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鱼,吴晓华
(1.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八一农垦大学 应用经济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低碳背景下大庆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李小鱼1,吴晓华2
(1.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八一农垦大学 应用经济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
第六次创新长波开创了以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低碳能源等为特征的新的经济时代。在低碳背景下,大庆可持续发展形式严峻,存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能耗过高,主导产业效益下降直接影响大庆经济发展水平,粗放的发展方式,石油石化对水体、土壤的污染过重,而现有的一些资源优势,如地热、风能等资源并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为了促使大庆经济环境社会能够可持续良性发展,提出了优化结构,通过延长产业链,促使石油深加工,并且利用集约的生产方式,促使能源高效利用,并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合理发展新产业等对策。
低碳背景;大庆;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从能源生产城市发展进程来看,大庆为资源成熟型城市,由此可见,长期依赖能源资源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遭遇瓶颈,城市发展亦面临转型。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势必要求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大庆市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为了走低碳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产出效益即碳生产率,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低碳背景下的大庆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究成果,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为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制、新的方式和新的动力,即有助于指引落后地区可持续发展方向,审视缩小地区差异政策的有效性,亦有助于产业、政府策略规划的微观实现。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经济增长动力来源 从供给方面来看,相关经济学理论分别从多个视角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力,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结果可知,资本积累(Harrod, 1939[1];Anis,2014[2])、人力资本(Schults, 1961[3];Jeroen,2013[4])、技术进步与创新(Lucas, 1988[5];Solomon,2012[6])、制度创新(North, 1994[7];Chrysa等,2014[8])等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及动力源泉。除此之外,金融决定论认为通过金融渠道的发展才能促使非金融要素如资本、技术进步的有效利用,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 (Levine, 1997[9];Hsin-Yu等, 2012[10];Jung-Suk等, 2012[11]; Dong-Hyeons等, 2013[12])。但如果仅从供给的一个方面探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会使结论错误,因为需求的变化会使供给发生变化,需求对其影响十分显著(Colm,1962[13]),例如Walker等(1999)认为主流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并不能说明美国20世纪中期以来的生产率的下降,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的增长被需求的影响则更大[14]。需求的增长和需求结构的转变均可以影响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面临着需求的结构性增长和结构性转变的共同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的原因亦是由于需求结构的不平衡导致的[15]。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认为通过驱动有效需求进而拉动经济的增长,驱动有效需求增加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消费、投资、净出口,而三大动力在不同国家同一时期贡献度差异显著,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贡献度亦差异显著。
(2)经济增长动力变迁 尽管每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所差异,然而通过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助于探寻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处于变迁的临界点上。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根据不同国家的竞争优势差异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成四个阶段,依次为要素驱动(factor-driven)、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财富驱动(Wealth-driven)四个阶段,并且创新驱动阶段持续时间越长,国家竞争优势保持的越长久。1972年《增长的极限》的出版,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逐渐关注可持续发展、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创新,卢卡斯(Lucas, 1988)[5]、斯托克(Stokey, 1998)[16]、Jay等(2011)[17]等学者将环境约束条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学术界除了将资源(能源)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引入技术外生的经济增长模型,与环境保护政策相结合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也相应产生,从而为探寻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粮票、布票、肉票的盛行也反映出我国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现实情况,但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我国开始出现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从供给方面来看,部分国内学者认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的因素是资本(唐绍欣,2002[18];毕正华,2007[19];王芳2007),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和资本边际产出率高度相关。尤其建国后很长时间内重视资本的投入尤其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但确忽视了人力资本的投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对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的改善提高人均寿命,通过教育的投资改善人口质量,温静(2007)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有效助推剂[20]。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甚至大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高速增长离不开技术进步,伴随着资源使用效率、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视,Wu(2003)指出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5%,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21]。除此之外,制度的变化能够适当激励经济主体行为的变化,如法律规范程度、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政府干预、企业所有制形式发生转变亦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22]。从需求方面来看,投资、消费、净出口均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需求结构呈现“高投资率、低消费率,高净出口率”的失衡特征。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大庆正面临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过去长期依赖投资驱动及要素驱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逐渐降低,在不断倡导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单纯依赖投资驱动及要素驱动已经变得不可持续,付出的代价越来越沉重。因此,在低碳发展大背景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石油产品深加工,保护生态环境,促使新能源转变为新的增长点,可有效的推动大庆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顺利转型。在低碳发展大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从宏观到微观、从政府到公众、从生产到消费,从理论到实践,有针对性地构架起改善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导向措施、推进路径和对策,为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对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区域规划和生态规划、土地整治等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效促进大庆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
大庆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工业能耗占全市能耗总量80%以上,而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对工业能耗总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大庆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而对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能够对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图1 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
数据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
