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里的一抹阳光

2017-09-21 03:59隗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6期
关键词:可行性

隗嘉

摘要:《三体》中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则引起大众的广泛讨论。我们的宇宙是一座黑暗的森林,森林里的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每一个猎人都不得不独自潜行,消灭其他的人。然而,黑暗森林法则是否真的成立。《三体》提出黑暗森林法则更深层的是什么?这是本文探究的主旨。

关键词:黑暗森林法则;可行性;大爱

《三体》作为21世纪初期中国硬派科幻代表作品,是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小说中有许多神奇的科学猜想。而其中,作为在笔者看来最为具有思想哲学意义的理论,即是黑暗森林法则。黑暗森林法则,在刘慈欣的筆下,成为了宇宙社会学这一新奇学科的一大猜想,为探究宇宙目前为止的社会状况提供了指导,也引发了大众的广泛讨论。然而,这一科幻文学作家笔下的神奇猜想,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呢?它深层次地,希望表达、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就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

一、准确性探究

(一)两个定理

在刘慈欣笔下的人物罗辑认为,为了探究宇宙中文明所构成的社会的状态,需确认两个定理:①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②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的总量保持不变。让我们先探讨一下这两个定理。

首先,定理①: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生存权,是任何形态,任何地位的生命都应该被保障的最基本的权力。由此,一整个文明的生存权更是这个文明追求的根本权力。但是有一点我们也应牢记的是,文明的本质是什么?根据不太权威的解释(由于资料来源有限,这一问题我无法给出官方解释,如有异议欢迎提出。),文明的本质是这一文明存在时间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推理,文明伴随着其创造者(具有智能的任何生命形式)的生命活动而发展,随着其继承者(具有智能的任何生命形式)的消失而停止发展,最后完全失去传承,即死亡。

然而,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文明的生存权和其继承者的生存权发生冲突呢?而相似的例子即是人类社会常发生的宗教战争,人种战争,例如十字军东征,殖民运动等。这些战争的结果多是一方被另一方同化,随之而来的则是被同化一方原本的文明失传,即文明生存权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对生命个体的生存权的需求远远大于对文明的生存权的需求,通俗地讲,即我可以换个思维,但我不要死。

很好,让我们将目光放回宇宙。是否存在更高等级的文明采取殖民方式来获取自我生存的资源,并要求被殖民者被同化,放弃原文明?这一问题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被殖民者将有一部分选择改变。此时,在文明原继承者眼里,个体的生存权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文明本身的生存权的重要性。

所以,这一定理的可靠性并不高。

其次,定理②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的总量保持不变。

由初高中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目前为止人类所发现的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而物质不会凭空产生,必然是有其他物质的分解,重组而出现。在某种意义上,的确,宇宙中的物质的重量确实是保持不变的

然而,这一所谓定理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确切的说,这只是在当前理论上行得通的一条“定理”。在精神层面上,根据新华网的报道(中国青年报,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6-08/16/c_129233084),如今中国城市存在农村化现象,其本质是城市生活者精神文明的退化。在某种意义上,这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文明的退化,这一现象与文明不断扩张有所违背。其次,根据费米悖论(既然有外星人,为什么我们找不到他们?或者他们为什么不来找我们?),我们无法证实文明不断在增加。是否只有人类文明?这是我们无法盖棺定夺的问题。

所以,这一定理的可靠性并不高。

(二)两个概念

在黑暗森林法则中,还有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也是黑暗森林法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两个定理相互作用下使得罗辑推测出了宇宙社会的大致图景。他们是①、猜疑链 ②、技术爆炸。接下来让我们探究一下这两个概念。

首先,探究概念①、猜疑链

如《三体》中罗辑与大史的对话中提到,在与外星文明交流的过程中,文明和文明之间会产生名为猜疑链的现象,例如:A文明发现了B文明,而作为善意的A文明会对B文明进行预想,判断其善恶,而由于定理一的作用,猜疑链就产生了。

A文明不知道B文明是否是善意的

B文明不知道A文明是否认为B文明是善意的

A文明不知道B文明是否认为A文明认为B文明是善意的

B文明不知道A文明是否认为B文明认为A文明认为B文明是善意的

……

如此不断猜疑,形成了猜疑链。本来,这样的猜疑链在我们人类社会是可以被打破的,因为我们人类共同的物种,相近的文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近在咫尺的距离,在这样的环境下,猜疑链只会延伸几层就会被交流消解。但是,在广阔的宇宙中,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差异,由于辽阔的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可能完全不同的思想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交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猜疑链也可随之不断延伸。

对于这个概念,笔者是赞同的。让我们把目光放到人类社会上,欺骗,算得上是人类最拿手的一项本领,而猜疑,则是随着这项本领而来的能力。小到小孩子猜忌来源不明的糖果是否安全,大到警察猜忌证人的供词是否真实,人类通过猜忌来识破谎言,从而确保自我生存的权力,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常态。有时,人类社会中的猜疑链都不一定能够打破,更何况人类与地外文明之间的猜疑链呢?

所以,这个概念是合理的。

其次,探究概念②、技术爆炸。

顾名思义,技术爆炸,一般指的是科学技术等领域在宇宙的时间尺度下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有着突飞猛进地发展,如同一次剧烈的爆炸。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因为技术爆炸就发生在我们人类文明中。从第一次的工业革命到我们现如今的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了几个数量级,而这一切,都是在三百年之内发生的。正如《三体》中所说,从宇宙漫长的时间尺度来看,这根本不是发展,这是爆炸,一场科技的爆炸。endprint

所以,这个概念也是合理的。

(三)一个结论

在《三体》中,罗辑结合两个定理以及两个概念,推测出了全宇宙的文明图景。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前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总而言之,在黑暗森林法则下,宇宙文明图景导致的是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毫无保留的全力灭杀,高等文明对高等文明毫无保留的全力开战。

然而,的确如此吗?

