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林
从20多岁干劲十足的青年,到30多岁意气风发的壮年,再到40多岁挥斥方遒的中年,陈军在工程行业待了19年。四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天十二小时在工地,去时太阳还没醒,回时太阳它已睡,脚手架上承载了青春梦想,推土机前轰鸣着壮志凌云,看着一座座大桥跨越江河,连通南北,造福百姓,陈军这个“老工程人”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2011年,陈军进入中国铁建港航局,担任生产管理部副部长,2016年6月,陈军来到邕宁水利枢纽项目船舶过坝项目担任生产副经理,挑战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项目。当时这名年届不惑的湖北汉子备受压力,但通过优秀的领导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出色的协调能力,他不断挑战不可能,带领团队创造了众多工程施工记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于今年年初被任命为项目常务副经理,负责主持全盘生产。
作为改善南宁市城市生态环境的重点项目,邕宁水利枢纽是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和百里秀美邕江,建设“中国水城”的关键工程。该工程采用船闸和拦河枢纽分散布局的形式,其中航运过坝项目是整个邕宁水利枢纽工程的关键。中国铁建港航局主要承担2000吨级船闸的建设任务,船闸总长约2.8千米,船闸主体总长度416米,合同工期为24个月。计划2017年4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9月30日之前具备通航条件。
建设者无须用笔墨作画,他们用桥梁搭起的彩虹点缀岁月,用通天的大路描画历史的年轮,他们把理想、意志与汗水一起浇筑,勾勒出人间最美画卷。项目中,陈军是挑战不可能的勇者,是体恤下属的贤者,是甘于付出的仁者。
挑战不可能的勇者
外表温和的陈军,骨子里始终透着一股韧劲,喜欢挑战是他做事的风格。从业19年,他在不断的挑战中一路走来。工作2年就当上最年轻的项目总工,咬牙攻坚下一个个难关,参与建设过连续钢构桥、钢管拱桥、连续梁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各种桥梁类型,成功啃下的那些“硬骨头”让他倍感兴奋。“既然选择了这行,靠它吃饭,就必须把它干好,做到最漂亮。”这是陈军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这些年身体力行的信念。
谈起邕宁项目,陈军心里是骄傲的。2016年4月,他曾作为专家组调研过邕宁项目,当时项目工期滞后,人心涣散,大家都信心不足,同年6月他被安排到项目工作。南宁是中国铁建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如果工程搞砸了,将会影响到集团公司的整体声誉,面临着如此严峻局面,“我们必须顶着压力上,幸好最终也不辱使命,在一年时间里浇筑完成了近60万立方混凝土,顺利迈入收尾阶段。”
据了解,当时邕宁项目上闸首建设面临的压力最大,边坡滑坡频发,工作面迟迟难以打开,而且地理情况复杂,基坑渗水严重,于是陈军主动来到上闸首监工,现场指挥建设。在416米长的船闸,最高峰时有将近三百多个工人、七八台吊车、三台履带吊、六台塔吊、十多台清淤挖机同时作业,负责全盘生产的陈军有条不紊地把一切协调好,保证工程在安全状态下开展,为工程大干、快干局面的打下了坚实基础。
黄色安全帽上留下泥土,工作服上又沾满晨露,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密密麻麻,他用脚丈量着这片工地,用汗水建设起这个船闸,用辛劳勾勒出美丽的邕江线条。早上7点去工地,中午11点半吃饭,下午3点去工地,一直忙到晚上10点,然后继续开例会,每天的测步软件上都是两万步起,这就是来到工地后陈军的日常。由于本身体型较胖,再加上天气炎热,工地黄泥路不好走,每天在现场进进出出的陈军,都会累得大汗淋漓,但他却从未喊苦。
“入职到港航局至今,别的项目我都是以检查者身份参与,而邕宁项目则是以建设者身份参与,它给我的感受是最深的。”陈军介绍,项目能留下来的人,都是挑战自我、能超越自己的人。特别是中国铁建港航局副局长兼项目经理王永东,他是大家的精神领袖,他的率先垂范感动了项目部的所有员工,“王局能冲在前面,我们也能冲到前面,领导人能坚持,我们就能坚持,我们能坚持,技术员就能坚持,技术员能坚持,工人就能坚持,这样团队就能带起来,才会拥有战斗力。”
体恤下属的贤者
“早前我在别的项目碰到陈总调研,整个过程他都顶着烈日在一线现场帮我们解决问题,很多想不到的问题他也率先指出让我们提早预防,这點让我非常敬佩。”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姚斌与陈军是工作上的好拍档,私底下也是好朋友,对于陈军,他赞不绝口,他表示,陈军为人幽默随和,同时业务素质能力过硬,能够为大家提供很好的建议和帮助。“在邕宁项目,从整个项目的规划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陈总都发挥出了关键作用。”
