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迷宫》的叙事之“迷”

2017-09-21 09:08曾译萱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6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结构

曾译萱

摘要:《心迷宫》是一部通过叙事性取得成功的小成本电影。导演很好的把握了对小人物的运用,以及时间线的梳理,并大量使用“巧合”的方式将内容结构拼贴起来。这部影片在叙事结构,视角以及时间等方面的独特设置,让整部影片内容更为扑朔迷离。

关键词:《心迷宫》;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叙事视角

电影《心迷宫》,讲述了村长的儿子失手杀人后逃跑,经过思想斗争决定回村自首,却意外发现尸体的死因发生了改变,自己似乎成为局外人的故事。乍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惊喜感,但影片中复杂的叙事结构,使三组故事因为一口棺材被串联起来,可独立存在又互有牵连,巧合中带着些许黑色幽默。

一、时间之“迷”

在《叙事话语》一书中,热奈特首次对“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故事时间是指故事中事件连续发生过程展现的时间顺序,而话语时间是指故事时间在叙事中的“伪时序”。[1]而在电影叙事中,这种时间被分成了“本事时间”,“本文时间”和“放映时间。”

导演用了20分钟左右的本文时间,讲述了肖宗耀失手杀人后的思想斗争,以及肖宗耀打算去自首的心理状态。通过影片本文时间所提供的线索,可以推算出影片中的“本事时间”为三天。村长儿子肖宗耀第一天晚上失手杀死了痞子白虎,带着女友黄欢逃到城里,第三天打算回家自首的时候,发现自己本为杀人犯,却成了与命案毫无相关的局外人。影片中,导演对时间的运用极为巧妙。影片开头,黄欢劝宗耀回去自首,这时,宗耀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电话中提及自己的父亲正在修猪圈。在影片后半段,村长将棺材埋在自己猪圈下面,这时屋里宗耀的母亲在给儿子打电话。观众很自然的可以根据时间线推出此时是故事发生的第三天;在影片开头,黄欢在宾馆掀被子找手机,此时电视上播放着大猩猩的画面。而在丽琴的故事中,大壮来到丽琴家送出殡的东西时,电视中也播放着同样的大猩猩画面。这时的时间线就显示出故事发生在第二天。

对于小说中的时间序列,通常呈现顺时序,但是小说家为了构建情节,揭示题旨等动机,常常在话语层次上任意“拨动”“调整”时间。这种话语顺序与故事顺序的倒错现象,是叙事时间的常见现象。[2]影片中的这种手法就是倒叙。

第一次倒叙:肖宗耀回家自首发现自己并没有嫌疑。整体回顾了故事的发展情况,从村民王宝山和有夫之妇丽琴偷情,并商量如何杀死情人的丈夫陈自立;第二天尸体被误认为是黄欢,而与之争吵过的王宝山为了洗脱嫌疑,希望丽琴出面证明二人的奸情。就在这时,村民们在尸体身上发现了丽琴老公陈自立的钱包,尸体变成陈自立。

第二次倒叙:第一天白天,死者白虎在城里偶遇陈自立,并偷了钱包。导演并未对偷钱包的过程进行描述,而采用了省略的方式,即故事时间小于叙事时间,用这种压缩时间的手法,让观众自己根据故事情节得出结论。

第三次倒叙:第二天晚上,由于村长在试图联系陈自立时,因其和情人偷情,将手机关机。

第四次倒叙,第一天白天,白虎到寺庙里拜佛,黄欢和闺蜜商量如何让肖宗耀和自己结婚,肖宗耀的妈妈在为自己的儿子求平安符。

二、叙事结构之“迷”

电影叙事结构,是一个拥有多级层面的复杂概念。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个层面,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关系和表达方式。影片的叙事结构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主干,是确立一部影片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3]电影《心迷宫》的叙事结构,是因果式线性结构与回环式套层结构的结合。严格的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发展的,开头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

