋本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 曹元忠.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M]//黄丕烈,王国维等撰.宋版书考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690-692.

[5] 北京图书馆编.中国版刻图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0:34.

[6] 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 杨士奇等著.文渊阁书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02.

[8] 孙能传,张萱撰.内阁藏书目录[M]//影印永乐大典存本并前编附编八百六十五卷第100册.台北:世界书局,1967.

[9] 叶盛編.菉竹堂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5:59.

[10] 汪士钟编.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5:20.

[11] 瞿良士辑.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61-262.

[12] 四川大学古籍所编.宋集珍本丛刊第108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4:19-20.

[13]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14.

[14]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M]//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第9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718.

[15]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52.

[16] 严绍璗编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1503.

[17] 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M]//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第8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857.

王文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2

(收稿日期:2016-11-30 编校:田丰)endprint

猜你喜欢
版本宋代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古籍版本鉴定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