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策
【摘 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及同期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意识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结论: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一定要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引言
护理风险即患者于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诸多不良事件,其会干扰到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并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有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对患者的整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普遍存在病情复杂、多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加之该病患者的年龄偏大,因此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该类疾病的常见护理风险是并发症频发、用药不当、跌倒和坠床等,可直接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引发死亡等严重后果。为避免以上护理风险,临床中常为该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佳,但无法根本性保证护理环境的安全性。有实验表明,为该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大幅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能赢得患者的高度认可。该文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的防范对策,旨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及同期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38-82岁,平均(61.6±2.9)岁;疾病类型:心肌梗死34例,高血压23例,冠心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其他12例。20名护理人员中,男性2名,女性18名;文化程度:中专4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6名。
1.2方法
记录100例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并对病房环境,患者的疾病种类、经济能力、年龄、文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服务态度、护理书写等与护理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具体包括给药问题、违规操作、非计划拔管、碰伤、文书问题和跌倒等。记录护理2个月内的投诉例数,以此计算投诉率。利用自拟表格判定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和蔼度、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服务全面性等。满分是100分,满意计86~100分;较满意计66~85分;不满意计0~65分。
1.4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护理人员方面,对护理知识掌握欠缺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30.00%;对药品了解缺乏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25.0%;对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10.0%;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30.0%。另外,在本研究中出现的21例风险事件,其中由护理人员造成的有9例(42.9%),由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有11例(52.4%),另外1例(4.8%)风险事件是由医院管理因素造成的。
3 讨论
3.1护理风险因素
(1)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众多,存在人多床少的现象,医院内空间狭小,且患者家属来回走动环境嘈杂,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且心血管疾病病种多,中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反复住院,需要进行夜间护理操作,对其他患者有干扰,容易引发患者的不满情绪。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高,患者经济压力大或护理人员在催促患者缴费时态度不好,都会引发纠纷。同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不合理,护理人员未及时换药、拔针,都会引发患者的不满。
(2)护理人员因素: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病情急重,患者众多,护理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对患者缺乏责任心,导致护理效率降低,为节省时间不按制度进行护理,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如未及时查房,不回答患者问题,护理操作失误,态度傲慢等,致使患者怀疑医院的治疗水平。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直接影响护理效果,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差、应急能力差,导致在护理时频繁出错,影响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甚至引发法律纠纷。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导致医生或交接班护士不了解患者情况,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患者因素:患者的配合是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患者饱受疾病的折磨,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在饮食、生活上随心所欲,不按时按量用药,或因费用昂贵随意停药导致病情恶化,责怪医护人员,与医护人员产生矛盾,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
(4)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不重视心内科患者住院情况,对病房环境监管不严,医护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都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2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不断完善心血管内科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制度、流程的培训、强化工作,同时对他们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促使护理人员将护理工作做得更加规范。
(2)加强医院的环境建设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要努力地优化医院的环境,时刻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选择在病房内添加电视等一些日常生活的常用家电,让病人能够有一个温馨、和谐的住院条件。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法律法规的培训
科室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主动服务意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4)加强护患沟通
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进行沟通,耐心地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告知其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于促进疾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性。并且多从生活上关心患者,使患者消除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与距离感,从而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
4 结论
因此,护理工作管理措施可有效分析心血管內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而实施及时、科学的防范对策,其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美英.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61-362.
[2] 杨玉霞.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和安全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18):107-109.
[3] 李翠.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14):87-88.
[4] 蔡丽梅.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1(07):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