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育不再是培养精英人才和向大学输送新生的重要路径,所以高中教育模式越来越侧重于“人生规划”教育。在课改过程中,老师要明白课改的真正意义所在,理解课改的真正内涵。作者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在新课改中的尝试及创新思考,提出对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教学方法
一、 深刻解读新课改的原因和内涵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推进新课改的目标就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新课改并不是很多老师都能贯彻并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往往在新课改过程中注重形式化。所以老师要想真正把新课程教好,就要明白课改真正意义所在,通过深入了解把握物理教学特征,实现物理教学的完美改革。
课程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改革内容:①课程目标改革。过去课程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老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采用的是“填鸭式”教育。新课改就是反对旧的教学方式,比如以前就是直接告诉学生磁感应的知识,在新课改下就是要学生亲身试验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三观”。②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新教材中会去掉那些“繁、难偏、旧”的知识,让同学们通过实践和对生活的观察学习“活”知识。③课程实施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来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课程评价方面,以前老师或者整个社会对学生评价的标准都是分数,评价就是为了选拔和竞争,新课改就是要促进学生发展。
二、 新课改现状的分析
新课改实施初期,学校和老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明白新课改的目的和内涵,只是一味地响应国家号召,盲目改革。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 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不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深受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潜移默化,对于新课改物理教学环境都有些不适应。学生在课改之前已经接受了九年这样的“填鸭式”教育,也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态度,主动性无法立即被调动起来。尤其是在物理学习中,物理学习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要自己动手做实验,就不像老师在讲台上做得那样简单,学生就会手足无措。
老师自身是接受了传统教育,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无私奉献就是自己的学生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老师的良苦用心接近于保姆式教育,但是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
(二) 教学资源短缺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无法真正进行还有一些客观物质原因,物理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物理教学中很多课程都需要通过实验才能够很好地演绎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发对物理的兴趣。所以新课改就对学校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实验室的管理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方法
(一)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信息更新得非常快,老师也必须跟上更新的脚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新课改对老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要求更高,老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局限于课本。21世纪的学生要接受最先进的知识,不然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传统教学方式根本适应不了时代要求,所以学校要组织对老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方面是理念的培训,将新课改的理念植入老师脑中,另一方面就是能力的培训。
(二) 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体技术
学校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新科技不仅是让学生在枯燥学习中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而是将其融入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和它画面的色彩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抽象的知识。比如讲解磁感线方向,通过多媒体可以制作动态效果,这样学生理解就会非常容易。
(三) 科学引导学生
新课改就是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学习知识。尤其是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做实验,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实验。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老师及时引导他们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然后就是要科学,寻求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在物理实验中更是如此,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实验,传授给他们基本的常识。
(四) 贴近生活,联系生活
物理是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老师要学会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比如,在学习电路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一些小电器的电路设计,对它们进行拆分和组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
四、 结语
新课改下,在物理教育领域就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不仅是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在学习方面有收获,更重要的是发挥他们本身的优势,让获得知识成为一种诉求和习惯,在快乐积极的前提下能很好地掌握知识,高效率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
[2]孙其成.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物理教师,2011(8).
[3]黎希华.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0(02).
[4]李爱民.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10(9).
作者简介:
王建强,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