首先,对于高等文明,如《三体》中所提到的歌者文明,来说技术爆炸并不存在足够威胁。当一个文明具有一定可观的科技水平之后,虽然宇宙辽阔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没有变化,但是对于这个文明本身来说,跨越几亿光年并不绝对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正如《三体》中三体文明在掌握了曲率驱动技术后,的确对地球文明采取“去威胁化”,进行殖民,而不是彻底灭绝人类文明。这意味着,即使存在技术爆炸的可能性,高等文明也不一定受到严重的威胁。

其次,难道真的如《三体》文中所说,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攻击会比交流更加方便?所以高等文明对于低等文明真的会直接采用灭杀的方式吗?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绝对。面对一个低等的文明,是否存在类似于殖民的侵略方式,即确保了自身的生存安全,也保证了本文明的利益最大化。举个例子,在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三角贸易,在科技上占领绝对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对非洲黑种人采取赶尽杀绝的方式,而是采取殖民统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最后,即使是这样的宇宙图景,是否绝没有存在最高的公正力量做出维护宇宙各个文明生命权的至高文明存在吗?如归零者文明。跳脱这个宇宙以外,是否存在更高级的世界?这些都是书中没有探讨过的问题。

二、深层意义探究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三体》作为一本科幻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体》作为当代中国科幻史的一本畅销书,获得过第一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金奖,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以及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等大奖。不得不说,《三体》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三体》用宇宙的视野,为我们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宇宙浮世绘,见识不一样的宇宙图景。作品通过聚焦几个重要人物,围绕其展开描述,成功地描绘了长达几百年(此处不计算程心从进入到离开黑域的时间)的未来历史。它更多的是以叙述者的身份叙述一段仿若真实的历史,而不是一个描绘者描绘人类对未来的遐想。作为科幻作品,它有着许多合理的科学猜想,而这些猜想正是科幻作品最为吸睛的地方,球状闪电,宇宙广播,黑暗森林法则等等超乎常人想象的猜想也是《三体》作为一本科幻作品可圈可点的地方。

然而,《三体》作为一本现代文学作品,所要反映的真的只是这些吗?

不,我想并不是。

正如《三体》中,程心在接收到来自主宇宙的邀请时,程心选择了回归。面对新宇宙的未知,程心还是选择帮助宇宙回归田园时代。我想程心所代表的除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更多的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一种大爱。

可能宇宙中只有人类有着名为爱的情感,而我们会保护它,甚至付出生命。

当笔者读到最后程心逃出了二维化的太阳系时,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感到了放心。因为在我眼里,活下去的不是程心,而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有着一种名为大爱的情感的人类。

在刘慈欣的描述下,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明从初次接触到除自己之外的文明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类文明从一个星球文明逐步向宇宙文明进化。特别是最后的火种——银河人类。银河人类作为人类文明投向宇宙的种子,也的确完成了它的任务,成为了田园时代的幸存者,而银河人类,就是人类文明接受宇宙文明化的产物。从作品中着重描绘的几个人物我们不难发现,在面对毁灭危机时,人类中不缺乏枭雄,不缺乏可以力挽狂澜的人,但是这些人貌似不再拥有我们人类所特有的那种情感,那是唯一能让宇宙,这座黑暗森林被阳光普照的情感——大爱。

诸如章北海,维德,罗辑等等人物是最先接受宇宙文明化的个体,他们接受了黑暗森林法则,明白了在这个宇宙中生存才是一个文明最应该做的。但是程心不同,她即使面对三体与人类你死我亡的处境,依旧无法做出谁死谁生的决定。程心作为一个人物,所象征的正是我们人类特有的大爱。程心的幸存,不仅仅代表地球文明火种的延续,更代表了大爱的延续。我相信,即便如歌者所言:“意义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我也愿如罗辑所说:“为此我们可以冒险。”

让我们放眼人类文明。如今,全球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纷争,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这些纷争愈演愈烈,各种流血事件层出不穷。难民的残酷迁移,中东地区暗潮汹涌,石油战争还未结束,以及频发的自杀式恐怖袭击等等的一切纷争,使得整个世界愈发变得像一座黑暗森林。看各地战争,看世态炎凉,人们不缺乏爱,因为人们明白要爱自己,要爱与自己关系近的人。但这就够了吗?不,远远不够。我们应学会大爱,倡导大爱。也许有人会说,大爱不会有回报,甚至会受伤。的确,诚如程心的爱屡屡让地球人类遭受灭顶之灾,但是除了这样的大爱,每一个文明还有什么办法去反抗黑暗森林法则?在我看来,《三体》中的每一个文明并不喜欢黑暗森林,那只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欲望所导致的无奈之举。但是,难道这就是对的吗?不,并不是!当我们发现爱才是唯一能让森林恢复光芒的办法,我们难道不应该选择让阳光普照吗?这也应该是每一个文明的祈愿。回到我们的社会,如果我們放弃爱这样的情感,那么我们的社会必将有一天变成黑暗的森林,到那时,我们也只能被迫拿起枪,做那个无奈的猎人。

我希望,宇宙中阳光普照,点亮那苍莽星海。

我希望,人类世界晴空万里,放眼星辰大海。

参考文献:

[1]刘慈欣.《三体》三部曲[M].重庆出版社,2008.

[2]百度百科

[3]新华网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xinhuanet.com/city/ 2016-08/16/c_12923308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行性
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选煤厂手选矸石系统技术改造及智能选矸可行性分析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