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永青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让我重新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我们究竟要关注什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教学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带着这些思考,我沿着“关注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这一思路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立足课堂,反思教学状态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一堂有深度的数学课,一定是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去年的课堂同研,我执教了《圆的认识》一课,教过的老师一定非常熟悉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各部分名称,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2.认识、掌握半径、直径的特点,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圆心到圆上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
备课时,我认真研究目标,据多年的经验,我围绕前两个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通过生活中有圆的实物抽象出圆,让学生想办法剪下圆,并进行量、折、画等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最后通过用圆规画圆活动,感悟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和半径决定圆大小的教学难点。
一堂课热烈奔放,无论是学生的积极性还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认为不错。可是领导在一番表扬之后,接着“看似顺利、热闹的一堂课,我们是否知道自己关注了什么?”的一句话,让我陷入沉思:是啊,我关注了什么?在我看来,《圆的认识》一课应该通过更多的直观操作、体验来感悟知识的难重点,而且学生掌握的也非常好,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二、关注核心,引领深度探究
为走出谜团、找到症结,我认真研读小学数学名师课例、专著,并再次学习《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纲要》中的“数学德育特点的概括性就是是培养学生流畅思维、抽象生活的重要资源。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本质的能力”深深地触动了我。北京新学道国际学院席争光校长也说:“数学学习仅仅停留在生活、操作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数学的特点、功能和力量在于它可以离开现实,凌驾于现实之上”,一番琢磨终于让我明白问题所在——过于注重直观操作,忽视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及画圆原理的感悟。
直观操作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借助操作,只有学生无法理解或难以理解时,才有必要。而我,过于关注学生对圆知识的掌握以及画圆练习,却并没结合画圆过程抽象出圆特征,偏离了提升学生素养的重心,知识得不到重构,也就不可能真正发展思维。更何况,用圆规规范画圆也只是其中一种方法,学生早已熟知,我仅提出让学生画一定大小的圆,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目标偏低,学生游离于知识表面,数学素养谈何提升。而如果我把关注点放在画圆原理的分析上,即目标所关注的:定点、定长的原理,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方法和圆特征的真正掌握。
所以,当我们把着力点放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上,课堂就能落实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核心理念,“深度”学习才会精彩不断,“核心素养”才能落地生根。
三、对比分析,重构教学生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又有核心素养理念的支撑,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对《圆的认识》一课的设计,我也有了新的想法。再次执教这节课,尽管效果在意料之中,但惊喜还是让我意料之外。
整节课,我以“画圆”贯穿始终,让学生参与、体验、经历、感悟。
第一个环节——初次感悟。我首先甩一端系着小球的绳子,并问:“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让学生看清看细,意在给学生圆的科学表象。
第二个环节——用圆规画圆。
引出圆后,我启发提问:“你们会画圆吗?”“有什么办法?”引出用圆规画圆并通过以下几步达成:
(1)用圆规自由画一个圆。并让画得好、画得快的学生交流成功经验,画得不好的同学说说原因。
(2)规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紧接着我让学生指挥我画,一起整理刚才的画圆过程。
用圆规规范画圆基本结束,如果按之前的理解,那接下来,应该对“半径、直径的特征”进行探究,然而,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的我并没有这样。
第三个环节——其他形式的画圆
接下来,我仍继续画圆,只不过,这次与刚才的画圆不同了。
(1)切身体会。我抛出“要在操场画一个大圆,你有办法吗?”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到:可以打下木桩,一人绕着跑。学生有了想法,我们师生就随机合作上演:我当木桩,学生伸直胳膊摁着我的头绕着跑,其他学生观察、发现:这样画圆,只要绳子够长,就能得到较大的圆。
(2)操场画圆。接着我又组织学生观看两位体育老师合作画圆的微视频(提前录制)。一位老师摁住米尺一端,另一位则拉紧米尺,捏住粉笔,边跑边画圆。学生再次感悟:画圆方式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
第四个环节——画圆比赛
为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我宣布进行师生“画圆比赛”。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我拿出两套貌似完全一样的画圆工具——一端有吸盘,另一端系着粉笔的画圆工具。我的是用绳子系着粉笔的工具,而学生的是和绳子基本相似的橡皮筋系着粉笔的工具,但学生并不知情。在一片加油声中,学生组迅速领先,而我故意落后,慢慢画好。再看学生组,一会儿歪,一会儿擦,还要求重新来一次,结果仍是歪扭、画不圆。这时,学生停下来,检查我的工具,发现“他们的工具是和绳子基本一样的橡皮筋”的秘密,大家终于明白:老师画圆的距离不变,他们的距离一会长、一会短,才导致歪扭画不圆。
循序渐进的画圆活动,终于让学生发现:任何方式的画圆,总要绕确定的点画一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由此,半径的特征以及为什么要定长的道理不攻自破,无需老师多说,学生已经完全理解。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東西。”我想,这剩下来的东西,就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核心素养。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让自己站在能看得到学生未来的视角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才能因学生的深度学习而精彩不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