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华,武冈市安乐中心学校语文教师。
讨论与闲聊
钟世华,武冈市安乐中心学校语文教师。
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南方北方,这事咋整?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大家坐下来谈谈,这就叫讨论,也叫闲聊。
一次负责任的小组讨论,应该有别于田间地头坐下来就可以的闲聊。为了让讨论不停滞于闲聊,每一个参与讨论的人,应该有所准备,这就需要比闲聊更多的时间;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每次讨论都发言,也需要时间;每一次讨论之后需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或展示,这同样需要时间。
其次它需要比闲聊更好的组织。小组讨论要有小组长、记录员。每一次小组讨论,每个人的发言要记录在案。记录本在每一次讨论完成后要及时收上来,既便于教师事后详细了解讨论情况,也起到必要的督促作用。
一堂课中动辄安排三两分钟的小组讨论,任课教师一声“开始”,学生们立刻就动如脱兔,教室里就叽叽喳喳、哗哗啦啦,热闹得像炸开了锅;然后教师一声“停”,学生们立刻又静如处子——我很难相信,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为了讨论而走讨论的过场。
讨论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在学生习字、读书、作文的基础上,在所有的语文教学法里,如果其他办法都要丢弃,只留下一样,我会留下讨论。但问题马上来了:不是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值得讨论;不是每读一回书,每上一堂课,都需要讨论。
不能因为要合作学习就天天讨论,随时讨论。天天讨论、随时讨论近乎闲聊,有意义,但与小组讨论意义不同。一个学期下来,值得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专门做讨论的东西并不会很多。像语文,全期有八个单元,能够在一个单元找到一个值得讨论的讨论点,组织一次很好的讨论,就很不错了。
我喜欢把讨论当成一项相对独立的活动。一次讨论需要两课时:讨论一课时,汇报或展示一课时。这样的讨论不可能插在某一堂课中进行,也不可能每一堂课都进行。必须独立。独立出来的讨论,本身就是一堂课,一堂“讨论课”,讨论结果的汇报展示就是“汇报课”或者“汇报会”、“展示会”。
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除了有公开课,否则很少有人去占用。这正好方便我上展示课。我会把每一次的小组讨论做到庄重一些的程度,让它有别于比较随意的闲聊,会在无形中保证问题的重要性、态度的严肃性、探讨的深刻性以及全体参与的积极性。
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哪里来。就我而言,办法依然是从课堂上的各种“闲聊”中要时间。课改十几年,语文里有句话我比较喜欢,叫“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既然是用教材教,有许多问题就很好办。比如,我就无需费尽心思去琢磨教材的意图,就无需过分在乎教材上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切可以根据我的目标、思路,决定怎么用,用多少。比如,我要用教材让学生有计划、不重复、不遗漏地学习常用汉字;要用教材去了解学生阅读中会有哪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这当然远远不够,还有许多东西单靠教材无法完成。比如除了讨论,我还要在每个单元安排一场读书推介会;每个月要有一场读书报告会;学生们还要读书、看电影、听音乐、听故事、听我给他们朗读、听我给他们做讲座,这都需要时间。时间只能从压缩用教材的时间中来,由此我要用到单元教学——不叫主题阅读什么的,它没有主题,也没有别的什么名目,说白了,就是把几篇课文当做一篇课文来学习:一个单元的课文做一次阅读;阅读后不懂的问题一次性提出——因为要节省出时间嘛!
把时间从过多的类似“闲聊”的东西上,用到真正的“讨论”中去,性质与效果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