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雪梅(天津)
海外采风
澳大利亚的“苍蝇文化”
文 王雪梅(天津)
刚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我便感受到了澳大利亚人的热情。走在大街上,抬头看见一个正在自家草坪上处理杂草的大叔,忙乱中还朝我挥手致意;拐个弯儿,遇见正遛着狗的一对亲密小情侣,也热情地跟我打着招呼……正心下窃喜,随行的当地好友笑着说:“是不是觉得这里的人热情得过了头?其实那是在赶苍蝇呢。”听了好友的话,我对自己的“自作多情”忍俊不禁。
谈笑间,我们也不知不觉迎来了苍蝇阵营的热情“礼遇”,一只只苍蝇,哼着、唱着、追着、绕着……不屈不挠的“苍蝇君”成群结队地尾随着我俩,不疾不徐,亦步亦趋。
好友告诉我,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自然生态条件好,城市环境卫生整洁,没有暴露在外面的垃圾,这些原因迫使原来喜欢栖息在垃圾堆和肮脏积物中的苍蝇无处安生,逐渐向森林、草原、田野迁徙,天长日久,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里的苍蝇,不像我们记忆里的苍蝇,病毒细菌满身,有着令人作呕的“瘟神”模样。植物汁液、植物的嫩叶和嫩果是它们的食物,它们的身上几乎不带细菌和病毒,反倒像蜜蜂一样整天在植物丛中飞来飞去,无意间传授花粉,它们是披着“魔鬼外衣”的天使。
澳大利亚人虽然也对苍蝇感到无奈,但他们不采取措施大规模消灭苍蝇,更多的则是容忍和默认。苍蝇作为一种昆虫,也无时无刻不渗透到澳大利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苍蝇文化”。
据说澳大利亚独特的口音就和苍蝇有关,为防止说话时有苍蝇飞进嘴里,澳大利亚人不得不加快语速,减小张嘴幅度,把长单词缩短。而在澳大利亚的俗语里,苍蝇也扮演着有趣的角色:“身上没苍蝇”指一个人机智,“不伤害一只苍蝇”形容为人温和,而“与苍蝇喝酒”则是自斟自饮的意思。
在澳大利亚发行的一版面值50元的纸币中,还曾堂堂正正地印着一种大头苍蝇的图案,在历来是国家元首肖像的世袭领地上,赫然印上小小苍蝇的倩影,澳大利亚人对于苍蝇的重视,可见一斑。
此外,举世瞩目的2000年悉尼残奥会的开幕式上,还放飞了以澳大利亚苍蝇为造型的巨大气球,这一次,苍蝇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并推而广之。
在澳大利亚,苍蝇还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换回了可观的外汇收入。许多国家的大学及科研部门,每年都向澳大利亚订购无菌苍蝇,在悉尼、布里斯班两大港口,每月都有大批装着苍蝇的集装箱运往国外,供世界各地的大学、科研单位教学和研究之用。苍蝇经济,作为苍蝇文化的有益补充,同样不可忽视。
澳大利亚之行,给了我深深的震撼,相对于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大举消灭苍蝇的行动,澳大利亚人对于苍蝇的容忍与默认,虽有其特殊的地理、生物等本土的原因,但把苍蝇加以利用,变害为宝,并形成独特的文化,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与苍蝇相融相生的绿色生存理念,值得人们深思、推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