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庆+林媛+郑守晶
摘 要:实习教学环节是很多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最大弱点。该文立足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分析了食品类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多层次、全程化的实习教学体系,总结了在建设体系方面的经验及不足,对其他应用型专业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实习教学体系;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145-04
Abstract:Teaching practice is the biggest weaknes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many independent colleg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running independent colleges,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food specialty,built a multi-level and integrat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in system construction,and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 system;Independent college;Food specialty;Practice
据预测,到2020年,食品工业将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根据这一发展趋势,食品行业将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2012年初,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强调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实践学时数不少于25%。承担为食品行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重任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越来越多的食品类高校开设了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实践性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是为食品企业培养所需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和保证,是对人才最直接的检验手段。其中实习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至关重要。
1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食品类专业概况
福建農林大学金山学院是刚办学10a的独立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食品类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584人,自有专任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1人),是在充分依托母体学校的各种优质资源在办学,并基本沿用母体学校的办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模式在多方面越来越不适应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在实习教学上,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差距较大。
2 食品类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分为校内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以及校外实习课程等几种,校内实践课程主要依托校本部的师资和场所进行,而校外实习课程主要由自有的师资承担。在调研同类院校时,发现在实习课程的教学上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不少是共性的问题,主要有:
2.1 对待实习教学态度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等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1]。从院校教学管理层来看,对实习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顶层设计不到位,把实习当作教学的辅助性工作,经费投入欠缺;从教师方面来看,不少教师也未重视实习教学工作,贪图轻松方便、应付了事;从学生方面来看,对实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怕脏怕累,实习中马马虎虎[2]。因此,开设的少量实习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让实习教学缺少了氛围。
2.2 实习教学课程设置 以往食品类专业的实习课程大多是对应某门课程的实习,随理论课零散设置;实习时间也较短,一般是0.5~2周,只有毕业实习的学时稍长。缺乏课程设置上的系统性、不同年级的层次性以及不同能力培养的针对性。这样,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便无从谈起。
2.3 实习教学条件 首先是实习基地建设太少。这一方面有学生扩招的原因导致条件不足,也由于多数食品企业主要考虑经济效益以及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对接待学生实习持否定态度[2];另外,相当一部分院校的实践基地数量不少,但流于形式、徒有虚名,协议的落实情况很差,基本上不能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3]。其次,实习指导教师匮乏。长期以来轻视实践的观念是造成实习指导师资缺乏的重要原因,而且大多独立学院办学不久,整体师资较弱,缺乏“双师型”教师,对师资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经费投入少。这些基本教学条件的不足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了基础。
2.4 实习教学内容和形式 实习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内容上仅对应某门理论课程的某些知识点;形式上多数采用“放羊式”或参观式,实习环节流于形式。比如通过参观通道了解主要生产设备及部分工艺的方式,参与度很低,实习效果是较差的[4]。而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的“放羊式”情况更堪忧,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到实习单位实习。这些让人才的培养过程变成“走过场”,效果无法保证。
2.5 实习教学考核和管理 实习教学的考核方式大同小异、简单片面,大多就是实习结束后写篇总结或报告,原创成分较少,很难了解学生实习的实际效果。从管理方面来看,由于实习是在校外进行的,难于监管或管理不到位。因实习课程的工作量较少,而安全责任较大,部分教师也不愿承担该类课程。这些让实习教学缺乏了动力。endprint
3 食品类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构思与实践
3.1 建设实习教学体系的构想 根据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立足食品类专业的办学实际,充分重视实习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围绕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形成多层次、全程化的实习教学体系。“多层次”是指针对不同专业核心能力需求结合校内的实践教学而设计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的分层次校外实习课程体系。“全程化”是指将各专业能力的培养溶入从大一到大四的各个学习阶段而达到4a能力培养“不断线”。
3.2 实习教学体系的内容与实践
3.2.1 转变思想,顺势而为 首先是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如:2012年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2016年《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中均提到普通本科高校加强实践教育的内容。其次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要求。我院自2010年开始进行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自我改革,2015年又启动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通过宣传报道、制度激励、实习表彰、学科竞赛、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措施,逐渐形成重视实习的氛围,并在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培养、项目申报、考核管理等方面给予逐步落实。
3.2.2 重构课程,形成体系 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重构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原来零散的课程设置、实习时间短,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也不愿意接收实习生。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不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各阶段的培养要求,重构实习课程。大一、大二主要学习的是公共课和科类基础课,可开设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方面的实习课程,如专业劳动等,学时较短,可集中或分散实习,让学生与食品行业有初步的接触了解。大三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可开设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方面的实习课程,如专业认识实习、食品贮藏保鲜实习、食品毒理学实习、食品营养调查与设计(课程实习)等专题实习,学时数为1周左右,以参观式或简单参与式实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理论课程的内容。大四时理论课已很少,主要开设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实习课程,如方便食品工艺实习、焙烤食品工艺实习、食品分析检测综合实习、食品质量控制综合实习、食品营养与保健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学时数分别为4~8周,应以助岗式或顶岗式参与到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此外,还有创业、就业、创新实验项目、各级竞赛等各种第二课堂实习活动贯穿其中。