去年,姚斌孩子生病,由于情况比较严重,所以他必须请假回家。“当时项目正处于攻坚阶段,我请假时其实是很惭愧的,在我下飞机后立刻接到了陈总的电话,我以为他是有工作安排给我,没想到的是,电话中陈总一直关切地询问我有关孩子的情况,这个举动让我至今仍感到很暖心。”
“陈总刚来时,我们觉得,可能他会和别的领导一样,看一圈项目情况就走,但是没想到他会长期留守,后来慢慢发现他原来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型领导。”项目工程部卢先鹤介绍。今年年初,项目部迎来港航局的现场考评,早在一个星期前陈军便安排他要做好汇报材料,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一个提炼和收集,“但我因工作太忙,把事情忘记了,材料在考评前一天还没做出来,得悉此事后,陈总一直陪着我通宵加班赶工,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对我红过脸,这让我深感惭愧之余,也非常感动。”
体恤下属,为员工着想,陈军的字典里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体谅”,他表示,“我们也是从基层员工做起的,员工各有各的困难,作为领导的我们就要学会体谅。”邕宁的气候并不友好,风吹日晒是常态,陈军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也晒黑了一圈。但是每当想起在现场作业的员工,陈军就非常心痛,“我们做工程的,没有办法轻松,也没有办法不晒,所以我们要常有体贴之心,常怀体恤之情,尽可能地为员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endprint
据悉,项目部设置有工程模房,模房高约3米,既不透风又内冒热气,有时技术员在里面检查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中暑。为此陈军特意安排后勤保障部门给大家送绿豆汤,一天送两趟冰镇的饮品到施工现场,常备防中暑药物,还搭建了临时休息棚架,采用大功率的冷风机为员工送清凉。陈军表示,“这个项目的每一个人都付出很多,包括我们局里的一些领导,虽然辛苦,但大家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甘于付出的仁者
1976年出生的陈军,30岁结婚,35岁做爸爸,由于工作忙碌,所以在同龄人中也算晚婚晚育。“这个行业都是这样,这也是我们工程人的常态。”陈军介绍,一般工程项目的选址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有的在河边,有的在山谷,基本很少在城市,“有时太偏僻了,还要爬几百米山才能回到项目部,上次在千岛湖修路,往返工程部需要绕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不过他表示,工程人天生乐观,在挑战大自然的过程中会不断克服困难,所以无论再艰辛的环境也熬得住。
“思乡痛苦心里藏,四海漂泊习为常,长年累月在外奔,不能回家陪爹娘。”在工程人中流行的这首打油诗,恰好能够反映工程人最真实的状态,陈军表示,在长达19年的从业时间里,他觉得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家人。以前做工程的条件很艰苦,干的时间还更长,很多设备都没有,施工效率很低,大家的收入也不高,“当时家里人觉得我也没赚几个钱,却经常不在家,同龄人早已成家立业,而我迟迟未有动静,所以还是有较大的意见。”直到30岁结婚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初到邕宁项目,陈军也不是太习惯,相比在机关,来到工地后,工作量几乎增加了三倍,而且压力更大,人也很焦虑,为了赶工期,他经常饮食不定时,尤其是每次遇到现场开会,耽误一两个小时吃饭也是常事。工地的劳碌让陈军瘦了至少15斤,也让他的身体出现了“小状况“,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也高,还有胃和心脏等其他问题,检验报告上的疾病提示两页纸都写不完。但是他却说,“这没什么,我的身体还熬得住,只要能看到工地日渐成型,大家的付出有回报就心满意足了。”
“大河流水,小河才有水,大河沒有水,小河就干了。”所以工程人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做事情顾全大局,把企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陈军表示,工程人是四海为家的人,他们远离亲人,远离都市,为了不息的信念,战天斗地、荣誉至上,顶天立地、宁折不弯,每一名工程人都有着一付钢铁的脊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