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却卓玛
(共和县畜牧兽医站,青海共和 813099)
共和县家畜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龚却卓玛
(共和县畜牧兽医站,青海共和 813099)
为掌握共和县牛羊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2012-2016间,逐年应用间接血凝(IHA)试验对牛血清1500份、羊血清2160份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检出牛血清阳性131份,阳性率为8.73 %,羊血清阳性228份,阳性率为10.56%。结果表明共和地区牛羊群中有衣原体病感染,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牛 羊 衣原体病 间接血凝试验(IHA)
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羊、牛等多种动物的传染病.临床病理特征为流产、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炎。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能在鸡胚和易感的脊椎动物细胞内生长繁殖,在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1]。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牛羊衣原体性流产常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遇降雪、降温、寒流等气候突变时流产率显著升高。母牛羊怀孕各期都可能发生流产,以中后期居多。感染牛羊可长期带毒,但以后直至流产都无明显症状,对养殖业造成重大危害[2]。为全面掌握共和县牛羊衣原体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我们于2012-2016年,对共和县牛羊进行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调查,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1.1 待检血清:采自共和县江西沟、倒淌河等6个乡镇牛血清1500份、羊血清2160份。
1.1.2 诊断试剂:每年所用衣原体标准抗原;标准阴性、阳性血清;均由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1.3 仪器:96孔1100V型血凝板,微量振荡器、恒温箱、微量加样器等。
1.2.1 加稀释液
在96孔1100V型血凝板上每孔加稀释液75μl。
1.2.2 稀释待检血清
用微量加样器取待检血清25μl,加入第1排第1孔,并将塑咀插入孔底,右手拇指轻压弹簧1~2次混匀(避免产生过多的气泡),从该孔取出25μl移入第2孔,混匀后取出25μl移入第3 孔,混匀后从第3孔取出25μl丢弃。此时第1排1~3孔待检血清的稀释度(稀释倍数)依次为:1:4(1)、1:8(2)、1:16(3);其他待检血清、标准阴性、阳性血清均按上法稀释。
1.2.3 加抗原
被检血清各孔、阴性对照血清各孔、阳性对照血清各孔、稀释液对照孔均各加衣原体血凝抗原(充分摇匀,瓶底应无血球沉淀)25μl,血凝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1~2min,然后将血凝板放在白纸上观察各孔红细胞是否混匀,不出现血球沉淀为合格。盖上玻板,37℃恒温箱静置1.5~2h判定结果,也可延至翌日判定。
1.2.4 判定标准
在阳性各稀释度完全凝集,阴性、空白对照不发生凝集,试验成立;对照成立的前提下,被检血清1:16孔出现“++”以上者为阳性,1:4孔出现“+”者为阴性,1:4孔“++”1:16孔出现“+”以下者为可疑。
检测牛血清共1500份,阳性数131份,阳性率为8.73%;检测羊血清共2160份,阳性数228份,阳性率为10.56%。结果详见表1和图1。
表1 2012~2016年牛羊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1)以上检测结果表明,共和地区牛羊群中存在衣原体病的感染,从2012~2016年阳性率比较图中明显看出,阳性率逐年上升;2016年又呈下降趋势,而且羊的平均阳性率(10.56%)高于牛的平均阳性率(8.73%),因此,建议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广大牧民群众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
(2)随着市场的活跃,牲畜的流通频繁,在县与县之间、村与村之间牲畜的流通串换,导致疫源由外输入的现象存在。建议在调运和引种过程中严格进行检测,坚决杜绝阳性畜进入我县。
(3)建议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及时淘汰检出的阳性畜以避免病原传播。对已污染的畜棚、环境用2%-5%来苏儿或20%苛性钠等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力求从源头上控制和净化此病。
(4)需要高度重视牛羊衣原体病的危害,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在衣原体病流行地区,应制定疫苗免疫计划,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同时要做好免疫监测工作,掌握疫苗的免疫效果,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牛羊群处于良好的免疫状态。
[1]张绍贤.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