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2017-09-22 23:15苏培玲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分享快乐沟通

苏培玲

摘 要: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让快乐给孩子的心灵导航,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关键词:快乐;分享;沟通;合作

一、分享才能更加快乐

当你把快乐与别人分享时,你就拥有两份快乐;当你敞开心扉,把自己珍贵的东西拿出与别人分享时,你会明白:分享是美丽的!

在班级中,我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快乐日记本》,要求他们:

在学校,看到 我是快乐的;听到 我是快乐的;当

我是快乐的;和同学一起玩 游戏时,我是快乐的;和同学一起做卫生……我也是快乐的。

回到家,与 一起分享我在学校的点滴快乐,我也快乐;和 一起做家务,我也快乐;与家人一起进餐,说 ,我也快乐;晚上, ……我总是快乐的。

同时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快乐经验分享给他人。课堂上,同学们开心极了,你一言我一语,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快乐说出来。

有的说: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做晚饭,虽然只是给妈妈打下手,可觉得很开心,特别是吃到自己切的菜感觉特别高兴。

有的说:上艺术课,我们又唱又跳,开心极了。

有的说: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想了很久才做出来,特别高兴。

……

戴××同学一脸不屑地说:我最不喜欢做作业,有什么好高兴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开心。

我班的戴××同学,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讲,不是找同学讲话就是在自己座位上扮鬼脸,总想找点能引人注意的茬,作业从来不按时完成。这严重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每次批评教育之后,他都会有所改善,但顶多半天又恢复原样,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总是“嘿嘿嘿”地傻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导致戴××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教育和关心不足。戴××是个孤儿,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现在,孩子大了,爷爷奶奶也老了,戴××已无法从家里获得内心所需要的关注,只好在学校制造一些小麻烦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另一个原因是同学对戴××的不信任,导致他变得孤立无助,在家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得不到信任,他只好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想要的。因此,我对他除了耐心地说理教育,还让同学和老师换位思考,改变对戴××的看法,从而改变戴××的不良习惯,使他慢慢地走出心理困境。

以后再分享快乐日记时,我发现戴××变了,也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笑声多了……是的,快乐无处不在,随处可遇,信手拈来,快乐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快乐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快乐还可以让我们一天比一天更有魅力。

二、溝通才能缩短距离

沟通是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认识、转变学生思想的方式之一。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侧重给予情感上的关心、理解和照顾。戴××如此,其他有攻击行为的学生,更应如此。

例如:我班的淘气包李×,上课坐不住,下课爱捣蛋,学习成绩差……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这就促使他产生逆反心理,想“破罐子破摔”,每次找他谈话,总是以沉默来回答。有一次,他居然用石头砸破了我家的玻璃,第二天的心理健康课,他迟到且不打招呼就大摇大摆地走进来。我打破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在全班同学的面前隆重地表扬了他,说:昨天,老师家被小偷光顾了,李×同学正好经过那里,急中生智,用石头打破了老师家的玻璃,把小偷吓跑了。更值得表扬的是李×同学做好事不留名,多亏邻居认出他。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给予热烈掌声,他的脸“刷”地红了起来。晚饭后,我发现李×同学久久地徘徊在我家的楼下……此后,大家都说李×变了,像一头乖巧的小绵羊,表现好了,学习成绩上去了。

三、合作才能走向成功

一位科学家说过:“人才最重要的是合作精神。未来社会的创造,需要我们在各方面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他人,正确地看待自己。”因此,为孩子们创设宽松愉悦的情境,设计他们乐意接受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合作,快乐成长尤其重要。如:“两人三条腿”游戏,两个学生为一组并列站立,用手绢将两个人相挨的腿绑在一起。一声令下,两个人“三条腿”向前走。这个游戏对于学生的合作程度要求较高,只有两个人统一前进的节奏和步伐才能取得胜利。游戏后组织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为今后走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条腿”的精诚合作。例如:我班戴×同学,头脑聪明却很懒散,还经常与同学打架……家访时得知他的父亲经常以拳头解决问题,他的拳头不但用来解决家庭问题,也用来解决邻里关系,因此他们家在村里没什么朋友。戴×的父亲一次出意外,多亏社会的资助和同学的捐资才捡回一条命。此后,父亲变了,儿子也变了。父亲成了乡亲们的好邻居,儿子也成了同学们的好朋友。

由此可见,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充满快乐的环境,才能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走向成功。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让快乐给孩子的心灵导航,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参考文献:

连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02.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享快乐沟通
孩子,我们慢慢来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