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7-09-22 21:51黄宝忠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启发创造力培养

黄宝忠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启发

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世纪,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下面我就结合生物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在科技创造发明史上,凡是做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伟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针对这个特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尽量多做演示实验,同时附加一些生物趣闻、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实例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长期“维持力”与“推动力”的结合,往往可以激发创造的火花。

二、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创造力的源泉

一般来说,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创造力是知识的表现。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则越有利于创造。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记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生物知识有多、杂的特点。如果单纯地死记硬背,必然是记得慢、忘得快。但不同的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必然的联系,这样就组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了让学生准确地记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采取把一些分散的概念、原理等联系起来讲解,然后选择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或用图表或用口诀或用网络或用谜语的方式,自己把知识联系起来,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就能使学生记得深、记得牢,并且还能灵活运用。其次,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看電视上的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知识,这样就会为学生的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主要受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策略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生物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思维更不例外,当有了问题,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大脑才能活跃起来,创造思维才可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因此,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讲“皮肤”时,一学生提出“洗完衣服后,手上的皮肤变得又瘪又皱,细胞不是吸收胀大吗?手上的皮肤细胞为什么会吸水变瘪?这个问题乍一听觉得很平常,但仔细一想觉得这个学生问得很有深度。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嫁接”时,一学生提出如果把番茄和马铃薯嫁接在一起,让它上面结番茄,下面长马铃薯,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节省很多管理费用。这一想法,立即引起了学生的争论,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有的说如果成功的话,结出的番茄、马铃薯的颜色、味道会有所改变。所以,要想成功,还须大家刻苦学习,将来研究探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多动手、勤实践是培养创造力的保证

首先,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获得新知识,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这个实验,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分析、探究的,实验效果非常好。其次,教师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利于创造。如讲到“固氮菌”,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实地观察,学生们用显微镜看到了豆子的根瘤菌。有的像根短粗的棍子,有的像圆皮球,有的是“Y”或“T”形,并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花生的根部也有根瘤菌。我们都知道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为植物体提供充足的氮,有的同学提出:如果能给水稻、小麦也找个细菌朋友,让它们也自己制造肥料,这样既省力,又省钱。这是学生通过实践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给予鼓励,我对他们说:多少年来,曾有不少人做过这种尝试,可惜如今没能完全成功,还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实现。总之,让学生多动手、勤实践,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不仅是教育的起点,而且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发创造力培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