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静
【摘 要】古人普遍认为在人死后需要好好保存尸体,相貌保存得越完好,人死后就越会得到幸福。埃及人把尸体制成木乃伊,而在中国出土的古尸形成原因与埃及木乃伊不尽相同。本文以长沙马王堆女尸等为例探讨中外地区古代历史上人们对古尸的保存与现代保护的技术。探讨古代社会保存尸体的防腐技术及医学发展水平等情况。
【关键词】古尸 分类 保存 防腐技术 形成原因
国外研究古尸始于1825年,主要是针对埃及木乃伊,描述其大体形态、组织结构、血型等。古埃及人相信人的生命在死后还会继续,完整的尸体是灵魂在栖息的必要场所。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过程实际是抑止微生物的滋长以及将尸体进行脱水的过程。
我国宋代法医专著《洗冤录》中记载,人死后,在几小时内便可受自身的酶的作用而发生自溶,尸体组织蛋白受体外各种腐败细菌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在几天至几年内,全身逐渐毁坏消失,只剩毛发和骨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盗墓人在盗掘晋代墓葬时“百尸纵横,衣冠如生人”。虽然有一些夸张成分,但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晋代人们保存尸体的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我国现阶段出土的古尸共计2000多具,但多为新疆干尸,这与当地酷热的环境有关。
由于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对古尸的研究起步较晚。1949年,张查理对四川及江苏一带出土古尸进行简单的形态描述。自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出土以后,我国开始系统地研究古尸。80年代初期,新疆先后出土了哈密古尸、楼兰古尸,极大丰富了我国古尸的资料库。
世界现存的古尸据其形态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五类。
一、干尸
即《洗冤录》中所述“黑殭”:“周身灰暗,皮肉干枯贴骨,肚腹低陷。”主要特征是外形干瘪,体重显著减轻。干尸主要可以分为两个亚型:人工干尸和自然干尸。
人工干尸主要指埃及的木乃伊,尸体上留有人工处理迹象,如开腹腔、取脏器、体内灌注其他物质等。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人工处理尸体,帮助其脱水或长期风干,墓穴棺椁高度密封,棺内干燥。
自然干尸皮肤成皮革样,不柔软,毛发保存牢固。主要形成于干热沙土地区,墓室干燥,空气流通,尸体来不及腐烂,水分即蒸发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干尸的存在,是气候异常炎热、干燥的结果。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4米,一年中有大半年是夏季,平均气温都在38℃以上。在这样极端高温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尸体会快速脱水形成干尸而得以长期保存。菲律宾迪勒拉山山顶的山洞中存放的300具木乃伊,是长期太阳暴晒和微火慢慢烤出来的。
尸体在烈风、强光、高温、干燥的条件下,会迅速脱水。如果在细菌微生物还没有产生以前,尸体即已完全脱水,那么也就丧失了细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尸体就会变成干尸。就每个尸体的具体情况而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尸体肥胖,体内含水量高;有的干瘦,体内含水量低。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肥胖的尸体容易烂掉,干瘦的尸体易于变成干尸。在尼雅废墟考古发掘现场,发现有些尸体的四肢和头颅保存尚好,而胸腔和腹腔却程度不同的腐烂掉了,其原因是胸腔和腹腔含水量高,人体的水分大部分贮存于胸腔和腹腔,如心、肺、胃、肠中。尸体含水量的高低,是尸体保存的重要条件。在制作木乃伊的時候,首先也是要尽可能地排除尸体内的水分。
二、尸蜡
尸蜡是一种不完全的保存型尸体现象,全身性尸蜡非常罕见,现发现的多为局部性的尸蜡。
形成尸蜡的机理:尸体置于水中或湿土,皮肤遭水浸泡而变疏松;皮下脂肪因腐败而产生脂肪酸,并与钙、氨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灰白色或黄白色的脂蜡状物质。手触之有油腻感,用指压陷,脆而易碎。国内发现较少,主要代表有扬州出土的明代女尸(彭淑洁),其尸蜡样改变最为明显。尸蜡多形成于潮湿且多含钙镁元素物质的地区,棺椁密封,空气稀薄不流通,并且形成尸蜡的尸体外形一般较为肥胖。
三、泥炭鞣尸
泥炭鞣尸多发现于泥炭沼泽,酸性泥沼中。尸体处于低温并且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腐败菌受到抑制;泥沼富含腐殖质,单宁,以及多种腐植酸,使尸体皮肤呈现暗沉色,肤质变得非常致密,状似鞣皮;肌肉和内脏已经脱水,部分蛋白质被溶去,因此肌肉及内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骨骼和牙齿钙质溶解、变软,如同软骨,易于切开。
