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聪
摘 要:品德学科以践行公民教育为主旨,使学生逐步学习做事,做人,培养有文化、有责任感、有社会觉悟的公民。为此,教师必须关注课堂,善于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品德学科的课程性质特点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公民教育课程,以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生活的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使学生逐步学习做事,做人,培养有文化、有责任感、有社会觉悟的公民。
二、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现状分析
任教品德的教师普遍认为这门课程远不及语数英重要,加上教师紧缺,小学教师往往要任教多门学科,老师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很多教师对该课程的认知不足,了解不够,把握不好课程目标、课程要求以及教学方法。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而无趣。
三、关注学科素养,优化品德课堂教学的策略
品德教学,必须重视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关注课堂,才能更有效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有文化、有责任感、有社会觉悟的公民。
1.课前,构建有准备的课堂
(1)整体把握整册教材
每学期开学前要组织科任教师通读教材,将教材的编写框架进行统一的梳理,从教材的编排结构、知识衔接、编写思路、教材的个案分析等方面整体把握教材。
(2)精心细读本课教材
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内容与当地的实际以及本校的情况是否相符,应补充或重组哪些内容。
(3)全面了解学生
联系本课的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认知水平,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思考如何把课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达到课程回归生活的目的。
(4)精心设计教学
这里指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件制作、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
2.课上,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
(1)课前激趣,巧妙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课前激趣,学生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2)结合学生生活,拓展课程资源
我们的教学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让儿童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表达出来。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要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3)激发情感,升华教学
在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这样的设计,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在这种情与境的交融中,教学已经升华出了一种境界,教是为了不教。
3.课后,成为学生自主实践、感悟探索的天空
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品德课堂与语文、数学学科不同,它学习到的是一种内化到心灵的思想精髓。品德课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收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等多种渠道,拓展自己的思維和见识,以此提高他们的调查能力;让学生调查、访问身边的人,让他们通过实际调查活动,提高调查能力;采用小组合作,体验活动,召开展示会,分享成果,以此提高收集资料和小组合作能力等。
(2)提供人文力量的鞭策氛围,会让品德课程更趋完美、更人性化
品德课程是学生心灵净化的催化剂,所以可以结合各年级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采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如《中央电视台》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的模式也不妨走进校园、走进班级。透过榜样的力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学生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受益其中,这才是我们课程所追求的真谛。
总之,品德教学要内涵延伸,外延拓展,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优化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活动。让我们都来关注品德课堂,关注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品德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灵动吧。
参考文献:
李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