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艺术感注入翻译血脉—浅议傅雷精神

2017-09-21 12:47彭洁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6期
关键词:傅雷艺术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翻译史上重要的翻译家之一,傅雷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大量伟大的译作,更宝贵的是其翻译经验和翻译思想。要理解傅雷的翻译,首先得理解他这个人,傅雷翻译作品的成功,源于其性格中艺术派的偏执,孤僻。本文论述了傅雷将艺术家与翻译家完美结合,形成自成一派的“神似观”翻译思想,为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方向。

关键词:傅雷;神似观;艺术;翻译思想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是镌刻在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朱梅馥夫妇墓碑上的一句名言,由傅雷之子傅敏从《傅雷家书》中选定,作为傅雷夫妇的墓志铭。

傅雷的一生也正是诠释了这句话。他的“翻译就如临画”的“神似”翻译观,也给整个中国翻译界汇入一道清流,其深厚的文字掌控力加之对源语文化的深刻理解,赋予了译作更强的生命力。

一、艺术派的执念—赤子之心

(一)专注巴尔扎克

傅雷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自1949年后,其将所有翻译重心投入到巴尔扎克的作品中来。常言“没有傅雷,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傅雷以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将其理解的巴尔扎克作品传播给大众。使我们了解到法国文坛这么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

巴尔扎克辛辣无情的讽刺精神与对底层困苦人物的独特描绘与傅雷现实批判主义精神不谋而合。

傅雷生性刚正不阿,坚持自我原则。作为自由撰稿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支付给他的稿费就是他的唯一经济收入。在其被划为右派的时期,政治上已然被逼入墙角,按当时的规定,“右派”分子不能出书,出版社当时劝傅雷换个笔名,这样巴尔扎克的译稿还是可以出版。可傅雷这个人脾气非常倔。他说——我过去也用过笔名。但是,因为我是右派分子而要我改名,我不干。

(二)三次重译《高老头》

傅雷自己也说:“文字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当时自认为满意者,事后仍会发见不妥。”(陈伟丰,1983:28)[1]翻译家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溢于言表。再想想傅雷1951年、1963年两次重译、1944年初译的《高老头》一事,不能不使人对这位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翻译大师肃然起敬。

在翻译《高老头》时,傅雷都会事先根据巴尔扎克的描寫草拟出场景建筑结构。大到房屋的朝向,小到一桌一椅的摆放,他都细致揣摩,严格做到符合生活逻辑。也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才向世人展现了享誉盛名的《高老头》。

傅雷曾说:我素来认为,一件事要做得好,必须有“不计成败,不问效果”的精神。(傅敏,2001:125)[2]也正是这种一意孤行的执着,才诞生出这一篇又一篇无法超越的译作。

二、艺术派的孤独—造就传奇

对于孤独,傅雷这样对傅聪说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傅雷,1997:168)[3]

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的专科是艺术理论,回国以来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的工作,但时间都非常短促,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能相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

随之他渐渐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指出“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罗新璋曾评论傅雷的翻译风格:传神,像临画一样,形似神似浑然一致。[4](黄珺亮,2004:63)。他读大学时读了傅译的作品,一读之下惊为天人。其中他举个小例子,在《约翰·克里斯朵夫》当中有一句话,原文是“他自己感觉是个被误认的天才”,傅雷把这句话翻译成“他自己感觉怀才不遇”,这就没有硬要按照原文来译,而是用了中文的成语。另外,他对翻译的要求是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讲究色彩变化,而且他讲究用字不重复。比如在原著中两次出现表示“难过”的法语单词,他却在译文中用“悲哀”和“苍凉”来区分。什么心情用什么字,很有讲究。

三、将翻译作为一项艺术活动

译事,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傅雷,1979:169)[5]

他将翻译当作一项艺术活动,不论是从翻译作品的选择还是到翻译方法的采用,处处都透露出其艺术家的特质。其自成一家的翻译风格,也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探究视角。

四、小结

翻译当然不仅仅是文字间的转换,它是文化的传播,是原作思想与译者思想碰撞的火花。傅雷完美的将其艺术底蕴与语言能力结合,使其翻译生涯充满了艺术色彩,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作。他身体力行的阐释了其“神似观”的翻译思想,为翻译领域创造了又一精彩的华篇。

参考文献:

[1]陈伟丰.谈傅雷的翻译[J].翻译通讯,1983(05).

[2]傅敏.傅雷书简[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

[3]傅雷.傅雷家书[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

[4]黄珺亮.200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慧勤、罗新璋采访录[J].国外外语教学,63.

[5]傅雷.论文学翻译[J].读书,1979(03).

作者简介:彭洁(1988.6-),女,汉族,硕士,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翻译。endprint

猜你喜欢
傅雷艺术
傅雷的称赞
未寄出的信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没有寄出的信
纸的艺术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傅雷之子起诉《傅雷家书》被侵权案开审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