1950~1953年在丹麦的泥炭沼泽中发现几具两千多年前的古尸,其中一例为即典型鞣尸。国内有些古尸,由于棺椁密封,棺内有液体,并埋于酸性土壤或泥沼地区,又受到尸体自身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的作用,使全身骨骼明显脱钙变软,因而会使尸体发生鞣尸样变化。安徽出土的元末明初古尸以及扬州女尸(彭淑洁)尸体有部分鞣尸样变化。我国出土的历代古尸中,仅发现一例经鉴定是鞣尸,即上海浦东东昌路明代古尸。
四、冻尸
在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高寒地带中形成,主要成因是极端低温冷冻。冻尸的复活,至今还是科学幻想小说的题材。我国喜玛拉雅山的冰山区内也可能有此类冻尸。
五、湿尸
1972年4月,在发掘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时,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这也是世界上出土的第一具湿尸。据出土器物铭文推断为西汉长沙国丞相軑侯利苍之妻子辛追。葬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后数年,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该墓葬葬具均系木制,一椁四套棺。尸体封存于内棺,用多层绵衾,衣着,和丝织物严密包裹,半浸于约80升的棕黄色棺液中。
女尸身长154厘米,重34.3千克;头,颈,躯干,四肢均保存较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呈浅黄褐色,触之有油腻感;毛发附于原位;手指,脚趾纹理清晰;皮下脂肪丰富,软组织尚有弹性;部分关节稍可活动;脑萎缩小约一半,其余胸腹内脏器官均有完整外形;x射线照射后发现全身骨骼完整,相对关系未动,但普遍有骨质疏松现象。此外尸体还呈现出眼球凸出,口张开,舌稍挺出,直肠脱落等死后早期腐败现象。在女尸出土后,专家研究决定用酒精,甘油和福尔马林混合液注射,以便保护尸体和内脏器官。在注射后,尸体的脉管随之延伸,扩散,这几乎和活人注射没有区别。endprint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的保存已达到细胞水平,一些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在结构和性质上都有明显保存。女尸的重量约减少一半,皮肤有皱缩,内脏缩小变薄,但某些组织比较丰满柔软;女尸的躯干和下肢皮肤有许多形态的疱疹样尸蜡化现象,没有典型的片状脂蜡样改变,属于早期轻度。腹壁下以及肾脏周围还积储大量脂肪,故也不能归为尸蜡;女尸的表皮与泥炭鞣尸相似,但由于女尸的生成环境不同,而且内脏器官俱在,也不同于泥炭鞣尸。即是一种“不典型尸蜡”或尸蜡与鞣尸的混合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古尸,不能按传统分类。从这个意义上讲,女尸被学界称之为“马王堆尸”。
古尸是珍贵的人体标本资料,怎样把出土的古尸保藏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国各地的生产和建设发展迅猛,在各种基础建设工程中,曾出土过不少古尸。但由于保藏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造成很多古尸(自然形成的干尸)出土后便腐败了。
上海博物馆自1964年开始陆续收集、研究、保藏了10多具古尸,这些古尸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在地下埋藏了长达三四千年之久,最短的也有三四百年,其中有干尸,也有湿尸。这些珍贵的古尸,在地下保存时间很长,出土后更须慎重保藏。
古尸是研究中外古代人民生活习俗、身体状况、疾病情况等方面的重要材料。古尸能够保存至今体现出了古人高超的防腐技术,表现出古代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以后医药技术和设备条件的改善,古尸的保存技术和方法将进一步提高,古尸的保藏时间将延长,保存效果也會越来越好。对于干尸和木乃伊的研究,目前尚不够深入,亟待不同的学科进行综合性研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使有关古尸的研究更加深入,有关于此的防腐技术的研究,也将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想理念,这也是科技考古学带给现代社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永庆,何惠琴.中国古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2]湖南医学院.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3]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4]何介钧,张维明.马王堆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5]景爱.干尸与木乃伊[J].历史教学,2005(11).
[6]周国鹰.发现木乃伊制作秘方[J].DISCOVERY,2001(11).
[7]彭汉忠.明代古尸防腐初探[J].中华医史杂志,1997(4).
[8]何惠琴,张富强.一例明代古尸的研究[J].解剖学杂志,2003(4).
[9]徐红.浅谈西汉“马王堆尸”的防腐技术[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