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丽
抒情作为影视语言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抒情是情感的一种抒发,在影视作品中更多的表现是人物的言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借机抒发主人公的思想内涵,是我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法。在影视作品中,我们更希望用抒情来表现,因为它更具有含蓄的美感。例如记录电影《三十二》就如此,故事一般是平静但却带给观众深深地思考,“抒情”运用于文艺片即是情感的表现。
一、影视语言符号抒情性的构成
(一)美感
在电影《三十二》中,影片不紧不慢缓缓道来一位老者经历的故事,抒发着她这一辈子的经历,整部影片的节奏非常慢。就好像是一个安静的聆听者,在静静聆听老人讲述自己的内心想法。倾听而不干预,是这部影片最闪光的地方。这种节奏给观众以美感,片中的画面也非常注重美感,以蓝色为主旋律色,营造了舒缓的氛围,让浮躁的心沉下来。开篇,配以沉静的音乐,隐喻着这段真是却“随风飘落”的故事即将展开,让人心安静下来,准备从现实中脱离,走进影片中的时代。结尾是相同的镜头,还是飘落的尘埃。
(二)爱意
在影片《三十二》中,有谁能真切感受前人的经历、走过的路的心酸痛处,尘埃无足轻重,所以无人留意。片中大量运用了特写,对老人面部的特写,对锅碗瓢盆的特写,对儿子吃饭的特写,每一个特写都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都深情款款的向我们展示了老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爱,对于能活着的爱,经历了生活带给她的不幸,但是她却活的像一首歌,看了片子很多人说。老人才是那个最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她却安慰了世人。
(三)信念
电影《三十二》中韦昭兰老人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日本人掳走而痛心疾首,终日生活在痛苦中,相反,她相信这个世界是红红火火的,即使很穷,即使天天吃野菜,但是她也希望自己能够好好活下去。韋绍兰现在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低保,一个月90块钱,每3个月到镇上去领一次。她吃的最多的就是白菜,她说因为白菜便宜。说到苦,她说没有人会比她更苦,以前总是砍柴割草来卖,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老人家常常自言自语: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这几句话应该是当地的俗语,但是用到老人身上又是那么贴切。从她的嘴里念出来,仿佛在说她自己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老人是多么的坚定信念。
(四)生命
在电影《三十二》中,冯绍兰老人对她儿子的不离不弃,即使背负骂名但是仍然坚持把他生下来,并不像我们所想象中的狭隘的哀怨,去痛斥命运的不公、生活的艰苦,反而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的赞美和渴望。然而没上过学的韦绍兰,不会像诗人一样去歌颂“热爱生命”,质朴的山歌加上一句发自内心的“这世界真好”比上百句诗更有震撼力。但是他的一生确是不幸的,被人嘲笑,从小上学就被人骂“日本人”,他不能选择生命,但是他又有什么错呢,他不能选择生命。
二、影视语言符号抒情性的实现
(一)激发情感
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没有太多的表现形式,只有在情感抒发时的情不自禁,韦绍兰老人在生下儿子之后喝过农药自杀,但上天似乎并不急着夺去她的生命,她被隔壁家的人及时看到并救活了。在那之后韦绍兰老人对于生命格外珍惜,她顽强地活着,尽管家徒四壁,她依然没有任何轻生的念头,她说过最让我动容的一句话就是:这世界真好,我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世界的样子,谁能够看到,要靠自己对生命的坚持。以往觉得老人其实比较看得开生死轮回,可是影片里老人的生命执着态度令人动容。
(二)宣泄情感
电影中,即使老人很坚强,很乐观,但是讲起曾经的历史,她还是不禁会潸然泪下,情到深处自然流露出来,导演在见面会上对我们说,他想过很多种拍摄方式,甚至想过直截了当的说出一些伤害老人的话,去揭开她的伤疤,但是当导演跟老人相处了几天来,他就不忍心了。确实可能没有什么比直截了当的宣泄情感更加重要,增添影片的动情之处,但是导演最后没有,因为他最后明白,无论怎样的叙述和抒发,这都会是一个很好的片子,不能为了拍片子而去制造什么。最后呈现给我们的依然是一部很棒的片子,他一样把老人的情绪渲染的令所有的人动情。
(三)引发共鸣
任何时候我们都还是一直在寻找认同的路上努力引起别人的共鸣,看到激动人心的篮球赛,偶遇喜欢多年的明星,我们可能会认同了老人的心态,但是抒情带给我们的整体的感受,好像在告诉我们,抒情的形式和内容两者的完美整合过程,不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抒情的内涵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各种故事,知识,信息,观点这些已经定型的东西的传输,但感情是无价的,无法用量来衡量的,所以通过我们行为表现出来,表现出来来引发其他人的共鸣与认同。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志敏.《电影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崔梅,赵兴元.试论电影语言符号语义表现层级[J].当代文坛,2010(3).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