如此,形成各专业的“基础实习——专题实习——综合实习”3个层次的实习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2.3 调整思路,完善条件 不少独立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其实习基地、师资等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很好地为我所用。這就需要根据自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去完善实习条件,而不能等、靠、要。现在校企的合作,一定是“双赢”甚或“三赢”的合作,即学校、企业、学生3方都能受益的合作。在合作洽谈时,如果学校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时刻抱有为企业服务之心,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能够切实促进、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就会增强[3]。而从学校的角度,应根据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去选择单位,建立合作,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实习教学的需要,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如果是顶岗实习的,应为学生争取合适的劳动报酬、一定的实习生活条件,能让学生乐于实习。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可筛选出合作较好的、符合要求的实习基地进一步建设,条件成熟时,可建设产业联盟的平台[5]。目前,我院食品类专业已建立了福建新黑龙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安德鲁森食品有限公司、福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等8家不同性质、不同产品种类、真正能提供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并在不断的更新建设中,为实习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师资条件上,由于所依托的母体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并没有重视“双师型”师资的建设,这也要求独立学院要建设适合自己办学定位的师资,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完善:一是自行招聘“双师型”人才,不以高学历学位、高水平论文“论英雄”;二是通过送企业实践、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培养现有师资,让其成为“双师型”人才;三是通过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充实实习教学的师资队伍。只有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形成后,才能培养出能力高、素质高的学生[6]。目前我院主要通过后两种方法来完善师资队伍,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3.2.4 关注内容,注重效果 大多数独立学院建立的实习基地属于企业管控型实践基地,在保证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一致上有优势,但学校在管控上不具有自主权,无法自由选择实习项目和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实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偏离,这是潜在的缺点[3]。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要十分关注实习内容,注重实习效果,不能迁就于企业限制而将实习流于形式或将学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首先,可根据实习课程的内容和学时数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和实习方式。内容简单、了解性质的,可以集中或分散、以参观式或简单参与式进行实习;内容较复杂、需实际操作的,可以集中或分散、以助岗式或顶岗式进行实习,并争取轮岗锻炼。其次,要与实习基地作充分的沟通,争取对方最大的支持。如因商业秘密等原因的,可对学生采取事前教育、签订保密承诺等措施;因实习生活保障问题的,可向学院申请经费支持等。第三,利用人脉关系及学校人才优势,整合校企资源、联合开发课程、合作改进生产工艺、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和产品研发等,从而建立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机制[3]。第四,在关注实习内容的同时,还要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溶入其中。这样有望极大地保证实习的效果。
3.2.5 突出考核,强化管理 一方面是上级管理部门对任课老师的考核、管理。考核是“指挥棒”。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任课老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应该在工作量考核上有制度的引导和激励;对实习工作有更多的支持和宏观的管理,既要避免管得过多过死,又不能放任不管。另一方面是任课老师、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考核、管理。应制定对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均有益的考核管理制度,比如可通过出勤情况考核、适当的作息制度、轮岗制度、实习待遇、工作考评、奖惩措施等多方面来促进学生参与实习、积极实习、快乐实习。这些考核管理措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endprint
3.3 实习教学改革调查 近几年来,我院食品类专业教师一直致力于实习教学的改革,逐渐形成了新的实习教学体系,并在2013级食品类专业的学生中试行,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实习前后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从中可了解学生的想法、展示改革的成效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3.3.1 在学生对实习的想法方面 希望学校提供“多种方式都要有”的实习方式(占72%),而其他方式占少數(自己找单位的“放羊式”11%、老师安排的“参观式”6%、老师带队的集中式10%);不少学生在关注学习内容(占46%)和工作环境(占24%)的同时,也关注薪酬待遇(占17%)和工作地域(占11%);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在本省内(占91%)的大城市(占84%)中的科研或事业单位(占36%)、国有企业(占35%)实习,外资企业(占10%)和民营企业(占8%)的较少;对于实习的目的多种多样,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增强实践能力”(占80%)、“学习并巩固专业知识”(占52%)、“职业工作体验”(占66%)、“增强沟通能力”(占54%),也有不少学生是为了“赚点小钱钱”(占17%)、“友情或爱情”(占17%)及“其他”(占11%)。
3.3.2 在实习改革试行的成效方面 61%的学生觉得实习的意义“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而对实习的满意度高达94%、对实习单位的满意度高达92%,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实习中与企业员工和谐相处(占98%),所有学生都觉得达到了预期的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提高了,对所学专业将来从事的行业的了解程度增加了3个百分点,对就业前景“不了解”的降低了10个百分点,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增加了10个百分点。
3.3.3 其他方面 当然,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实习单位最应该改进的3个方面为薪资待遇、卫生环境和员工素质。学校教学最应该改进的3个方面为实习和实践环节、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课堂参与度,特别是不少学生认为已修的各类实践课程对于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不够(占44%)或差远了(占8%)。这些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实习教学改革的方向。
4 结语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是国家和行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政府、高校和行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可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完善支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税收减免制度,完善企业社会贡献的评估考核制度等等[1],激发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也应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加大投入,构建稳定而有效的实习教学体系。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在食品类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建设上成功实现了从母体学校的老本科培养模式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一次有效的实习教学改革实践,可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丽,桂震,黄爱妮,等.转型时期食品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实习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16(19):74-75.
[2]王立,张文斌,夏书芹,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78-179.
[3]张国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161(3):77-80.
[4]李永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程化、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5):7-9,23.
[5]于雷,杨瑞,曹云龙.产学研合作提升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以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22-23.
[6]黄劲松,刘廷国,郭军,等.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初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283(6):138-140.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