(二)大庆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逐年递减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是评价一个地区能源能耗水平的综合指标,通常以万元GDP能耗的降低来考察一个地区节能的工作结果。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14年大庆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逐年递减,其中2004年到2005年能耗下降较快,2005年到2006年基本持平,从2007到2014年呈现出匀速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说明在大庆市能源消费总量逐渐上升的同时,能源利用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图2 大庆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数据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
(一)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高能耗
由图3所示,自1978以来30多年间,虽然第二产业比重有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比较缓慢。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提升速度较慢。而在第二产业中,以石油石化产业为主的重工业所占比例较大,直接导致大庆市能耗水平较高。产业结构高度单一难以抵挡资源萎缩和市场竞争的冲击。
图3 大庆市1978年~2014年三次产业分布图
(二)主导产业效益下降
2015年,大庆经济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主导产业效益下降,接续产业发展滞后,而主导产业效益下降,是由大庆市原油产量持续减少和国际油价下跌导致。
在产量方面,原油产量持续减少,但依然保持27年原油产量持续稳产5 000万吨以上,进入21世纪,仍旧保持14年原油产量持续稳产在4 000万吨以上,而2015年大庆市原油产量,已减产至4 000万吨以下,并且未来每年都要逐渐减产。可以看出,由于不可再生资源——原油,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开采难度逐渐增大,开采成本不断增加,使得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减弱,产量不断减少,成本不断提升,使得企业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直接影响企业效益,进一步影响大庆经济。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为了进一步分析验证大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文选取数据汇聚成表1。本文将运用Eviews 6.0对数据进行处理。
表1 2004-2014年大庆市产值与能源消耗总量统计(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大庆统计年鉴》
(二)模型构建
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大庆市能源消费对大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构建模型如下(1)所示:
1nYi=αi+βi1nXi+εii=1,2,3,……,n
(1)
模型(4-1)中1nY为被解释变量,1n 代表第i种消费,为解释变量,αi和βi分别代表第i种消费的回归系数估计值,εi表示误差项。其中Y为大庆历年经济发展水平,X1是大庆历年煤炭消费总量,X2是大庆历年石油消费总量,X3大庆历年天然气消费总量。
(三)结果分析
运用Eviews 6.0软件,构建回归模型,如式(2)所示,进行OLS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1nY=-18.55+3.901nXi
(-4.70)(6.60)
(2)
1nY=-10.04+4.021nX3
(1.08)(0.97)
(3)
1nY=-10.04+4.021nX3
(-3.71)(6.60)
(4)
(一)优化产业结构
大庆市在改善资源配置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换奠定了一定基础。今后,应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关联产业,发展壮大接续产业,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到适应于地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结构比例,同时要处理好第三产业内部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比例关系,是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发展的重点行业是商品流通业、社会服务业等产业,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产业调整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石油产品精深加工
作为因油而生的一座资源型城市,应依靠资源禀赋,尽量促使产业链条延长,发展石油产品精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城市竞争力。所以,以石油资源禀赋为优势,进一步发展石化产业,如乙烯、丙烯等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生产高附加值石油石化产品,进一步促使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转变,转变产业价值增长方式。发展石油石化产业精深加工的同时,应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因为石油石化产品的深加工,通常情况下,隐含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大,所以在发展石油石化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应大力提倡应用清洁的石油石化加工装置,以加大力度减少能耗水平,为全市节能减排做出表率作用。
(三)集约的经济发展方式
大庆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逐渐变得不可持续,而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开采利用,已经使得经济逐渐接近生态系统边界,如果不加以干预,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影响。可以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水平,促使生产不断接近生产前沿面,用以减少在生产过程中浪费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逐渐调整生产规模,促使生产不断向生产最优点靠拢,以达到最优生产规模;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可以保证全要生产效率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清洁生产,以最大程度的促使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以造林、复草、治水、净气为重点”,保护生态系统。重点治理和监测高能耗产业,遵循预防为主,坚持以“源头”预防的环境保护基本原则。目前部分企业的环保方式依然是先污染后治理,即末端治理,并且节能减排的衡量指标大部分是从“末端”入手,在低碳背景下,作为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应重视“源头”预防为主,并且通过构建“源头”监控的环境指标,衡量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观能动性,在税收补贴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企业从“源头”上预防。
大庆正面临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过去长期依赖投资驱动及要素驱动的方式,在倡导绿色发展的今天已不再适用,所需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沉重。因此,在低碳发展大背景下,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石油产品深加工,保护生态环境,促使新能源转变为新的增长点,推动大庆的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城市顺利转型。
[1] ROY F HARRO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9: 72~86.
[2] ANIS OMRI, BASSEM KAHOULI. The nexus among foreign investment, domestic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MENA region [J]. Research in Economics, 2014, 68(3): 257~263.
[3] SCHULTS T W.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J]. Th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51 (1): 1~17.
[4] JEROEN KLOMP. The measurement of human capital: a multivariate macro-approach [J]. Quality & Quantity, 2013, 47 (1): 121~136.
[5] 唐绍欣.中国转型期的投资:一个模型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 24(2):96~98.
[6] 毕正华.基于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 (8):44~47.
[7] 温静.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7, (1):138~139.
[8] WU Y.Has productivity contributed to China’s growth?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03, 8(1): 15~30.
[9] 郭磊.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一种基于修正的索洛模型的估算[J]. 当代经济科学,2005, 127(3):49~52.
[10] 李富强, 董直庆, 王林辉. 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 经济研究, 2008, (4): 53~65.
[11] 李炳炎, 袁灏. 以利益分享机制重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J].财经科学2010, (6): 50~56.
[12] 任保平, 郭晗. 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2(4):5~9.
[13] 蒲晓晔, 赵守国. 经济增长动力变迁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 经济问题, 2011, (1): 46~50.
[14] 张晓第. 创新驱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 (3): 6~8.
[15] 任保平, 郭晗.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J]. 学术研究, 2013, (2): 69~75.
[16] 袁军. 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J]. 宏观经济管理, 2007, (10): 16~18.
[17] 韩庆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0, (6): 5~7.
[18] 洪银兴. 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 经济学家, 2013, (1): 5~11.
[19] 夏天.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其最新启示[J]. 中国软科学, 2009, (S2):113~118.
[20] 韩庆祥, 张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向[J].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3): 4~26.
责任编辑:熊 瑛
F124;F205
:A
2095-4654(2017)04-0032-05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