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

2017-09-22 02:34吴秀娟
湖南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吴伟消费观念生活费

本刊记者︳吴秀娟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

本刊记者︳吴秀娟

近日,浙江义乌一位母亲在网上发帖称,女儿要到杭州上大学,她打算每月提供1200元生活费。不料,迎来的却是女儿的怨怼——“我是你亲生的吗?”“你是打算饿死我吗?”

恰逢大学开学季,究竟合理的月消费额度是多少呢?如何引导大学生学会理性消费?

大学生月消费水涨船高

正值大学开学季,校园里人头攒动,不少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校报到,开启新的人生旅程。翻开行李箱,电脑、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成为大学新生的“开学装备”,光这一类开销就得花费数千元不等,加上日常生活费用,开学季化身成为家长的“烧钱季”。

比之于新生入学时的浩大声势,在校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同样是水涨船高,且消费内容日趋多元化。据一项调查显示,在2000名受访的大学生中,月生活费在1000元及以下的占15.9%,处在1000~2000元的占55.3%,在2000~3000元的占23.8%,在3000元以上的占4.6%。其中,一日三餐、日用品和通信费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开销。交通费、服饰、聚餐、电子产品、旅游等也是大学生日常开支的内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购物服务,“剁手党”无处不在。相比于以往大学生相对传统的消费方式而言,他们的消费行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外,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习惯也因性别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差异。男生侧重于将钱用在通讯费、数码产品上,女生则更倾向于个性形象方面的开支,如购置化妆品、衣物等。

“爸妈每月给我1500元的生活费,按理说也还不算少了,可总觉得捉襟见肘。”吴伟(化名)就读于长沙的一所高职院校,平日里花钱大手大脚习惯了,常常还没到月底就只能靠亲朋好友的“救济”度日。“月初生活费到账时,要偿还上个月欠下的‘债务’,再呼朋唤友犒劳一下饥肠辘辘的肚子,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就又要开始节衣缩食的生活,重复‘昨天的故事’。”吴伟这样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他还想尽办法借着周末的空闲时间做起了兼职,以弥补连日来的“亏空”。

据麦可思研究院一项关于“大学生消费理财观”的调查表明,2016年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其中不含学费以及家庭与学校间往返的交通费。94%的大学生生活费由父母及亲戚提供,其次是自己打工兼职所得和校方颁发的奖助学金。

剖析消费渐涨成因

谈及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变迁,老一辈大学生连呼“看不懂”。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他们是提着水壶、脸盆去报到的;现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却成了“标配”。短短几十年间,大学生的“入学装备”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物价上涨所导致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水涨船高以外,也与大学生的日常开支项目越来越多有关。

“与物质短缺的年代相比,现在的大学生群体生活需求日渐多元化。手机要用最新款,服装首饰必须最时尚,‘新消费主义’日渐受到追捧。不知不觉中,一些大学生向家长索要的不是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

在时评作者张全林看来,大学生一个月究竟需要多少生活费,恐怕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生活费争议的实质,其实是消费观念的问题。作为家长,有义务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没必要为他们片面追求高消费的行为“买单”。

南开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白云龙认为,拿不同时代大学生消费的绝对值进行比较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说多年前大学生的消费渠道相对单一的话,在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成为新趋势的当下,大学生的消费渠道则呈扇状。年轻人难免存在一时冲动之下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这就要求学校进行必要的“财商”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合理看待生活、事业、金钱、消费之间的关系。

“进入大学,是一个人独立生活的开始,学习支出、人际交往、生活开销等都离不开金钱。自从外出兼职以后,我才对父母赚钱之不易有了深切的体会。”面对自己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吴伟反思道,自己作为家中的独子,以前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生计之苦,也自此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消费习惯。“原来,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吴伟说。

学会量入而出、量体裁衣

近年来,大学生身陷校园贷风波、信用卡过度透支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这从一定程度上反衬出许多大学生尚未拥有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

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显示,41%的大学生其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并有所结余;超三成的大学生有过入不敷出的体验。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支所需时,放弃消费行为、向父母求助、先消费后付款和向朋友借钱成为“备选项”。此外,近半数的大学生参与过理财投资,用“闲钱”购买理财产品、进行定期存款或是将其投放到余额宝、P2P网贷等金融平台。高校连续多年成为金融诈骗重灾区。

白云龙坦言,当前市场上的金融投资平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存在着不可预测的投资风险,学校并不主张和鼓励大学生在读书期间进行理财。因为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求学期间“分心”理财,必将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免有舍本逐末的嫌疑。

“理性消费应列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张全林说,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适时开展“财商”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将受益无穷。学校可从班级或团体活动入手,强化合理消费观的培养,营造过度消费可耻的校园氛围。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应以量入为出,量体裁衣为原则。”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教师关育兵看来,俗话说“吃饭穿衣量家当”,大学生每月多少生活费最为合适,这与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息息相关。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到一起,消费观念与消费能力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在包容这种差异性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财商”教育,提倡理性消费、适度消费,避免盲目攀比之风在校园内肆意蔓延。

猜你喜欢
吴伟消费观念生活费
发愁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如何加强军队生活费监督管理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八字与命运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再次相见
被虚假信息抹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