第一天:宗耀失手杀人,带着女友逃离村子。

第二天:宗耀与女友商量事情,女友偶遇村子的人。

第三天:宗耀接到母亲电话,回家自首。

而在这三天时间里,死者白虎从被宗耀杀死,变成自己喝酒不小心烧死的原因,是通过叙事线索不断填充得以完整的。影片在叙事线索方面采用了回环式套层结构,也就是采用多层叙述线索为叙事动力。最终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直到结束。影片在回环式套层结构的使用中,对同一个事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予以反复讲述,不断的绕回头来重新观照。

通过三个故事的讲述,叙事线索也不断的填充到时间线上,让观众不断的更新已有的认知。影片故事并不復杂,导演将多种结构杂糅在一起,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本来简单的真相越发的扑朔迷离。最终谜底解开之时,观众的期待视野也得到了满足。

三、叙事视角之“迷”

美国电影学者贝迪克曾指出:“在电影中,总有一个片头字幕以外的角色,这就是摄像机,在摄像机表现的无处不在的时候,它的行为很像一个无所不在的作者。”[4]在影片《心迷宫》开头27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采用摄像机式的全知视角,交代了故事背景,为影片的发展做好铺垫。这时的观众随着摄像机的全知视角,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所了解。

《叙事话语》中区分了三大类聚焦模式,其中“内聚焦”的特点就是叙述者仅说出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内聚焦中的“多重式内聚焦”,可以用叙述者>人物来表示。电影中虽然以人物“我”作为影片本文的叙述人,但却并非像画外或画内的“我”那样由单独一个“我”者视角贯穿到底。[5]不同的叙述人的叙述,为电影提供出新的叙述指向和新的信息范围。可以强化影片的故事悬念,丰富故事内涵,深化叙述力度。

视角一:丽琴。第一天晚上,丽琴与王宝山密谋杀死陈自立。第二天白天,王宝山被抓起来当作杀害“黄欢”的凶手,丽琴为了保住名声不愿为王宝山作证。这时,陈自立的钱包在死者身上发现,丽琴误认为死者是自己的丈夫,出殡前,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陈自立的尸体在悬崖下被发现。丽琴乘坐大壮的面包车进城领取骨灰,下车时发现陈自立的拐杖在大壮的面包车上。

视角二:大壮。第一天白天,暗示大壮暗恋丽琴。大壮当晚,遇到准备与丽琴偷情的王宝山,并卖给了王宝山香烟和打火机。第二天,大壮作为目击者,让王宝山的杀人嫌疑增加。而当死者变成陈自立之后,大壮进城买首饰想跟丽琴表白。回城路上遇到了还活着的陈自立,大壮本想杀死他,却无法下手。陈自立在悬崖边上解手时,失足坠下死亡,而拐杖还在大壮的面包车上。

视角三:村长。第一天晚上,村长回家途中发现自己的儿子失手杀了人,便帮助儿子焚尸。第二天是黄欢父母误将尸体认做自己一夜未归的女儿。而村长在影片中处于被动,明知道死者是白虎,却无法告诉村民,只能看着尸体从“黄欢”变成“陈自立”,棺材也一次次被抬回。

在电影中,观众扮演全知的上帝角色,在最后的“烧香”镜头中,观众自然的被带入神明的角色里。整部电影有一个全知视点,发生的所有事叙述者都非常清楚,但每一条线索的局中人只知道自己这边发生的事情。而观众对信息量的获取程度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最后通过村长的视角,将整部影片的情节再度梳理出来,这种偶然化,碎片化的方式在电影中随处可见。

四、结语

在国产电影日渐商业化的时代,具备高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效应以及“情怀”元素,导致国产电影出现同质化,娱乐化的现状。因此,很少有电影能够仅凭借其故事性取得成功。电影《心迷宫》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在当下电影层出不穷的时代成功突围,是值得很多电影导演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3]洪帆.故事、结构与情绪——从《心迷宫》谈国产小成本电影创作策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

[4]红鱼.专访忻钰坤:你们登高,我且往远处行一行[J].电影世界,2015.

[5]朱萍.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J].电影新作,2016.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叙事结构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