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 露
“三条渠道”走出就业扶贫新路
文/雷 露
8月中旬,四川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在广元市旺苍县召开。来自全省21个市州近200人齐聚旺苍,共同探讨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为何是旺苍?据了解,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的旺苍县是川陕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97个,贫困人口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7%。近年来,旺苍县畅通劳务输出、企业吸纳、兜底安置这“三条渠道”,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主体”的就业扶贫新路,有力推进了全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2016年,全县退出贫困村17个、退出贫困人口904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至7.06%。
“近几年回家过年,感觉一年一个样!尤其是今年,脱贫攻坚让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月5日,在旺苍县举行的“旺苍籍在外创业经商企业家就业扶贫用工签约仪式”上,山西鑫森林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绍文深有感触。为回报家乡人民的关心与厚爱,他决定回乡投资兴业。仪式上,他代表公司与旺苍县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为今年拟脱贫建卡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并承诺月均收入不低于3600元。
近年来,旺苍县依托省级劳务协作平台,先后在城区、乡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等各类招聘会8场,提供岗位6056个。同时,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深化与仁汇、联诚两家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将县内更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推介到省内外就业,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起面对面、零距离的劳务对接平台。
“我们积极加强与沿海、沿边、沿江劳务输入地的劳务对接,联谊用工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福利有保障的大中型用工单位,建立稳定互惠的劳动合作基地。广泛收集、发布各类用工信息,举办就业扶贫专题现场招聘会,积极搭建平台,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有序流动,依托全国劳务基地联络处和农民工服务站抓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据旺苍县就业局负责人介绍,旺苍先后共组织1.2万人到广东、浙江、山西、新疆等地就业,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达3582人。
通过劳务对接平台,有人走出去,也有人留下来。2月10日,在县城玉龙广场举行的一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就将家住鼓城乡古城村二组的余艳留在了当地。按照原计划,余艳和丈夫打算去陕西务工。“我们当天本来是去买火车票,正好看见县里举办‘春风行动’送岗位活动,就决定去试试,结果就和市内的一家企业签了用工协议,过两天去上班。”多年来,余艳夫妇俩一直在云南、山西等地打工,由于离家远,不能照顾家人,他们深感愧疚。“家里上有年老的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父母孩子都想让我们回来。现在家乡的企业工资待遇不错,跟外面差距不是很大,离家近又方便,很好。”对于有机会在家门口就业,余艳夫妇很满意。
“我在茶园里种植茶树,幼苗、肥料、场地全由公司提供,我只需要出技术就行了。”迎着清晨的山风,茶农谭永连来到位于旺苍县木门镇黄粱村木门茶业有机茶园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旺苍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建成一批茶叶产业园区。谭永连工作的黄粱村木门茶业有机茶园就是一个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和茶文化推广的专业实体。拥有独自开发的高标准高山生态无公害茶园基地2000亩,合同式无公害茶园2万亩,年生产能力达100吨。
▲ 为外出务工农民工举办欢送仪式
▲ 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
说起自己如今的工作,谭永连直言“很幸运,感谢政府,感谢公司”。原来,2006年,谭永连在一处建筑工地打工时不幸腿部受伤,落下了残疾。2011年,他的儿子又因车祸早逝。两次打击,不仅让谭永连身心都遭受重创,而且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我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挺过来的。”回忆起过去,谭永连数次哽咽。就在一家人举目无依的时候,当地村干部了解到了情况,将他家纳入了村里的精准贫困户扶贫名单。在村里的协调下,木门茶业有限公司与谭永连结成帮扶对子,将他吸纳为公司员工,担任茶园的管理员。
与谭永连一同进入茶园工作的还有木门镇茶园村精准贫困户黄明志。几年前,黄明志的女儿因白血病去世,留下了三个还在上学的小孩。由于女婿没有技术,只能在外打零工,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6口的全部开销。木门茶业有限公司同样与黄明志结成帮扶对子,并主动买来建材木料,为黄家维修猪圈、院坝,还租用了黄家的5亩土地种茶树,并聘请黄明志担任茶园管理员。“5亩土地租金一年是2000元,加上3000元工资,我一人一年能挣5000元。老伴在农忙时也可以采茶挣务工费,加上女婿的收入,我们家一年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黄明志算了一笔账,开心地笑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主抓扶贫工作的旺苍县委副书记王尔敏表示:“企业是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扶贫的主力军,在精准扶贫行动中,企业运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等多种方式,把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创业置业,增收致富,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做出贡献。”
8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家住旺苍县白水镇勇敢村的精准贫困户张文林就拿着工具走出家门,开始打扫白水镇到勇敢村的3公里通村路,来回打扫一趟大约七八个小时。“干这个工作,每个月能拿到400元的岗位补贴。”张文林每天早上5点出门,下午1点回家,觉得非常充实。
而就在1年多前,张文林还在为生计发愁。由于早年离异,他独自抚养儿子,并要照顾家里两位老人。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他又遭遇车祸,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生活困难。2016年初,村里了解情况后,将他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安排了这份扫路的工作。对这份工作,张文林格外珍惜:“政府安排的这份工作,让我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我打心眼里感激!”
据了解,公益性岗位是政府通过政策扶持、政府投资等方式帮扶困难人员的一项援助措施。政府作为出资主体或向社会筹集资金,对新农村建设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农村低保家庭成员、残疾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有效帮助部分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
奔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老乡。近年来,旺苍县在全县97个贫困村大力开发社会治安协管、绿化保洁等扶贫公益性岗位,对贫困村转移就业困难的特殊人员实行托底安置,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岗位补贴。
为了让兜底安置覆盖更全面、更扎实,在开展精准扶贫初期,旺苍县就指导各镇(乡)、基层劳动保障所和服务站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城乡劳动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并建立起各项基础台账和城乡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对全县城乡劳动力做到了“家庭情况清、择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务工去向清,劳务收入清”。在贫困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上岗后,还及时进行公示并签订用工协议,在各村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档案,对岗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建档、考核,做到工作有跟踪,服务有落实。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92名贫困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本文图片由旺苍县人社局提供)
精准扶贫,就业是关键,旺苍县将政府、企业、劳动者有机结合,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让劳动者获得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机会,“授之以渔”式的扶贫方式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既定目标,助力贫困者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