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 露
整合培训资源实现高质量就业
文/雷 露
今年年初,广元市昭化区明觉镇五房村村民李菊蓉在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找到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对于新工作,她有喜又有忧——喜的是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再也不用常年在外奔波;忧的是这份工作要求使用电脑,可自己根本就不会。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受益于昭化区涉农培训惠民政策,李菊蓉及时参加了相关培训,很快掌握了电脑操作,仓库管理工作进展顺利。
李菊蓉正是众多享受昭化区涉农培训惠民政策的劳动者的缩影。近年来,昭化区始终坚持把整合涉农培训资源作为培训工作的核心来抓,通过搭建平台载体,整合资源力量,参与社会化扶贫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培训资源浪费的问题,还极大促进了劳动者技能素质的提高,培育了一批劳务品牌,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
今年开春,昭化区明觉镇五房村的村民们往常一样,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春耕。和往常不同的是,当地的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请来了农业专家,深入村庄庭院、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村民种植起了中药材。
据昭化区委常委、副区长郭祖炎介绍,这是昭化区采取的“集中授课+知识测试+实训操作”培训模式。该模式将培训课堂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实行“农闲集中培训,农忙入户指导”,就地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使培训工作更接地气、更见实效。
五房村的贫困户王春莲就是这种培训模式的受益者。王春莲今年62岁,由于要照顾老伴,无法外出务工。从去年初开始,她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根据合作社安排,农忙的时候王春莲在家按合作社收购要求种植中药材,农闲的时候去合作社的加工厂打临工。“以前也种地,可是随着收入越来越少,很多人都选择去外面打工了。现在我学到技术可以种出收益更高的作物,一年下来,收入不比外出务工差。”王春莲说。
在黎生中药材合作社里,还有不少和王春莲一样一边务工一边务农的村民,他们大多来自合作社附近的村子。对他们来说,在此工作既方便照顾家庭,又实现了务工增收,一举两得。
“中草药对种植技术有严格要求,为了让村民能种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药材,我们通过前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正德是一名返乡创业者,在他看来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能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合作社先后多次将村民送去培训,从种子挑选到田间管理,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据了解,近年来昭化区就业局聚焦产业发展,狠抓技术培训,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康养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布局,组织开展肉羊、土鸡、猕猴桃、无刺花椒、中药材、实用菌、涉旅服务等多种培训,切实提高了贫困户素质,使之掌握与自己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相关的实用技术,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除了田间地头的培训,昭化区还将培训课堂延伸到了职业院校。通过审查筛选,昭化区认定了8家优质职业培训机构分担全年培训任务,并将各机构师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建成了涵盖各行业技能人才的 “土专家”“田秀才”涉农培训师资库,库内专业教师达165名。
今年4月底,在广元市区做零工的24岁小伙周涛接到了老家昭化区磨滩镇金包村村民小组长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区里今年第一期“扶贫专班”培训。周涛了解到,这是一项政府的扶贫政策,主要是针对贫困户开展的免费专业技能培训。
▲ 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种植培训
▲ 对外出贫困务工人员进行技能提升培训
“没问题,我参加!”没有犹豫,周涛立即报了名。在挖掘机驾驶、汽车驾驶和汽车维修等项目中,他选择了挖掘机驾驶。抱着“学门技术好就业”的心态,5月9日,周涛与另外19名昭化籍贫困户来到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接受为期2个月的培训。
炎炎夏日,阻挡不了周涛的学习热情。在培训期内,他每天都准时出现在挖掘机操作训练场上。刚开始,他主要在一边听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随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慢慢地开始上机实践操作。“老师讲了许多理论,但只有进了驾驶室才知道难点在哪儿。”
在7月的培训结业考试中,周涛有条不紊地驾驶挖掘机完成了各项考核,并顺利取得了挖掘机操作证。目前,他已经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正进行前期的跟班实习。“找工作不容易,有个一技之长对自己也好。半年的实习期能让操作技术更纯熟,工资也会有所增加,5000元一个月不是难题。”对于未来,周涛信心十足。
“开展货车驾驶、挖掘机操作培训,符合我区贫困家庭劳动者文化水平和培训意愿,也符合市场用工需求。”昭化区就业局负责人韩鹏表示,下一步,昭化区还将进一步为贫困户搭建培训、实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培训就业保障平台,把扶贫专班培训与培训品牌打造相结合,把就业与脱贫相结合,科学组织施训,确保培训即就业。
磨滩镇长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明勇长期在外地打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专业技术,他从事的都是“脏苦累”的低薪工作。“我希望能学一门技术,出去找好一点的工作时能不被拒之门外。”在外面闯荡多年,刘明勇知道一门技术的重要性。
据统计,广元市常年有97万人在外务工,其中,昭化区有9.8万人。为了让这些外出务工者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顺利实现就业,昭化区坚持“技能培训向异地社区、工厂和企业延伸”的思路,采取“定向、定岗、定企”的方式,积极拓展培训服务,通过昭化驻浙江、广州、新疆商会和劳务工作站延伸对昭化籍外出农民工能力提升培训。目前,已开展异地在岗技术提升培训3期,培训220人。
刘明勇就在接受异地培训的外出务工者之列。今年7月,他参加了昭化区在成都举办的电机装配工培训并取得电机装配工职业资格证,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如今,他成为了就职工厂里的技术骨干,工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实施贫困劳动者技能提升行动是就业扶贫的重要手段。”韩鹏认为,就业的途径包括“就地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就业”,无论哪种就业方式都需要劳动者有一技之长,个人技能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就业,收入水平也越高,所以就业培训显得十分必要。
为了使各项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昭化区还做了大量的保障性工作。尤其是在培训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区级整合”的原则,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培训补贴的划拨实行部门联合审签,按培训效果一期一划拨,最大化发挥培训资金的保障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控资金风险。(本文图片由昭化区人社局提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训正是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与企业用工发展双赢的目标的有效途径。昭化区坚持“因需培训、科学施教”的工作思路,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走进培训班,掌握一技之长从而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各类培训25期,实用技术培训659人,技能培训220人,创业培训460人,各项培训合格率均在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