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初步接触和初始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探究,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具体要求,着力解决新的教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中去,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法;直观式教学法;小组式教学法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树立独立性格的开始阶段,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点难度的,假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吃力的现象,学生在理解起来的时候会有些费劲。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一、 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中来,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不要在课堂上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得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梯形图片,然后提问:1. 这些图形是什么图形呢?2. 这个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3. 它是平行四边形吗?4. 它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进而使得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 采用直观式教学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在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机械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的能力极为低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课堂上积极地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数学学科的时候就会绝的比以前简单很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数学内容。
例如,在向学生讲述《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PPT来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统计图,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样式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等,学生可以对各种统计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数学统计图之间的差异。这种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可以让学生同时对多种统计方式进行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种统计图的使用情况。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自己做出对比分析,使得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 采用小组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在传统式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式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就可以学会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数学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以《圆柱与圆锥》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生活中存在有哪些圆柱状的物体,然后总结出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在各自小组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亲自探索,这样有利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數学课堂上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小学生更积极地投身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进而使得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闫炳霞.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徐秋艳,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